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定海在明清兩代為何會出現「海禁」?抗倭戰爭又給這片土地留下了怎樣的故事……

定海在明清兩代為何會出現「海禁」?抗倭戰爭又給這片土地留下了怎樣的故事……

定海自明洪武十九年(1386)實施「海禁」,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舟山展復,近三百年間一直動蕩不安。定海人民篳路藍縷頑強拼搏,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在苦難中得到磨礪。

明清兩代「海禁」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深恐浙閩沿海張士誠、方國珍殘部存在,對他的新生政權造成威脅,洪武十九年(1386)下詔實施「海禁」,廢昌國縣,遷46島居民入內地,禁止海上貿易。

紫微狹門村民王國祚赴金陵面見朱元璋,力陳島民不可遷的理由,可以讓島民自耕自守,團練自保。朱元璋同意富都鄉不徙,准留在城居民574戶、8805人。

人們感謝王國祚,尊稱他為「復翁先生」,並在其居處懸「復翁堂」匾。

王國祚像

「復翁堂」

明代的「海禁」到後來逐漸鬆弛,至清初,人口增至近萬戶、3萬餘人。當時,一批明末遺臣擁戴魯王監國退踞定海。順治六年(1649)九月初二日,清兵攻佔定海,清政府驅遷島民入內地,實施「海禁」。

順治十五年(1658)鄭成功、張蒼水等收復舟山,島民又紛紛潛回。次年,清軍再次攻佔舟山,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沿海築隔離牆,武力驅遷島民入內地。

「驅遷圖」

抗倭戰爭

嘉靖年間的倭患

嘉靖二十七年(1548),葡萄牙人盤踞的雙嶼港走私貿易基地被明軍搗毀,不法商人王直、許棟、徐海等流落海上,與日本武士、浪人相勾結成為倭寇,武裝走私、攻城掠地、搶劫綁票無所不為。總督胡宗憲率抗倭將領俞大猷、盧鏜、戚繼光、湯克寬、張四維等轉戰萬裏海疆。

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一月,胡宗憲誘降王直,三十八年冬,王直在杭州服誅。

胡宗憲像

俞大猷抗倭圖

戚繼光抗倭圖

嘉靖三十五年(1556)八月,參將盧鏜在金塘瀝港擒獲倭酋辛五郎,建「平倭港碑」以資紀念。

盧鏜像

平倭港碑

抗倭戰爭中的平民英雄

葉七,嘉靖三十二年(1553),俞大猷進剿金塘瀝港的倭寇,在海上與倭寇激戰,官軍的指揮船忽被倭寇纜繩纏住,動彈不得。危急之際,衛兵葉七拿一把利斧跳入海中,用力砍纜繩。倭船趁機圍過來,用槍刺葉七,葉七不顧自身安危,堅持把纜繩砍斷,將官軍的指揮船解救出來,而他自己身受重傷,沉入海底。

姚思敬,柯梅村民姚思敬,為了抗倭,不惜變賣家產,招募丁壯,成立民團。得知倭寇在蘆花邵嶴搶掠,他率民團前去襲擊倭寇,他手刃倭寇數十人後,力竭犧牲。

姚思敬像

皇天嶺,嘉靖三十七年(1558)官軍進剿岑港倭寇巢穴。倭寇突圍後逃往柯梅。官軍追到皇天嶺,不料倭寇將柯梅村民驅趕到皇天嶺,擋住官軍去路。正在倭寇即將逃逸之際,村民中有人發一聲喊,村民們立即回過身來撲向倭寇,赤手空拳地與倭寇搏鬥起來,一邊喊著:「皇天啊!皇天啊!幫我們殺倭寇啊!」官軍趁機殺向倭寇,倭寇大敗,除少數乘船逃走,死傷無數。從此,這條山嶺就叫「皇天嶺」。胡宗憲在嶺上立碑,上題「忠勇之碑」四個大字。

每每看到這一系列的微信,

你是否會對老定海多一點了解呢?

其實定海還藏著許多過去,

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編輯:王櫻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我國史上的這個王朝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帝國,這些東西古代就有了!
此皇帝陵墓堅固無比,被炸多次仍剩寶物無數,真不愧是明朝工程
李自成和明朝打,失敗百次能崛起百次,為什麼一進北京就徹底失敗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