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血管外科十問十答

血管外科十問十答

一、「心臟」怎麼長到了肚子里?

問:我今年70歲,平時身體不錯,就是有點血壓高。最近睡覺時偶然摸到了肚臍周圍有個拳頭大小的硬塊,像心臟一樣在跳,不痛不癢,吃飯也沒影響,這是怎麼了?

答:從您的描述看,您肚子里的像心臟一樣跳動的腫塊,懷疑腹主動脈瘤的可能性最大。這個疾病需要您及時的到醫院血管外科來就診,並進一步進行腫塊的多普勒彩超或者腹部CT檢查來明確。

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一下腹主動脈瘤這個疾病。腹主動脈瘤屬於動脈擴張性疾病,是動脈壁局部的異常擴張和膨大的結果,腹主動脈直徑超過3cm可以診斷腹主動脈瘤。主要發生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壓病和心臟疾病。大多數腹主動脈瘤都是無癥狀的,很多人都是無意中或在體檢時發現腹部的中央搏動性包快,因此對於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吸煙者、有動脈硬化性疾病者應定期行主動脈及周圍動脈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最簡單,方便,經濟,無創的檢查方法,可以實現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腹主動脈瘤最常見的併發症為瘤體破裂。突發的劇烈疼痛往往是腹主動脈瘤破裂的先兆表現。腹主動脈瘤猶如體內的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破裂,死亡率高達50%-80%。腹主動脈瘤是否易破裂與瘤體直徑的大小有直接關係,瘤體直徑越大,破裂風險越高。超過5cm的腹主動脈瘤破裂風險超過30%。所以,目前臨床上將瘤體直徑達到5厘米作為實施手術治療的統一標準。因此,懷疑腹主動脈瘤患者還是要儘早進行檢查及手術。

目前治療方式有傳統開腹切除瘤體並進行人工血管置換和微創腔內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兩種。前者需要開腹,創傷較大,技術成熟,效果確切。但圍手術期併發症較多,尤其對於合併症多的患者,風險較大。後者是一種微創手術,即經雙大腿根部動脈穿刺置入覆膜支架,實現瘤體與正常動脈血流的隔絕,瘤體受到的壓力降低,破裂風險消除。隨著介入技術和器材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複雜的動脈瘤均可將腔內微創治療作為第一選擇。

一旦明確腹主動脈瘤,作為患者除了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日常生活也需要以下幾點:

1、腹主動脈瘤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硬化,為預防本病的發生,必須從預防動脈硬化著手,飲食上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限制高膽固醇類的食物的攝入,多食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2、如突然腹部或腰背部劇痛,有發生腹主動脈瘤破裂的可能,需爭分奪秒到有血管外科的醫院就診,否則將有可能危及生命。

3、同時要限制活動,不宜劇烈活動,避免生氣急躁,控制血壓在140/90mmhg以下,以避免腹主動脈瘤的破裂。

4、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病變者,前列腺肥大或便秘的患者,避免劇烈的咳嗽和用力的解便。

5、戒煙戒酒對防治動脈硬化有一定的好處。一旦腹主動脈瘤形成,則更要嚴格戒煙戒酒。

二、靜脈曲張能泡腳嗎?

答:患有靜脈曲張的人群是不能用熱水泡腳的,因為泡腳會使得血管擴張,血管擴張後血液聚集更多,就會加重病情。有些患者泡腳後甚至出現皮膚變色、潰瘍等癥狀。

三、靜脈曲張是血液聚集不能迴流,那麼能用針灸放血的辦法治療嗎?

答:對於這種提法是千萬不可取的。曲張的靜脈裡面都是血液,若一放血就會不斷地往外流。除了「放血」不可取外,按摩對曲張的靜脈作用也是不大的。「靜脈曲張就如一條小溪,有幾個分支,用石頭把其中一條分支擋住了,水流進不去,若把石頭搬開,水流就會再次進入。」

四、患有靜脈曲張需要服用藥物預防靜脈血栓形成嗎?

答:若一旦患上了靜脈曲張,建議患者關鍵還是要及早治療,可服用地奧司明來收縮靜脈。但不需要服用抗血栓形成的藥物,因為抗靜脈血栓形成的藥物一般有副作用,不建議服用。

五、穿彈力襪能治癒大隱靜脈曲張嗎?

答:穿彈力襪可保健但非治療手段。壓力增加是引起靜脈曲張的誘發因素。對於長久站立的人群可穿彈力襪,這對預防靜脈曲張有一定的作用。彈力襪的設計是足部處的壓力最大,然後漸漸往上縮減壓力,可把腿部的血液往上輸送,從而使得血液不會凝聚在下肢。彈力襪一般來說分三個等級:一級的彈力襪適宜日常保健,是壓力最小的一種,對預防靜脈曲張有一定的作用;二級是針對已經發生靜脈曲張的人群使用,可緩解病情;三級是適合靜脈血栓的患者使用。選擇彈力襪一定要選醫用彈力襪,因為醫用彈力襪是標準的從下到上壓力越來越小,而非醫用的彈力襪很多都不符合這些規範。彈力襪只需要走路時穿上,在睡覺時因為血液一般會往心臟迴流,因此睡覺時就不穿需要穿了。最後,林少芒指出,穿彈力襪只是起到一個保健作用,只能緩解靜脈曲張的癥狀,但不能根治靜脈曲張。除了穿彈力襪保健外,患有靜脈曲張的患者在睡覺時可把腳抬高30度,能讓腿部的血液往迴流。不建議患者進行爬山等活動,可選擇慢步走等形式活動雙腿。

六、大隱靜脈曲張怎麼得的,嚴重嗎?

答:下肢靜脈曲張在生活中常見,剛開始時小腿靜脈血管突出,不痛不癢,很多人便認為除了突出的血管「丑」了點之外,也沒有什麼大礙,所以就置之不理。然而,隨著患病的時間增加,小腿就會變成「蚯蚓腿」「老爛腿」,這時不僅僅是「丑」,疼痛、瘙癢、皮膚變色等嚴重問題也讓患者飽受折磨。靜脈曲張非「小病」,及早治療可避免下肢潰爛的風險。

久坐或站立易誘發靜脈曲張。由於人們生活工作習慣的變化,從事久坐人群的增加,使得下肢靜脈曲張越來越多見,雖然靜脈遍布全身,但一般只有下肢才會曲張。這是因為人長久站立或坐著,血液往下流,加上靜脈瓣膜長期受壓而使其關閉不嚴,導致血液不能正常迴流,就會誘發靜脈曲張。簡單來說,就是重力的作用,使得血液都凝聚到下肢。除了久站或長期坐著的人群容易患病外,家族遺傳因素也是比較重要的發病原因。靜脈壁比較薄弱的人群,也比較容易患上靜脈曲張,而這是遺傳因素所決定的。

瘙癢、疼痛是靜脈曲張的併發症。雖然靜脈曲張常見,但其嚴重性卻得不到相應的重視。因為靜脈曲張前期癥狀不明顯,往往被大多數人忽視前期的治療,直到發展成皮膚潰瘍、壞疽導致截肢。靜脈曲張早期表現為腿部的血管輕微突出,沒有疼痛感也不會癢,有時改變腿部的姿勢,如睡覺時,血液往迴流就看不到突出的血管,因此很多人都放任不管。

靜脈曲張的早期癥狀是「不痛不癢」的,但經過5至10年,血管團塊就會越來越大,容易並發靜脈炎或靜脈血栓,這時會有劇烈的痕癢感和疼痛感,治療效果也會很差。

臨床上很多病人早期不治療,等腿部皮膚癢、變色,甚至撓破皮膚後引起潰瘍,變成「老爛腿」了才意識到要治療,這時即使通過手術,也很難使腿部恢復正常了,靜脈曲張好發於40~50歲的中老年人,但由於很多人在前期的不重視,往往等到年老了腿部發黑、潰爛才做治療,給晚年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七、大隱靜脈曲張打針就能治?

大隱靜脈曲張和毛細血管擴張均為常見病,部分病變輕微,但同樣影響患者美容,患者多數有治療意願,但手術治療有一定創傷,且需要麻醉、術後殘餘永久瘢痕等,導致很多病人放棄治療。近年來,隨著微創觀念的深入發展,靜脈曲張的硬化劑治療也越來越得到重視。硬化劑治療是指通過硬化劑注射破壞病變血管的內膜,促進曲張靜脈或擴張毛細血管的血栓形成和纖維化,最終病變血管管腔閉塞消失。新型泡沫硬化劑聚多卡醇等因其獨特的物理特性,能與空氣混合製成泡沫,在血管內彌散慢,與血管內壁的接觸面積大,對血管內膜破壞效果好而且不容易導致肺梗塞等嚴重併發症,已在臨床上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大量歐美的泡沫硬化劑應用研究已經證實了泡沫硬化劑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對於病變程度較輕,對美容訴求較高而又害怕手術的患者進行泡沫硬化劑注射,輕症病人應用泡沫量非常小,效果較好而且副作用輕微;治療不需要麻醉,治療當天出院,費用低廉,基本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術後指導患者快速行走可利於氣體儘早從人體內消散,可預防栓塞、血栓形成的發生。因此,泡沫硬化劑治療直徑6mm以下的靜脈曲張或手術複發的靜脈曲張,效果好、複發率低、併發症少。對毛細血管擴張,只要注射準確,效果也可以接受。

八、72歲馬爺爺,最近幾年走路活動後右小腿疼痛明顯,休息一會兒就好了,可是腿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行走的距離也越來越短,最後只能走不到100米。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很多人可能以為動脈硬化只是心臟的冠狀動脈硬化了,可能引起冠心病、心梗等,或者是腦動脈硬化引起腦梗、偏癱等,卻不知道動脈硬化是一種累及全身動脈的疾患,它不僅可累及心腦血管,而且還會累及內臟和肢體動脈。而有很大一部分病人並沒有典型癥狀,

這個病叫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指動脈粥樣硬化累及供應下肢的大、中型動脈,導致動脈狹窄或閉塞,肢體出現供血不足表現的慢性疾病,所以,您很有可能有股淺動脈疾病。

考慮到老人家已經72歲了,身體其他健康情況也並不理想,合併有冠心病和腦梗塞,可以選擇微創腔內手術的方法來開通這根血管,最終達到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接受這種微創手術的病人,傷口僅僅只有2毫米,不需要縫針,一般在手術後6~8個小時就能下地活動,手術後很快就可以出院。

九、張阿姨日常沒有明顯癥狀,還需要做篩查嗎?

答: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ACC/AHA)有關下肢動脈硬化的指南指出,下列人群的患病率較高:年齡大於等於70歲。年齡為50至69歲,且具有吸煙史或糖尿病史。年齡為40至49歲,伴有糖尿病,且至少具有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其他危險因素。下肢癥狀提示有間斷性跛行或靜息痛;下肢脈搏檢查異常;已知其他部位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比如冠心病、頸動脈、腎動脈硬化等疾病。其他危險因素包括:男性性別、黑人種族、動脈粥樣硬化家族史、吸煙、高血壓、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很多此類病人並無典型癥狀,有資料指出,無癥狀患者達到20~50%,非典型下肢疼痛癥狀的有40~50%,而典型間歇性跛行患者佔到10~35%,受到截肢風險威脅的患者佔1~2%。通過篩查檢查出無癥狀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有意義的,因為能識別其他部位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增加的患者,通過篩查出來的無癥狀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也可以從藥物治療(比如拜阿司匹林、降脂藥物、控制血壓藥物等)中獲益,可降低心肌梗死、腦卒中和死亡的風險。

十、打麻將突然腿腫了,一去醫院檢查,說腿上長血栓了,還挺危險,這是怎麼回事?

答:由於長時間坐在相對狹小的座位上不動,導致人體的血液流動緩慢,甚至造成雙下肢靜脈血液凝聚而形成血栓,臨床上稱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剛剛形成的血栓容易脫離靜脈壁,並隨血流經右心室到達肺動脈,阻塞肺動脈,臨床上稱為「肺栓塞」。其後果輕者引起呼吸困難、胸痛等,重者可引起猝死。事實上,只要是長時間坐著不動,下肢靜脈都容易形成血栓,進而有發生「肺栓塞」的可能。

引起血栓的另一個因素是血液黏稠。一般來講,體重過重和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患者,以及正服用避孕藥的婦女,應注意預防。此外,醫學上還有一部分稱為「易栓症」的人群,往往存在一些預先未知的先天因素或自身免疫性因素,特別容易形成血栓,常常是青壯年時期發病,因血栓發生猝死的病例中有不少屬於這類病人。易栓症雖然有一些有家族史,但相當一部分在發病之前完全正常,沒有任何線索,所以從理論上講每個人都存在這種可能性。

預防措施:

一是不要穿緊身的衣褲,要穿寬鬆衣服,以免出現血流不暢的情況。

二是多活動。踮踮腳尖、抖抖腿都可促進小腿血液循環。坐飛機或長途車最忌諱的是一上去就睡覺,坐著睡的狀態不僅沒有有意識的肌肉活動,連無意識的肌肉收縮也會大大減少,更容易形成血栓。

三是常抬腿。如果走累了,感覺小腿肚發脹,這是身體在提醒你該停下來歇一會兒。休息時,有條件的話應盡量把腿抬高,依靠重力作用,使小腿肚的靜脈血液充分迴流,預防血栓。

四是穿醫用彈力襪。對於存在血液高凝因素者,穿專門的醫用彈力襪是有效的預防措施之一。如果是明確的易栓症或者有多項血栓危險因素,則不僅建議穿彈力襪,需要諮詢專科醫生是否口服一些預防血栓的藥物。

五是多喝水。喝水有助於減少血液黏稠度,從而減少血栓的發生。一旦出現下肢疼痛、肢體明顯腫脹,應盡量避免活動,抬高下肢,等候醫生處理,以避免血栓脫落栓塞肺動脈。如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應立即呼救求醫,以便能得到及時救治。出現上述癥狀後應該到醫院進行緊急處理,放射科多排螺旋CT肺動脈造影檢查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診斷出是否有肺動脈栓塞,心電圖也有典型表現,可為搶救治療爭取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 的精彩文章:

血管堵塞到哪個程度了?如何清除血管中的垃圾!
一道家常菜,凈血液,軟血管,讓你血管不再懼怕冬天!趕緊收藏!
它是雞蛋的最佳搭檔,通心脈、護血管有奇效!現在吃正合適
TOP 20佔比超75%!細看千億級心腦血管藥物市場領軍品種
秋季血管病高發,警惕6個腦血栓前兆信號!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