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發射至今,「風四」幹了哪些接地氣的事兒?

發射至今,「風四」幹了哪些接地氣的事兒?

本報記者 牛彥元

看構成,我確實挺「高大上」。但其實,我也很「接地氣」。

從發射到現在,我一直處於在軌測試期間,也就是不斷調試我攜帶的儀器,確保觀測的準確性。

不過,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試試自己的新技能,盤算著干點兒服務公眾的事兒了。

製圖:殷儒

從5月3日至7日的北方地區沙塵過程,到6月20日至24日華北特大暴雨,再到6月底至7月初的南方持續降水、颱風「苗柏」「南瑪都」,甚至九寨溝發生的7.0級地震……在軌測試期間,沙塵、暴雨、颱風等幾類災害性天氣輪番登場,幾乎每次重大天氣過程的「刁難」都沒能令我膽怯。

監測「沙塵」

在沙塵天氣監測上的「首秀」,我就成功彌補了地面觀測的不足。5月3日至7日,北方地區迎來沙塵天氣過程,10餘省(自治區、直轄市)被黃沙影響,影響面積達163萬平方公里。網友調侃,感覺一直在「吃土」。

可是,如此強的沙塵過程在開始時,北方很多地區的地面監測站卻並沒有發現沙塵的蹤跡。原來,此次過程中的溫帶氣旋非常強,沙塵被卷得非常高,都跑到雲上面去了。不過,這一切都逃不過我的眼睛。如今,我能夠對沙塵進行立體監測,從而把沙塵更加清晰地刻畫出來,有效識別沙塵來源,判斷其發生髮展過程。

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FY-4)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AGRI)有14個通道,具備高時空解析度天氣監測能力,能夠捕獲到沙塵的細節紋理結構,對於沙塵影響區域邊界識別更加清晰。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監測「下雨」

什麼時候下雨?在哪兒下雨?有我在,天氣預報員回答這些問題時可是增加了不少底氣。就拿6月底至7月初的南方暴雨過程來說,我的前任——「風雲二號」拍攝的雲圖,看上去就是「白花花」的一片,需要預報員豐富的經驗和反覆研判。

而我拍攝的雲圖,不僅能夠看到雲的清晰結構,更能夠看到多層雲、多種雲,具備了能夠解析暴雨天氣不同層次水汽輸送等新能力。這種能力對於預報降雨,對於了解整個暴雨過程的發生髮展都具有極強的作用。於是,7月23日起,我開始盯著華南地區進行加密觀測,提供暴雨雲系動態監測圖像,為預報員進行降雨研判提供依據。

6月24日8時至10時,由FY-4A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AGRI)獲取到的兩分鐘間隔江南暴雨雲系動態監測圖像。雲帶南側有明顯的捲雲羽,說明高層輻散較強,有利於強降水的維持。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監測「颱風」

今年,為了看颱風,我還特意挪了挪「窩」。成功入軌後的初期,我一直在東經99.5度運轉。5月25日起,我漂移到風雲靜止衛星的主業務位置(東經105度)附近,提早做好業務值班準備。這可是觀測颱風的「頭等座」,相當於是在颱風「頭頂」上進行觀測。

加上我攜帶的高時空解析度多光譜成像儀最高解析度可達500米,能把颱風的結構形狀、細節等看得更加清晰。而這些信息對於颱風的定向起到決定性作用。颱風在登陸前,我也開展了高精度觀測,對掌握颱風的強度,包括風雨分布都有重要作用。

FY-4A氣象衛星颱風監測圖像。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此外,我還參與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專項氣象服務保障、為四川九寨溝地震提供觀測雲圖……

8月9日早上08:15FY-4A可見光監測顯示,九寨溝震區附近上空雲量較少,震區北側的青海和甘肅等地天氣晴朗,震區西南側的有積狀雲覆蓋,雲量較多。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這些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我施展拳腳的地方還會更多。

(本文顧問: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氣象衛星工程辦公室主任 陸風)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7年9月26日三版

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責任編輯:張小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一組卡西尼-惠更斯號宇宙飛船拍回的土星照片 撼人心魄 土衛二上或有生命跡象
倫敦郊外有條街,英國一半英雄傳說都住這
《昆塔:反轉星球》免費觀影 對談
社長!加完班記得拯救地球啊!
依照限行規定,你只能活在周三

TAG:不存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