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名畫里女子的往事

古代名畫里女子的往事

每每欣賞中國傳統繪畫

總會被人物畫所吸引

細膩的筆觸,傳神的刻畫

殊不知

每幅畫的女主角

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GIF/632K

女史箴圖

東晉顧愷之

《女史箴圖》是東晉顧愷之的傳世名作,算是一幅插圖性畫卷,是顧愷之依據西晉張華所寫的《女史箴》一文而畫。它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它是中國存世的第一張有作者署名的專業畫家的作品,也是中國第一張畫在絹帛上的作品

《女史箴圖》貴在「神韻」二字。魏晉之前的人物畫大都不太注重描繪人物的容貌,而顧愷之則用極其細膩的線條描繪了宮廷女性的神韻,他用筆非常輕盈優美,因此後人用「高古遊絲描」來形容這幅名作。那麼作者用心描畫的女主角們究竟在做些什麼呢?

西晉時期賈皇后奪政擅權,外戚擾亂朝政,張華因博學能文而被賈后賞識,但張華不滿賈后專權,就寫了一篇《女史箴》來諷刺她,意在勸說後宮女性要修德養性。這篇文章一共340字,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苦口陳篇、庄言警世」的名作。《女史箴》原文一共有十二節,顧愷之也相應地畫了十二段,現在存世的有「馮媛擋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漢元帝率後宮眾人觀看斗獸表演,突然一頭黑熊躍出圍欄,直逼漢元帝,此時馮婕妤挺身而出,保護漢元帝。畫卷中的馮婕妤雖身材纖弱,但面對黑熊的突襲毫無懼色,顧愷之將馮婕妤臨危不懼的神色表現得十分突出。

第二段描繪的是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輦,以防成帝貪戀女色而誤朝政的故事。除了描繪這些帶有道德教化性質的歷史典故外,《女史箴圖》也有一些反映當時女性形象和生活狀態的普通場景。

簪花仕女圖

唐代周昉

《簪花仕女圖》是一幅國寶級的名作,出自唐代畫家周昉。這幅作品可謂是唐代「以胖為美」的見證,畫中的女性個個身材豐滿。在古時,簪子最初只是女性用來盤發的細棒子,隨著工藝水平的逐漸進步,人們開始在簪子上鑲嵌寶石,或者用金銀打造漂亮的花朵。單根的叫作簪子,兩根或三四根並排的,就叫釵。到了唐代,簪子做得越發精緻,《簪花仕女圖》中的發簪叫作金步搖,就是在發簪的頂端加上一些能晃動的東西,比如垂下一些流蘇或掛一些金銀珠子,女性走路的時候,簪子上的這些小飾物就會隨著頭部的晃動而微微搖擺。

《簪花仕女圖》中仕女的眉毛也是一大看點,她們的眉毛在額頭的高處,看上去是黑黑的兩團,在唐代這種眉毛叫作蛾眉,意思是像蛾子的兩隻翅膀。這種眉毛還有一個名字叫桂葉眉

畫這種眉毛需要把原來的眉毛剃掉,然後用一種叫黛石的礦石在額頭上把蛾眉畫出來。「六宮粉黛」的中「黛」字指的就是這種畫眉毛的石頭。

這幅畫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畫家是根據畫中人物的身份高低,決定其身型大小的。嬪妃的身份比較高,在畫面中顯得就比較大,身旁的宮女則畫得比較小,這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一個很獨特的現象,畫中人物的身份尊卑決定了人物的大小高低。

搗練圖

唐代張萱

張萱不僅擅畫宮廷貴族女性,也擅長畫普通勞動女性。《搗練圖》是以紡織工藝為題材的,畫中所有女性穿的衣服花色都很豐富,這也是中國古代繪畫中將女性服飾的面料細節描述得最豐富的作品之一,充分說明了唐朝的織染水平已經很高。作者把十二個女孩搗練、絡線、熨平、縫製的勞動場景描繪得栩栩如生。按照勞動的工序,畫中的女孩被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那麼搗練這道工序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

古代的制絹工藝分生絹和熟絹。剛做出來的絲織品比較硬,穿在身上不舒服,搗煉的過程就是把剛做出來的絲織品放在專門的杵臼里搗軟,通過擊打讓織物變得柔軟。

在負責熨燙的女孩手裡可以看到最早的熨斗,這種熨斗一直到清朝時還在使用,這種熨斗是一個帶長把的鐵勺,勺的底部是平的,勺子裡面放些火炭,從而燙平絲織品。

除了生動的勞動場面,女孩的髮飾也就是她們頭上戴的花鈿。這種金屬的小片帶上一根針就可以插在頭髮上,金屬部分也可以單獨貼在額頭上,叫作花黃。《木蘭辭》中的名句「對鏡貼花黃」,「花黃」指的就是女孩貼在額頭上的這種裝飾。最早的花黃是由花瓣做的,後來也有人把蝴蝶或蜻蜓的翅膀直接剪一小片貼在額頭,甚至還有女孩把魚的骨頭貼在額頭。

傳統文化大奧秘

國學知識常獲悉

GIF/278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旌旗微天下 的精彩文章:

最近又種草了好多美食店,一起分享咯

TAG:旌旗微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