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川普效應波及德國

川普效應波及德國

當民選領袖忽視了讓其上位的人民的意志,這種事情就會發生。

正如《見微知著》(Bellwether)上周所言,德國選民厭倦了那種說教:「國家有義務接收從中東和非洲來的無證難民」。周日,選民們史無前例的地支持反移民政黨「德國選擇黨」(以其首字母縮寫AfD為人所知),明白無誤地表達了他們的感受。

選擇黨在周日的聯邦選舉中贏得13%的選票,將首次向德國聯邦議會派遣公開認同右派價值的政治家——這在即便七十年後仍糾結於納粹歷史的國家中,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轉折。

默克爾無疑將連任第四個總理任期,但她需要兩個小黨的支持才能掌權,一個是親商業的自由民主黨,另一個弔詭的是親環保的綠黨。左翼的社會民主黨曾與默克爾的基督教民主黨組成所謂的「大聯盟」,周日則宣布他們將轉為政府的反對派。社會民主黨遭遇了他們二戰後最慘重的失敗,或者用其領袖的話說,是「苦澀的一天」。

但是,對選擇黨予以最大支持的,無疑是默克爾的固執,她堅持認為,接收來自像敘利亞這樣的穆斯林國家的移民,亦屬德國分內之事,因為它是歐洲的驅動力所在。即便是在這些移民中的某些人兩年前襲擊並猥褻幾名女子後,默克爾仍然聲明她會繼續歡迎新來者。周日,她為這些觀點付出了沉重的政治代價:失去了她的政黨在2013年的上屆選舉中所獲支持的20%。

選擇黨因其持有反伊斯蘭的成見並拒不服軟,故而常被拿來與納粹不恰當地相提並論。如今它肩負重任,證明它能在一個民主選舉的議會中負責任地行事。它明白,即便是處在關於希特勒的恥辱記憶陰影下的德國人,也終於主張他們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權利:他們有權決定誰能生活在他們中間。

正是這同一政綱,將川普帶入白宮,讓勒龐在法國總統選舉中成為排名第二的參選者。

在民主制國家,忽視選民是要付出代價的。默克爾剛剛上了這一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守主義評論 的精彩文章:

德國選民 VS 德國政治精英
多元主義的若干根源(下)

TAG:保守主義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