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些是今年最棒的野生動物照片

這些是今年最棒的野生動物照片

隨著2017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頒獎典禮的臨近,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發布了入圍決賽的精選圖像。這些作品從成年組的16類以及青少年組的3類中脫穎而出,在備受期待的獲獎結果被正式公布之前,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預覽。

今年是這個賽事的第53屆,舉辦方共接收到來自92個不同國家的將近5萬幅參賽作品。作為一個獎勵捕捉野生動物獨一無二的美的獎項,獲獎者將得到前往倫敦參加頒獎典禮的機會,同時將獲得高達一萬英鎊(大概13,000美元)的獎金。入圍作品都可以參加在世界各地的畫廊和博物館進行的巡迴展出。

這項賽事吸引了世界上最頂尖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他們努力贏得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的殊榮。實際上,上一年的獲獎者蒂姆·拉曼(Tim Laman)分享道:「這個獎項我至少夢想了20年,大概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向這個大賽遞交作品。這真的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榮譽,我非常激動。」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本屆大賽的一些入圍作品,以及這些震撼的圖像背後的故事。

《北極寶藏》,Sergey Gorshkov攝(俄羅斯),入圍動物肖像組。

一隻北極狐在成功突襲雪雁巢之後,帶著自己的戰利品前往一個合適的埋藏點。時值六月,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弗蘭格爾島的北極狐來說,這是一個寶貴的捕食時間。旅鼠是北極狐的日常食物,但弗蘭格爾島的冬季漫長並且嚴酷,常年冰封,這讓北極狐能夠長遠地儲藏食物。食物運輸隊在5月底已抵達,短短几天,大量雪雁降落在這個偏遠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的苔原上,它們是從距離越冬地差不多4800公里(3000英里)的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和加利福尼亞過來的。這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雪雁種群集聚地,還是亞洲僅存的一個,不過這個種群也在增長:2011年只有16萬隻,如今已經繁衍至30萬隻了。北極狐捕捉那些虛弱的或者生病的雪雁,但它們的目標主要是那些六月初下在苔原上的野外巢穴里的雪雁蛋。儘管雪雁夫婦會極力保護它們的巢穴,但一隻北極狐每天仍然可以設法偷到40隻蛋,它會一直騷擾雪雁,直到有機會突進它們的巢穴抓到雪雁蛋。大多數的蛋之後會被儲藏起來,一般是埋在苔原的淺洞里,那裡的泥土能像冰箱一樣保持冷凍。短暫的北極夏季結束之後很久,這些蛋還可以繼續食用,而雪雁又開始南遷了。當新一代的北極狐開始蹣跚學步時,它們也會從這些隱藏的寶藏中獲益。

《闖入者》,Qing Lin攝(中國),入圍水下動物組。

海葵觸手的球根狀尖端含有能刺傷大部分魚的細胞,但小丑魚能在其中暢通無阻,這得益於它的皮膚所分泌的黏液,這些黏液欺騙了海葵,讓它以為這是自己的觸手。這是兩個物種的互利共生。小丑魚在這裡獲得保護,遠離天敵的傷害,因為這些天敵不敢冒被蟄的風險,而小丑魚會吃掉海葵觸手上的寄生蟲和殘骸;同時,小丑魚加強了水的循環(游泳時扇動它的鰭),嚇跑了海葵的捕食者,可能還會幫海葵引誘獵物。

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北部的藍碧海峽潛水時,Qing Lin注意到這個特別組合的神奇之處。每一條小丑魚嘴裡都有一雙額外的眼睛——來自那些寄生等足類動物(和土鱉有點關係的甲殼綱動物)。等足類動物在幼蟲時期進入魚體內,通過魚的腮,移動到魚嘴,吸附在魚的舌根。由於寄生蟲吸食宿主的血液,魚的舌頭會萎縮,這些等足類動物會緊緊吸附在這裡,可能會保持好幾年。極大的耐心加上一點點運氣——魚出乎意料的游過來——林清捕捉到這三條好奇的魚,它們同時排著隊,眼睛朝向鏡頭,嘴巴張開,露出了寄生蟲。

《得救了,卻被關起來了》,Steve Winter攝(美國),入圍野生動物攝影記者獎/單幅圖像。

這隻六個月大的蘇門答臘虎幼崽的後腿被陷阱傷得血肉模糊,以至於不得不被截肢。最終它幸運地活了下來,在熱帶雨林里被發現之前,它已經被困四天了,這個熱帶雨林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亞齊省。這個陷阱可能是棕櫚油種植工人用來捕捉野味的(儘管也有可能是故意用來引誘老虎)。這些工人是移民,他們已經分配到一小塊土地來種植自己的棕櫚,但他們不得不在大型種植園裡工作五年,直到他們自己的作物開始收成。為了養活他們的家人,他們必須打獵,而這隻幼崽的骨頭可以在黑市上賣得好價錢。大量的偷獵導致蘇門答臘虎(一個亞種)的數量少到只有400~500隻(全世界所有野生老虎的數量不超過3200隻)。森林反偷獵巡邏隊能阻止這些偷獵行為,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定位然後移除陷阱(如今是違法的),這隻幼崽就是這麼獲救的。然而,這隻幼崽的餘生都將在爪哇動物園的籠子里度過。今天,也許動物園裡的蘇門答臘虎比野外的還要多。

《游泳訓練》,Laurent Ballesta攝(法國)。入圍哺乳動物行為組。

「當我聽到那些奇怪的聲音時,我們距離水面還有好幾米,」勞倫說。猜測是有可能是威德爾海豹——它們因至少有34種水下呼叫指令而聞名——他慢慢地靠近聲音來源。這是南極洲東部的早春,一個母海豹正在向她的孩子傳授在冰水中游泳的技巧。

這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哺乳動物種群。威德爾海豹在冰上出生,一到兩周之後會首次入水。勞倫的出現沒有打擾到它們,這對母子輕鬆地在迷宮般的冰之間遊走。成年威德爾海豹是技巧高深的潛水員,能潛到600多米深的海底,呆上最多82分鐘。「它們看起來自在,而我感到很不舒服,」勞倫說。通過冰面透進去的光,他捕捉到小海豹的好奇目光,它身體的弧線對映出它警覺的母親。

《海天使的浪漫》,Andrey Narchuk攝(俄羅斯),入圍無脊椎動物行為組。

當時安德烈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鄂霍次克海旅行,原本的拍攝目標是鮭魚。但當他跳進水裡時,他發現自己被成千上萬交配中的海天使包圍了。快速換上大鏡頭設備,他開始拍攝一對海天使,3厘米長的它們在水中翻滾旋轉。海天使是與蛞蝓和蝸牛有關的軟體動物,沒有外殼,翅膀狀的翼是它們游泳的槳。它們捕食海蝴蝶——會游的海蝸牛,通過專門的進食部位將它們從外殼裡吸出來。每個海天使都是雌雄同體,它們需要交配才能同步繁殖後代。安德烈觀察到大多數情況都是這樣的,每一對都是其中一個比另外一個稍微小一點,整個交配過程會持續20分鐘。受精後,它們都會產下30到40個蛋。這是夏末,正值浮游植物爆發高峰期,幼蟲因此有豐富的食物。拍攝它們的交配,安德烈不得不和強大的涌流作鬥爭,還要提防刺網,當他被掃進網裡時,他的設備也被網住了,他被迫緊急浮上海面——還好他已經拍到了。第二天,這些海天使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熊抱》,Ashleigh Scully攝(美國),入圍年度青少年野生動物攝影師(11-14歲)。

在退潮時捕獵到蛤蜊後,這隻母棕熊帶著自己的幼崽從海灘回到附近的草地。但有一隻幼崽想要留下來玩耍,這就是Ashleigh等待已久的畫面。她來到阿拉斯加的克拉克湖國家公園,就是為了拍攝棕熊的家庭生活。這個富饒的入海口環境為棕熊提供了豐盛的自助餐:草地上的草,河裡的鮭魚以及岸上的蛤蜊。很多棕熊家庭都在這裡度過夏天,這裡有充足的食物,它們對彼此寬容(但對雄性保持警惕),也可以容忍人類。「我愛上了棕熊,」Ashleigh說,「它們的個性……這隻小熊似乎以為自己已經足夠大到可以將自己的母親摔在沙子上。彷彿司空見慣,她待在一邊,顯得堅定,但是有耐心。」這個畫面是棕熊家庭生活的一個小劇場。

《冬天短歇》,Mats Andersson攝(瑞典),入圍黑白作品組。

紅松鼠閉上眼睛一小會,合上爪子,抖松皮毛,然後繼續覓食。冬天對於北方的動物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一些動物會進行冬眠以避嚴冬,但紅松鼠不冬眠。Mats每天都在家(瑞典南部)附近的森林裡散步,經常停下來欣賞松鼠在雲杉樹上覓食。儘管它們主要的素食食譜非常多樣,但它們冬天賴以生存的是雲杉樹球果的好收成,它們也鍾愛針葉樹林地。它們還儲存食物來幫助自己度過艱難時期。在這個寒冷的二月早晨,這隻松鼠充分展現了它們冬天的形態,被Mats用黑白膠片柔軟的光捕捉了下來。

《扭曲的仙人掌》,Jack Dykinga攝(美國),入圍植物和真菌組。

這些遠古巨物統治著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索諾拉沙漠國家保護區廣闊的貧瘠土地。這些標誌性的仙人掌——最大的已有200歲,可以長到12米,但生長緩慢,有些直到成熟的時候才會向上長出彎曲的枝條。它的根部——除了一個深處的掌以外——在地表下編織出一個迷宮,儘可能地往深處扎,以吸收珍貴的雨水。大量水分被儲藏在海綿狀的組織中,由於堅硬的外刺以及蠟塗層皮膚的保護,水分損失得以減少。隨著仙人掌的膨脹,表面的褶會像手風琴一樣擴展,新生枝條的重量靠沿著褶皺的木質葉脈支撐。但它們飽和的肢體容易受到嚴寒的傷害——它們的肉體會凍結和開裂,而這些強大的臂膀會在壓力下扭曲。一生都在尋找他沙漠的家附近的受害者,讓傑克知道不少保證有趣的構圖。「這一株能讓我很好地拍下它的枝幹,」他說。當溫柔的晨光沐浴著扭曲的仙人掌,傑克的廣角展示了這株仙人掌廣闊的的臂彎,完美的取景將遠處的沙罐山前它的鄰居也定格下來。

《華麗的傳遞》,Tyohar Kastiel攝(以色列),入圍鳥類行為組。

Tyohar從早到晚觀察這一對鳳尾綠咬鵑超過了一周的時間,它們將水果,偶爾也有昆蟲和蜥蜴餵食給兩隻幼鳥。鳳尾綠咬鵑經常在茂密的森林裡築巢,但這一對挑選了位於哥斯大黎加蒙特維多雲霧森林砍伐區的一棵樹上。儘管速度很快,飛行形式飄忽不定,但額外的光線讓Tyohar輕鬆捕捉到了雄性鳳尾綠咬鵑的五彩斑斕,耀眼的翡翠綠和深紅色的身體羽毛以及飄蕩的尾巴,但這光線也會讓鳥兒更容易發現Tyohar。所以他在黎明前到達這裡,坐在同一個位置,穿同一件夾克,結果就是這對鳥兒都習慣了他的存在,繼續每隔一個小時左右來餵食雛鳥。

在第八天,鳥夫婦像往常一樣在黎明時餵食雛鳥,但它們好幾個小時都沒有回來。直到10點,雛鳥飢腸轆轆地叫起來,Tyohar開始擔心。然後壯觀的一幕出現了。雄鳥叼著一個野生鱷梨來了。它降落在附近的樹枝上,環視四周,然後飛到巢里。但它沒有直接餵給雛鳥,它再次飛回剛剛的樹枝,鱷梨還在它的嘴裡。幾秒後,一隻雛鳥跳到最近的棲枝,得到獎賞。片刻之後,雌鳥出現,重複了一遍雄鳥的行為,第二隻雛鳥跳了出來。這個家庭隨後一起飛進了熱帶雨林,留下凄涼但激動的Tyohar。

《女族長的凝視》,David Lloyd攝(紐西蘭/英國),入圍動物肖像組。

黃昏時分,在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大衛等待著大象群夜赴水潭。當它們靠近他的車子時,他可以看到夕陽柔和的光照在大象的身上,每一處皺紋和頭髮都清晰明了。對於一個喜歡拍攝質感的攝影師來說,這是天賜的禮物。當它們離開幾米,他可以看到它們身體不同部位的不同質地——象鼻上深深的皺褶,沾滿泥巴的耳朵和象牙上乾燥的污痕。

大象幾乎無聲地漫步著,平靜且放鬆。這隻雌性大象率領著這個龐大的群體——她也許是族長,—直凝視著他。在滿是皺褶的皮膚的襯托下,她的雙眼就像是一對是閃亮的琥珀。他說,她的凝視充滿敬意和智慧——是知覺的本質。

《猞猁一瞥》,Laura Albiac Vilas攝(西班牙),入圍年度青少年野生動物攝影師(11-14歲)。

勞拉見過很多西班牙野生動物,但從來沒有見過神秘的伊比利亞猞猁,這是一種瀕臨滅絕的貓科動物,只在西班牙南部有兩個小種群。與更大的歐洲猞猁不同的是,伊比利亞猞猁幾乎只吃兔子。所以如果有一種疾病消滅了兔子種群,對於它們來說將是災難性的。它們還需要野生的灌木叢和天然洞穴作為生產的窩點。勞拉全家前往獅子山德安杜哈爾自然公園旅行,目的就是要尋找猞猁。他們很幸運,第二天就遇到了一對在路邊不遠處放鬆休息的猞猁夫婦。那裡有很多攝影師,但周圍瀰漫著「尊敬」的氣氛。勞拉觀察了一個半小時,當一隻猞猁面向他們的方向,周圍唯一的聲音就是相機的快門聲。「動物的態度令我感到吃驚。它們並不懼怕人類——它們根本就不理我們,」勞拉說,「能如此靠近它們我感到很激動。」

《污水衝浪者》,Justin Hofman攝(美國),入圍野生動物攝影記者獎/單幅圖像。

海馬在水流中用纖細靈活的尾巴勾住像海藻等漂浮物。賈斯丁開心地看著入海口這隻小海馬,它幾乎是從一個自然殘渣跳到另外一個,在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附近一個礁石靠近水面的地方來回擺動著。但隨著潮汐的降臨,他的心情變了。水中開始出現大量的人造垃圾——大多數都是塑料,污水污泥膜籠罩著水面,朝著岸邊沖刷。

海馬放下一塊海草,繳獲一根細長的透明的塑料。隨著微風的吹拂,水面開始顛簸,海馬受益於更穩定的木筏:一根浸濕的塑料棉簽。沒帶微距鏡頭最後居然成了一件好事,不僅因為當天水流強勁,還因為賈斯丁決定要記錄整個畫面,污水點、海馬、以及周圍的一切。當時,賈斯丁、海馬以及棉簽隨著海水一起翻滾,海浪湧進了賈斯丁的水下通氣管。第二天,他就生病了。印度尼西亞擁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還是僅次於中國的海洋垃圾貢獻者。研究預計到2050年,海洋垃圾的重量將超過魚類。不過在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亞已經承諾將減少70%的海洋廢物排放量。

《勇敢的鷹》,Klaus Nigge攝(德國),入圍動物肖像組。

連續數日的降雨過後,禿頭鷹渾身濕透。因它頭頂顯眼的白色羽毛而得名(禿頭是從白色的一個古老辭彙延伸過來的),禿頭鷹是機會主義者,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捕到的食物,腐肉或者偷到的食物,尤其愛吃魚。在美國阿拉斯加州阿馬克納克島的荷蘭港上,禿頭鷹聚集在一起去尋找漁民們不要的臭魚爛蝦。習慣了人類的存在,這些鷹相當大膽。「我躺在被鷹包圍的海灘上,」Klaus說,「我漸漸認識了一些鷹,它們也開始相信我。」

19世紀60年代,禿頭鷹的數量急劇減少,但在減少對它們的傷害,保護它們的棲息地以及禁止使用DDT殺蟲劑之後,禿頭鷹的數量得以恢復。但一些威脅仍然存在,包括鉛中毒——美國鉛彈藥(會留存在鷹所捕食的獵物體內)的禁令最近被推翻了。「當鷹靠近,叼起臭魚爛蝦時,我低下了頭,」Klaus說,「透過相機避免直接的眼神接觸。」它靠得如此近,俯視著他。他用仰視的視角和簡單的構圖,讓鷹的表情得以充分集中,創作出一副親密的肖像圖,雨天陰沉的光線更加深了這種表達。

(翻譯:陳思慧)


· · · · · · · · · ·

想要獲取更多有意思的內容,請移步界面網站首頁(http://www.jiemian.com/),並在微博上和我們互動,調戲萌萌噠歪樓菌→【歪樓-Viral】(請猛戳這裡)。

你也可以關注樂趣頻道的微信公眾號【歪樓】:esay1414



來源:My Modern Met

原標題:Remarkable Finalists of the 2017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Contest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默克爾贏得沒懸念?不,右翼崛起隱憂已現
跪唱《星條旗》遭特朗普怒批 美國國旗法都有哪些禁忌?
泰媒稱警方高層協助英拉出逃 至少三名警員直接參与
朝鮮外相稱特朗普「已向朝宣戰」 白宮:我們沒有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