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命運交響曲之超越者

命運交響曲之超越者

這是命運交響曲的第五篇

前四篇分別在這裡

命運交響曲之覺醒者

命運交響曲之聞道者

命運交響曲之智食者

命運交響曲之行動者

上篇提到了小行動的連續性的重要。畢竟,人生時間有限,當你把時間投入某個行動,就意味著你無法把這部分的時間投入到另外一件事件。如果把抵達目標比喻為挖一條貫穿高山的隧道,如果你總是換著不同的角度開挖且總是在沒有抵達前就放棄,你很有可能永遠無法挖出這條隧道。也許你挖掘過的路線加起來,可能已經遠遠超過了最初的起點和目的地。

行動效率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這可以用挖掘的速度來比喻。

有沒有一套方法可以同時貫穿行動的這兩個面?

先來談談一個人,曾國藩。

曾國藩可以說是一個天資平平的人。他從14歲參加縣試,考了7次,直到23歲才考上秀才,名次還是倒數第二。甚至在他逆襲走上人生巔峰時,他的學生李鴻章還曾在日記里說他遇事遲鈍,反應太慢。(少荃論余之短處,總是儒緩)

30歲前的曾國藩,表現相當平庸。性格方面有很多平常人常有的缺點和毛病。他到北京做官之後,愛到處應酬,下棋聽戲,還亂讀書。他為人傲慢、脾氣暴躁,還常和同事同鄉別人鬧矛盾,甚至發生嚴重肢體衝突。

30歲前的曾國藩躊躇滿志,他想在好幾個領域都精通,又不知道如何入手。他去拜訪了一個叫唐鑒的大儒,請教他的困惑。

對於當天見到唐鑒的場景,曾國藩在他的日記里這樣寫道

至唐鏡海先生處。問檢身之要、讀書之法。先生言:「當以《朱子全書》為宗。」時余新買此書,問及。因道:「此書最宜熟讀(即以為課程,身體力行),不宜視為瀏覽之書。」又言:「治經宜專治一經,一經果能通,則諸經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則萬不能通一經。」先生自言生平最喜讀《易》。又言:「為學只有三門,曰義理、曰考核、曰辭章。考核之事,多求粗而遺精,管窺而蠡測。文章之事,非精於義理者不能至。經濟之學,亦在義理之內。」又問經濟宜如何審端致力。答曰:「經濟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跡,法戒昭然。歷代典章,不外乎此。」又言:「近時河南倭艮峰(仁)前輩用功最篤實。每日自朝至寢,一言一動,坐作飲食,皆有札記。或心有私慾不克,外有不及檢者,皆記出。」先生嘗教之曰:「不是將此心別借他心來把捉才提醒,便是閑邪存誠。」又言:「檢攝於外,只有『整齊嚴肅』四字,持守於內,只有『主一無適』四字。」又言:「詩文詞曲,皆可不必用功,誠能用力於義理之學,彼小技亦非所難。」又言:「第一要戒欺,萬不可掩著」云云,聽之昭然若發矇也。

陽志平老師則用一句很簡潔的話總結了唐鑒的這番話

天下學問,歸於義理,義理歸於反身戒欺

義理到底是什麼?

義理,是芒格的高階模型;是司馬賀的《我生活的種種模式》,是橋水基金入職前的百頁必讀的《Principles》,是那些可以解釋多學科多領域問題的最底層的概念和規律。

正如橋水基金基金的創始人雷?達里奧在《Principles》所寫的

Principles are concepts that can beapplie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similar circumstances as distinct from narrowanswers to specific questions.

從高階模型入手學習,不斷地主動創造機會,在大時間周期里不斷地在不同問題不同領域裡尋找聯繫,加之驗證加深理解,比起在知識的迷宮中盲目亂撞,以學科和具體問題分割知識,哪種方法效率更高,不言而喻。

然而,義理大法雖好,踐行起來卻極難。

這就是為什麼曾國藩領悟了「義理歸於反身戒欺」,他就開始走向不一樣的人生。

反身戒欺,那些讓你無法持續行動的壞習慣,你要不斷在反覆的自省中一點點克服。

反身戒欺,對知識的似懂非懂和錯誤理解,你同樣要在不斷地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和調整。

它是王陽明的不斷講學,是陽老師提倡的大時間周期堅持寫作,是芒格和雷?達里奧的和最聰明的人交談。同樣如《Principles》中所寫

stress testing my opinions by having the smartest people I could find challenge them so I could find out whereI was wrong

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何時最無法自欺?

在你面對不同經驗不同領域的人,對比了自身經驗後對你發出詰問時。

當你寫下自己的理解,寫著寫著無法說服自己時。

當你嘗試教會他人,被問得回答不出來時。

你並沒有真正的理解你以為你已經懂了的知識。

智慧從智者如何最大程度保真地傳遞於你?秘訣就是你不斷地把你的理解與生活經驗不斷驗證,在驗證過程中不斷調整和修正。

仍是《Principles》的一段話

While I am confident that these principles work well because I have thought hard about them, they have worked well for me for many years, and they have stood up to the scrutiny of the hundreds of smart, skeptical people, I also believe that nothing is certain. I believe that the best we can hope for is highly probable.By putting them out there and stress testing them, the probabilities of their being right will increase.

曾國藩說,真正的聰明人,都是下過苦功夫的。

陽志平老師說,寫作是人類給自己發明的大時間周期的最小行動。

這就是超越者的秘訣。

是智慧讓每個時代每個時代最「聰明」的人得以在迷宮自由穿梭。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芽成長記 的精彩文章:

TAG:麥芽成長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