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65歲的連姆尼森不僅會演動作片與打戲

65歲的連姆尼森不僅會演動作片與打戲

(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

時光網多倫多訊在這個針對當任美國總統,有關腐敗、謊言、妨礙正義與其它罪行的新聞層出不窮的年代,彼得·蘭德斯曼自編自導的新片《馬克·費爾特:扳倒白宮之人》,由連姆·尼森擔任主演,本月下旬將泰然自若地在影院上映。本片故事圍繞的是超過40年前,那起把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拉下馬的水門事件。

在本片中,連姆·尼森飾演的就是片名中的馬克·費爾特本人,他是一位任職很久的高級別FBI特工。當白宮逼著他放棄有關水門事件的調查時,費爾特在道德層面上受到了侵犯。之後,他以大名鼎鼎的「深喉」為代號,為不同的記者們充當了匿名線人,為包括《華盛頓郵報》的Bob Woodward與Carl Bernstein(正如《總統班底》中所演)在內的記者們,提供了更多尼克松政府不正當與違法行為的細節。

把尼克松拉下馬的馬克·費爾特

近日,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時光網有機會與蘭德斯曼和連姆·尼森談到了兩人在影片中的貢獻,以及他們對於費爾特動機的看法等等。

Mtime:在很多人看來,馬克·費爾特是一位非常可愛的紳士,也幾乎把一生都獻給了工作。連姆,你的表演一般都是非常充滿張力而沉浸於角色中的,你可以在離開片場時抽離這個角色么,還是會把這個角色中的一部分帶回家,就像費爾特在現實生活中永遠離不開工作那樣?

連姆·尼森:我總是希望,我在回家之後,就能把這個角色關在門外了。但對於馬克·費爾特這個角色來說,我依然在讀一些關於他的有意思的材料。特別奇怪的是,這些事情Bob Woodward這麼多年來都毫無頭緒。他們在地下的車庫裡見面(正如《總統班底》中所演,強烈推薦此片),見了6、7次左右,但Bob對於諸如馬克·費爾特的女兒離家出走這種事兒毫不知情,他也得以將自己的生活劃分開來。

而我認為,這正是吸引我去出演的重要元素之一。你怎樣才能了解這樣一個人?他的每一根頭髮絲都是陌生的。我看了他所做的訪談,你讀不懂他的,你就是看不透他。你會看到一張友好的面龐,但就此為止了。能解讀這樣一個男人非常非常有意思,他的孫子也是這樣告訴我的。他說,費爾特情緒非常豐富,但會有一張面紗落下,讓你看不穿他。對於演員來說,這一點是很讓人著迷的,也讓我很想嘗試著去演他。

連姆與黛安·蓮恩在片中飾演夫婦

Mtime:能不能談談你和黛安·蓮恩的合作,她飾演的是你的妻子Audrey。因為感覺你們之間的故事很悲情,但並沒有完全在影片中展開。

連姆:(本段有劇透)是的,我們和黛安一起拍了別的場景,Audrey和丈夫之間彼此非常忠誠。你想想,他們可能搬了快20次家了(特工工作的特殊性),她總是需要布置新家。而當丈夫下班回家後,她也不能問「親愛的,白天上班怎麼樣呀?」因為他不能告訴她。兩人的關係中存在著很多緊張與扭曲,特別是「水門事件」這一出。

當他離開FBI的時候,是要因為黑箱操作和竊聽之類的事兒被定罪的,不過最終他還是被裡根總統赦免了。可這些壓力與痛苦都倒向了她,她最終用費爾特的工作手槍自殺了,這確實是非常悲情的。我認為黛安·蓮恩完美地刻畫了一條Audrey永遠走在上面的懸空鋼絲。對於一部影片來說,劇情方面來講可能內容太多了,所以並沒有完全展開,自殺這個情節在片中也完全沒有被提起。

Mtime:對於這個社會來說,你認為告密者有多重要?

連姆:我一直在苦苦思索馬克·費爾特的原則。他是個把整個人都賣給了工作的FBI員工,也是FBI長期以來的局長埃德加·胡佛的得力助手與「信徒」。他的動機可能非常複雜、一言難盡。我知道馬克·費爾特極為愛國,所以當FBI發現了尼克松和白宮的那件事兒之後,他是真心特別沮喪特別受傷,因為整個「民主」的概念都變得岌岌可危。

《總統班底》中,達斯汀·霍夫曼與羅伯特·雷德福飾演了兩位《華盛頓郵報》的記者

我們肯定都是需要真相的吧?我猜水門事件就是現在「調查新聞學」(investigative journalism)的開端,努力為真相而奮鬥,知道我們選出來的領導人到底是什麼樣的,這非常重要。

Mtime:彼得,儘管影片的男主角原型已經去世了,但這個故事這麼出名,其中一些關鍵角色的原型還都活著。在影片上映之前,你有沒有得到過一些有趣的反饋或者反響?

真實生活中的「深喉」馬克·費爾特與妻子Audrey

彼得·蘭德斯曼:我在2周前給Woodward和Bernstein(《華盛頓郵報》的那兩位記者)看了影片,他們都被迷住了。他們也不知道背後的這些X事兒,也意識到他們從來都沒有真正地了解過費爾特這個人,更不了解他的動機,只當他是線人。當然之前他們更不知道,費爾特跟3-5個記者都透露了情報。他們也不是很喜歡這一點,因為這會讓他們顯得沒那麼「神」了。不過雖然這麼說,他們還是很喜歡影片本身的。

Mtime:更廣義的來說,Peter,關於你喜歡講的故事類型,不管是大的片方甚至是獨立影片,去拍攝根據真實生活中熱點問題所改編的電影,到底有多難?

彼得:我真的很幸運,我在過去的4年半中拍了3部影片,都是關於政治的真實故事。有意思的是,拍這些電影的過程甚至和片中主角們所經歷的過程是有相似之處的。你有個非常重要的真相要講,但拍攝這種電影所帶來的後果,有可能會跟告密者之後的下場比較相似。每一次我都要提醒自己,能在大家進電影院看片之前聽一聽他們的反應,這是振奮人心的。

大概有30%的人吧,去看電影的時候是抱著負面的態度想要拆解這個片兒。他們可能是持有另外的觀點,比如腦海中會有另外一部電影:「這不是真相,我還是更喜歡看《總統班底》,這片兒怎麼演的不一樣啊。」對於《震蕩效應》一片來說,走進影院的觀眾是想要恨這部電影的,因為他們熱愛橄欖球。而我會反駁說,任何一部真正看進去的人,從影院出來之後都會意識到,我也愛橄欖球,我只不過是講述了一個移民和文化邊緣化的故事。

導演彼得認為,《震蕩效應》的拍成簡直是奇蹟

現在幾乎不可能拍這種片兒了,我覺得《馬克·費爾特:扳倒白宮之人》有可能是最後一部。很多片方都不願意拍了,《震蕩效應》就像是撞了大運,能拍成那個片兒簡直是奇蹟,這是艾米·帕斯卡爾(當時的索尼影業主席)最後最傑出的宏偉計劃。這部影片,「馬克·費爾特」是通過獨立資金拼湊而成的,卡司非常優秀,大家也會支持嚴肅的演員、嚴肅的藝術家與嚴肅的電影,但這一切真的非常非常難。

Mtime:最後想問下,連姆,你接下來的排期上還要連著拍10部影片(包括《硬粉》、《寡婦特工》、《通勤營救》與《馬羅》等片)!你到底有沒有時間去放鬆和享受生活啊?

連姆:能有機會工作我是很開心的,我畢竟已經65歲了,他們還在讓我演動作片呢。我會再給自己一年時間,然後就這樣吧,我就不拍了。我覺得這之後觀眾們就該覺得,「拜託!你一個打五個?你65歲了哎,差不多得了!」(笑)觀眾們也不傻啊,所以我再給自己留一年吧。

《馬克·費爾特:扳倒白宮之人》將於9月29日在全美公映,歡迎關注時光網之後即將發布的影評。

65歲的連姆依然老當益壯

(更專業的影視媒體,更全面的票務周邊服務,盡在時光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戀愛密碼 的精彩文章:

甩國產劇一百條街的《三流之路》,堪稱韓劇年度最佳!
拍爛片還不讓人說?本年度最大的戲精就是你了!
連續幾天看電影圈互撕,有些不好聽的話必須說了
《芳華》緊急被「禁」,戲外比戲內更精彩,狗要被某些人的良心撐死了

TAG:戀愛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