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學步急不了,家長要鼓勵和引導寶寶學步

寶寶學步急不了,家長要鼓勵和引導寶寶學步

我家寶寶一歲了,但是還不會走路,現在抱他出去,好多人都問他會走路沒,怎麼還不會走路,誰誰的孩子一歲就會走路了,最近老是聽到這些話,說真的,我心裡並不著急他會不會走路,通常情況下,孩子在1歲左右就開始會走,最晚不會超過15個月。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能力不同,我們做家長不需要對此做比較。寶寶學會走,一方面下肢肌肉有一定的力量,另一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平衡能力。所以這是因人而異的。另外,對於生性謹慎或常被抱的寶寶來說,走會相對晚點。夏季出生的寶寶會比冬天出生的寶寶走得早,這是因為夏天穿的少,方便練習步行。並不是說走路早的孩子會比走路晚的聰明。

好多朋友都建議我給寶寶買學步車,這樣學起步來快點,但是本人倒覺得寶寶學會走路不能操之過急的。雖然寶寶用起學步車,是會走路快點,但是也會存在很多問題,對寶寶不好。把寶寶固定在學步車內,寶寶就失去了運動鍛煉的機會。因為學步是需要力氣的,而坐在學步車裡的孩子需要活動時,可以藉助車輪毫不費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鍛煉嬰兒長期用學步車,會出現發育異常:兩膝蓋內側突出膨大,兩小腿向外撤,兩膝關節靠攏時踝關節不能併攏,看上去像「X」形;有的兩條小腿向外彎曲,兩踝關節關攏時(立正姿勢),膝關節不能靠攏而呈「O」形,也就是所謂的「羅圈腿」。寶寶的骨骼中含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而學步車的滑動速度過快,寶寶不得不兩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時間長了,容易使腿部骨骼變彎形成羅圈腿。寶寶發育有自身的規律,與神經、肌肉發育的成熟程度及視力發育密切相關。統計表明,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膽小、內向、手腳笨拙、愛哭等癥狀,這是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調所致,醫學上稱為「感覺統和失調」。感覺統和失調的兒童90%以上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和失調的最佳手段。所以還是讓寶寶順其自然發展吧。

從上個月中開始,我們沒有教他站,他自己想要站起來,他就自己練習,他用他自己的方法站起來。他先整個人趴在床上,然後雙手著床,雙腳蹬地,翹起屁股,用腰力站起來。他每天都很努力練習,剛開始站起來又摔下來,他又自己爬起來練習站立,這個月中,他終於能自己站穩了,並且能站一陣子。前幾天,我慢慢的引導他走路,我站在他對面,讓他自己學會站著跨出第一步。昨天,我聽到寶寶他爸說,說寶寶中午在床上會走兩步了。聽到這,我知道寶寶快要學會走路了。

那寶寶現在在學習走路的期間,我們要注意那些事項呢?

1保證寶寶的營養均衡,特別是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鈣量攝入。如果在此期間寶寶出現營養不良,會容易出現腿部變形。

2光著腳走路可以促進寶寶腳掌、腳踝、腿部的肌肉發育,所以父母應該多創造條件讓寶寶光腳走路,但要注意別讓寶寶著涼。

3不要替寶寶「謙虛」:如果有人誇寶寶,你也許會下意識的謙虛幾句,說一些寶寶的缺點,這時候就有可能在寶寶的小心靈里播下否定自己的種子。

4寶寶的「羅圈腿」:小寶寶的腿由於收肌力量強,大多小腿有些彎曲,這屬於正常的生理彎曲,寶寶到了三四歲以後,脛腓骨延長,小腿就不會那麼彎了,不必過慮。

5看著寶寶跌跌撞撞地向你走來,爸媽可不要動不動就去抱住寶寶。我們要用語言、表情、拍手、擁抱鼓勵寶寶給寶寶信心,讓寶寶不再膽小、勇敢向前邁步,時時給寶寶鼓勵就很重要。

6當寶寶不敢向前走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有耐心的對寶寶說:你過來吧、媽媽在這裡等著你等言語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張開雙臂努力迎接寶寶的姿勢,讓寶寶樂於向你走近。寶寶走到目的地了,要拍拍手表明他做得很好;也可以抱住他再拍拍他,讓寶寶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要性;還要用言語寶寶,你做得真好、寶寶,你真棒、真是個好寶寶等來激勵他;對他微笑,寶寶也會很高興地笑出聲的。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寶寶對自己的行為也會很滿意,他還會學著拍手稱讚鼓勵自己呢。

7身體健康不常生病的寶寶自然發育較快較好,學起走路來也可能比常生病的寶寶快。寶寶一生病,身體虛弱需要休息少活動,當然就會使一些動作滯後。

8讓寶寶安全行走行走的寶寶比爬行的寶寶更容易受傷害,膝蓋、手肘容易因為身體失重,觸地摩擦而挂彩,頭部會因為撞擊而長出包包,這些部位需要爸媽特別關照。所以,當寶寶開始學走路、愛上走路之後,不要讓寶寶遠離你的視線;要避開濕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礙物;小心傢具邊邊角角的潛在危險;不讓寶寶進入廚房;別讓抽水馬桶成為寶寶愛玩的寶貝;尖銳物品、器具盡量放置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藥品或細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容易拉下的蓋布、桌布上不要放置其他物品,以免寶寶將兩者同時拉下而被物品砸傷;燙手的食物也不要讓寶寶碰到;在寶寶行走之時不要喂他食物,以免嗆住喉嚨。

9寶寶初學走路時,需要在反覆的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這樣才能走得更穩,所以家長需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給寶寶多一些嘗試的機會,不要因為寶寶摔了一跤,就心疼得不再讓他練習了,也不要在他面前表現出驚慌害怕的表情,以免增加寶寶對學步的恐懼。許多寶寶遲遲不會走路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到了該學步的時候,寶寶仍被父母經常抱著,這樣看似很安全的呵護,卻剝奪了寶寶行走的權利。其實,家長應該大膽放手,讓寶寶去體驗,當寶寶摔倒時,給予鼓勵,讓他更有安全感。

10當寶寶逐漸對身體能平衡控制,只需用一點點外力就能往前走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在距離寶寶1米左右的地方,用他喜歡的玩具去引逗他向前邁步,訓練多幾次後,寶寶便能大膽地獨立行走了。

注意:兩歲後,糾正寶寶的「八字腳」,在學走路的時候,寶寶的下肢尚未完全發育,腳的力量不夠,學步及站立時,雙腳便自然地分開以增加穩度來防止跌倒,結果產生了雙腳自然分開的走路姿勢。隨著年齡的增長,動作平衡慢慢變得協調,寶寶這種八字分開的步態也會慢慢改變的,所以,家長不必太過於擔心。不過,如果超過兩歲了,寶寶的走路姿勢仍然是這樣,或者是超過1歲半還不會走路時,則應該帶寶寶到醫院請醫生檢查一下,以便及早糾正不正確的步態。

寶寶1歲-1歲半學會走路,都算是正常的。如果違背了這一規律,過早地讓孩子學站立、行走,很有可能令寶寶的腿變成「X」形或「O」形腿。這是因為1歲以內的寶寶骨質還比較軟弱,肌肉組織(尤其是下肢及足部肌群)比較嬌嫩,肌力較弱,過早站立行走,足部負荷過重,會對腳造成損傷,嚴重的影響腳的形成,出現扁平足。再加上剛學走路時姿勢會不太正確,使得全身的重量必然會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負擔,在這種垂直重力的持續作用下,時間長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變形,容易形成駝背及造成雙腿彎曲畸形,甚至形成「X」形或「O」形腿,不僅影響到寶寶以後的形體健美,而且也不利於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我們做家長要根據嬰兒的生長發育規律和發育情況,適當掌握嬰兒的走路時間,切不要操之過急。不能因看到其他同齡寶寶會走路了,便心急地強迫自己家的寶寶也學會走路,而應遵循寶寶的發育規律,先為他(她)做一些學走路前的準備工作,讓他輕鬆學會走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