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中的七大「才」不要做,四大「最」要遵守

養生中的七大「才」不要做,四大「最」要遵守

隨著生活條件逐漸變好,對於養生也越來越在乎,畢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健康的身體,夢想、掙錢、養家哪樣都需要健康的身體,所以在養生上面,有一些建議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吧。

1.病了才治 許多人不病不查體,病了才看醫生。其實,養生應以預防為主,平時應定期檢查,定時保養。

2.餓了才吃 許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時就餐,其實食物在胃內經過4~5個小時後就全部排空,感到飢餓時胃液已經開始「消化」胃黏膜。規律飲食、均衡營養,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3.渴了才喝 平時不喝水,口渴才飲水,是許多人的習慣。事實上,水對人體代謝的作用比食物還重要。感到口渴時表明身體已經缺水到一定程度。臨床發現,不常飲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結石的機率會明顯高於有飲水習慣的人。

4.急了才排 許多人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甚至有便不解,寧願憋著,這樣對健康極為不利。大小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過度充盈,糞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質被人體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5.困了才睡 人的一生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只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每天不少於7小時睡眠,才能維持生物鐘的正常運轉。但有些人不是按時就寢,而是毫無節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強撐著。這不利於保護大腦,更易引起失眠,長此以往,損害生命。

6.累了才歇 累了才休息是許多人的習慣。其實,累是身體相當疲勞的感覺,這時休息已為時過晚。應養成不累也休息的習慣,做到不過分透支體力、腦力。

7.胖了才減 進食過量、營養過剩、缺乏運動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時下,許多人不加節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隨處可見,一胖就易病。因此,減肥不如防胖,莫做胖了再減的後悔事。

四大「最」要遵守,健康不是問題

(一)最有效的方法是運動

運動能改善生活質暈,增加人類壽命。運動又能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運動可以控制體重,健美體形,防治肥胖。運動可以提高人們的工作能力和耐力,激發並增強人們的免疫力。運動還能穩定心態,開朗性格,對生活充滿激情。一句話:「運動可以代替藥物,但沒有一種藥物可以代替運動。」

運動如何適度?每天步行或慢跑3千米,時間在30分鐘以上,每周運動5次以上。身體素質較好者運動後,心率加年齡可達190次/分左右;身體較差者運動後,心率加年齡達到150次/分左右,以此為度,適量增減。

(二)最科學的生活是規律

生活的規律性是定時寢息,定時勞作,熬夜和晚起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近代研究發現,人體各器官在午夜12點其生理功能處於最低谷,此時最宜保養,入睡是最好的形式。因此,晚睡時間不要超過12點,午間12點打個盹很有效。古人早有告誡:「日入而息,日出而作。」

生活的規律性特別要注意勞逸結合和動靜結合,切忌貪逸不動,養尊處優。《黃帝內經》的「五傷」講得非常透徹:「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這裡的傷就是對健康的損害也。

因此,最科學的生活是規律。

(三)最高明的醫生是自己

醫學的發展歷經四個階段。開始是治療醫學,這是第一醫學的興起,有病治病,天經地義。後來發現病雖治好,功能卻難以恢復,這又興起了康復醫學,這叫第二醫學。隨著人們知識的增加和感覺的醒悟,體驗到治病不如防病,即「上工治未病」,於是有了預防醫學,這是第三醫學。隨著新世紀的來臨,人們非但要防病,而且要追求髙質量的生活品位,最好「長生不老」,這就有了第四醫學,也就是保健醫學。

從無知疾病到防治疾病,從健康四大基石到保健養生措施,都禽不開人們自己的參與,可謂「人的因素第一」,醫生的職責不光治病防病,而且要教會人們懂得保健養生的辦法。要懂得並學會中醫的養生之道,實實在在地做到「最高明的醫生是自己」。

(四)最合理的膳食是平衡

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必須通過每天所吃的食物不斷得到供應和補充。人體的生理需要同膳食營養的供給之間必須建立平衡的關係,才是最合理的膳食,才能確保健康。平衡膳食包含以下4個方面。

1.氨基酸平衡

2.熱量營養素平衡

3.營養素攝入量的平衡

4.酸鹼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之家 的精彩文章:

肝病患者睡眠往往不好,補肝可從改善睡眠入手
經期這樣處理衛生巾要不得,可惜很多女生都這樣
瓶中酒是胃裡毒,教你幾種方法緩解醉酒癥狀
堅持做這幾件事情,將婦科疾病隔絕在門外
養肝比治肝病容易多了,9個養肝方法很容易做到

TAG:康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