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石開膏濺乳,金鏤鷓鴣斑

石開膏濺乳,金鏤鷓鴣斑

今日話題

2017/09/04

建窯是宋代名窯之一。亦稱「建安窯」、「烏泥窯」。窯址在福建建陽縣水吉鎮。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緻美觀。

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後成的酸化痕迹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於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

唐代始創燒,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為極盛時期,至清代而終。

北宋晚期由於"鬥茶"的特殊需要,燒制了專供宮廷用的黑盞,

部分茶盞底部刻印有"供御"或"進盞"字樣。

仿燒代表的窯口有:福清窯,武夷山窯和茶洋窯。以福清窯數量居多,武夷山窯的加金彩的器物為貴(窯址中發現殘片若干,唯一四件完整器現存於日本某博物館中),茶洋窯年代最晚。

【工藝特色】

主要產品以盞、碗、盤、碟為主,兼燒盒、罐、壺、燈、爐、缽、梅瓶、冥器等,在宋代盛產黑釉瓷而聞名於世。

足底有"供御"、"進盞"字銘的,應是為宋代宮廷燒制的貢品。

黑釉盞的特徵:胎含鐵量高,一向有"鐵胎"之稱,胎體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質粗糙堅硬,露胎處色沉而無光。

造型多樣,有大小斂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淺,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質剛潤,釉色烏黑,器物內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無釉而露胎。

釉面有明顯的垂流和窯變現象,有"兔毫"、"油滴"和"曜變"及"鷓鴣斑"等有名的品種。

【建窯特徵】

1.胎體厚重堅緻,胎色紫黑。

2.釉色黑而潤澤,器內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掛,有的凝聚成滴珠狀。

3.建窯器物以碗盞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兩種,以敞口為多。底為淺玉環圈足,有旋坯紋。有的器物底足刻有"進王戔 "、"供御"銘文,為朝廷貢品。

台灣建窯茶具,有"台灣第一品牌"陶藝之美譽。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工藝精美,款式多樣,大陸和東南亞久負盛名,是茶具中的精品。

建窯燒造的浮雕荷花系列做工精細、選料考究,受到眾多消費者青睞,並還流傳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當地人民歡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地位。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安利到這裡了,下期見哦!

更多資訊,請點擊關注,小編萬分榮幸!文章內容僅代表小編個人意見,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希望您能看得愉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鑒行 的精彩文章:

不斷推陳出新的光緒瓷
百聞不如一見的耀州窯瓷器
琺華彩 小瓷種
中國古代陶瓷中的「藍色美」
大有不同的 簋式爐

TAG:品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