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中國第一大鼎」揭開青銅器上的殺伐秘密:每一種紋飾都有講究

「中國第一大鼎」揭開青銅器上的殺伐秘密:每一種紋飾都有講究

時代久遠、體量宏大、紋飾繁縟的司母戊鼎,在學界享有「青銅時代第一鼎」「中華第一大鼎」「中國第一大鼎」等盛譽。

司母戊鼎上的虎、牛、羊、龍與雷、雲、扉、弦等各類紋飾都有什麼寓意?真的殺伐人牲用來祭祀嗎?

司母戊鼎紋飾的寓意

司母戊鼎體所飾紋飾繁縟,內涵應具含義,依主題不同分兩類蠡測。

一類,生物類

筆者初步統計,在鼎體上出現單體生物形象紋樣,約有100處。

1.,虎紋為鼎體主要紋飾,在鼎耳、腹顯虎全身、首,側面、正面形象,約40處。

虎屬哺乳綱,貓科,夜行性猛獸。《說文解字》:「虎,山獸之君。」傳世文獻中存有商代虎事迹的記載,如:

《帝王世紀》記帝紂「殺人以食虎」。(晉)

《春秋繁露》記紂「靈虎兕文采之獸」。(漢)

商代甲骨文中,有「虎」字,像虎形。在一百餘條卜辭中顯示與虎有關的事迹,主要涉及田獵活動中捕獲虎,祭祀活動中用虎作為犧牲。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有商代虎肱骨、頭骨占卜刻辭,記錄商王狩獵獲虎並用於祭祀的事迹。

卜辭顯示商代王畿及其附近有虎,如:「巳卜……甫狩……獲鹿……虎十……」(《甲骨文合集》20752)。

另外,卜辭記載商代存有虎方國。

商文化遺物中存有虎頭骨、下頜骨和肢骨等遺骸。在銅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漆木器上出現虎造型形象。

綜上推斷,虎作為鼎體主要紋飾,以大口、獠牙凸顯威懾力量,令人畏懼。不過,在此是寓意犧牲,或是賦予神格,或是否與虎族(方國)有所聯繫,還有待探究。

2.牛,以匕形角、牛首為特徵。在鼎耳、腹顯牛首側面、正面形象,約20處。

牛屬哺乳綱,偶蹄目。《說文解字》:「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

商代甲骨文中有「牛」字,像牛首形。在數以百計的卜辭中有與牛有關的刻辭事迹,主要涉及在多種形式的祭祀(如獻、燎、御、侑、肜等)活動中用牛作為犧牲(如卯、伐、沉等),用牛數量在一頭至千頭不等,顏色可見黑、白、黃。祭祀對象有帝、母、風、河、岳等。

商文化遺存有殉牛坑,墓葬中可見牛肢體遺骸。在銅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上出現牛造型形象。牛骨成為占卜刻辭的主要載體。

牛首作為鼎體的一種主要紋樣,以銳角、大口形象令人敬畏,顯示牛屬於具有靈性的動物。

3.,以弓形角、曲體為特徵。分布在鼎體四面兩側縱向帶狀紋飾中部,呈上升態勢。可顯龍側面、正面形象,計12處。

龍,屬傳說中具有神秘力量的動物。《說文解字》:「龍,麟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之形。」

商代甲骨文中,有「龍」字,像龍體形。在數十例卜辭中顯示與龍有關的事迹。商文化遺存,在銅器、玉器、石器出現龍造型形象。

有學者研究認為,「龍」在卜辭中,或作神祇名,與雨水有關,或用作方國(族、地)名,或作祖先稱謂。

殷墟西北崗商代大墓1500,南墓道有石龍、石牛、石虎組合排列,有學者認為這一遺迹現象具有引導墓主靈魂升天的作用。

4.羊,以大麴度弧形彎角為特徵,分布於四個鼎足,顯示羊首側面、正面形象,計16處。

羊屬哺乳綱,偶蹄目,種類較多。《說文解字》:「羊,祥也。從羋,象頭角足尾之形。」

商代甲骨文中有「羊」字,像羊首形。在數以百計的卜辭中有與羊有關的刻辭事迹。主要涉及在多種形式的祭祀(如鄕、燎、御、侑、肜、剛、乇等)活動中用羊作為犧牲,用羊數量在一隻至數百隻不等,色可見黑、白。祭祀對象有先王(妣)、神祇、河、岳、雨等。

卜辭記載商代存有羊氏(族、國、地)。

商文化遺存有殉羊坑,墓葬中可見羊肢體遺骸。在銅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上出現羊造型形象。

上述現象顯示,羊在當時屬吉祥動物。

5.,以正面人首的形式,出現在鼎耳外側上部,可見2處。

這兩處人首臉型上寬下窄,雙耳較大,中字形面闊、短額、濃眉、單眼瞼、梭形目、寬顴、闊鼻、神態安詳等特徵相類似。相類的正面人首形象還見於西北崗1400大墓中所出青銅人面像(R001116、R001766)、婦好墓出土青銅鉞(799)。

甲骨卜辭中存有殺伐人牲祭祀的記錄,數量有一人至數十人不等,顯示族屬者多為羌人。婦好墓出土青銅鉞屬刑罰之器。

安陽殷墟考古發掘所見,殉人現象較為普遍。殺殉人牲多見砍頭現象,如西北崗1400大墓中不僅出有青銅人面像,而且還有數十個分層排列的人頭。259號墓出土的青銅甗中存有蒸煮人首現象。

有學者曾據人首應虎口的圖樣,在探討人虎關係時認為與巫術或巫師有關。據上述現象判斷,此處出現的人首可能屬殺殉犧牲。

6.待考動物,12個單體紋樣,以3個一組,兩組相對呈二方連續圖案環兩鼎耳外緣,以雲紋為底紋,以尖闊嘴、雙翅、叉尾為特徵。相類動物形象,除司母戊鼎耳外緣外,在安陽殷墟還見於婦好墓銅觥鼻樑部位(M5∶803),左方盉頸部。殷墟之外,還見於凌源海島營子窖藏出土的史伐卣。

對於這一紋樣,學界或認為是魚。商代甲骨文中有「魚」字,像魚形。在數十條卜辭中記有與魚有關的事迹,主要內容涉及捕獲與祭祀。商文化遺存中有魚骨骸,經鑒定有鯉魚、草魚、鯔魚、青魚、黃顙魚、赤眼鱒等種類。在銅器、陶器、玉器等遺物上也可見到魚造型形象。觀察這一圖像,其分叉的尾與魚尾相似,這大概是魚說的主要根據。或認為屬於蟬紋,是商代晚期頗為流行的一種紋飾。

筆者觀察這一紋樣,感到除釋為魚、蟬外,或存有其他解釋的可能(圖二十一)。

(1)鳥。該圖像嘴吻部造型在殷墟文化器物圖案中,也見於蟬、蜥蜴、龜等動物形象嘴吻部位,這些動物具有飛翔、爬行、水族不同的習性。鳥是一種兼有空中、陸地和水面上生棲的動物。圖像兩側凸起部位,或可理解為兩翼(飛翔)。尾部或可與燕尾比擬,與甲骨卜辭「」特徵相似。

文獻記載商人有崇鳥的習俗(如《詩經·商頌·玄鳥》)。《史記·殷本紀》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顯示鼎耳與鳥的聯繫:

「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祖乙曰:王勿憂,先修正事。」

在可以確認的商代鳥形圖案中未見到與此紋樣相同的形象,或因這一圖像為俯視、軸對稱、二方連續的設計形式而有別於其他側面表現的鳥類圖像。

(2)族徽圖案。在商代金文顯示的族徽中,有一例族徽的特徵與這一圖案具有相似之處,有學者依據字形釋為「鳥」或「蟲」,或認為像六足四翼蜻蛉。此類族徽見於商代青銅器鼎、觶、卣、尊體,除單獨使用外,多見與組成聯合族徽。族,有學者認為主要活動於河北省中部,與傳說中的共工氏有關。由此推斷,使用族徽的古族應距此地域不遠。甲骨文中有與之相類的文字,相關卜辭內容顯示其為族標示,與商王朝有一定的聯繫(貞、呼),對商王朝有入貢(入),參與祭祀活動(御)等事迹。有學者推斷其地望約與東周衛邑戚城同。

二類,幾何類

1.雷紋,作為輔助性紋飾,鋪設在人獸類主體紋飾的底部,用作底紋。

雷為常見的自然現象,其能量令人敬畏,在古人心目中釋為神祇。甲骨文中有「雷」(隸定),卜辭存有與之相關的祭祀活動。

2.雲紋,作為輔助性紋飾,出現在人獸類主體紋飾上下;作為底紋隨主體紋飾分布空間排列;作為主體紋飾的補充排列其上,形成多重花紋。甲骨文中有「雲」(隸定),卜辭存有與之相關的祭祀活動。

云為常見的自然現象,給人以隱約莫測的神秘感。

3.扉棱,作為輔助性紋飾,或作圖案為饕餮紋的對稱基線,或裝飾鼎體的轉角部位,或為器類等級象徵。

4.弦紋,作為輔助性紋飾,飾於柱足下部。圓柱形鼎足因產生單元分割而不失敦實的視覺效應。

先秦時期紋飾是在當時歷史背景下設計形成的具有特定含義的紋樣。這些既有寫實形象,又有抽象符號特徵的紋樣,除裝飾意義外,多蘊含設計者賦予其中的理念。對於屬精神層面且距今時代久遠的紋樣含義,當今學者綜合美學、宗教、社會、哲學、考古、文獻等多學科知識,力圖予以闡釋。由於學界對當時宗教信仰、天文曆法、社會文化等歷史信息尚處於探索之中,具體到司母戊鼎,其出土地點、放置狀態、埋藏性質等,都會對解讀紋飾精神層面含義不同程度地產生影響。囿於筆者學力淺顯,依疏略觀察所提推斷,意在引起專家關注,推動相關探究深入。

註:未經版權方允許,請勿轉載、抓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天地 的精彩文章:

人到中年的杜甫,怎麼越活越喪?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一輩子不長,別把最好的留到最後
蘇東坡禪詩八首: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精典書店楊一:文化向南是山城趨勢

TAG:詩詞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