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唯一完整的帶有下頜骨的早期熊亞科化石

唯一完整的帶有下頜骨的早期熊亞科化石

最近十多年來,在甘肅臨夏盆地的晚中新世柳樹組沉積中發現了一系列印度熊(Indarctos)、郊熊(Agriotherium)和祖熊(Ursavus)的頭骨化石。此前在世界上還從未發現和報道過祖熊的完整頭骨,因此關於熊亞科的起源、系統發育和分類的許多問題都懸而未決。為了更好地認識熊類的早期成員,特別是祖熊屬的性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邱占祥院士等人優先選擇在臨夏盆地發現的祖熊頭骨及其下頜骨化石進行深入研究,最新出版的2014年第3期《古脊椎動物學報》(Vertebrata PalAsiatica)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這件祖熊化石於2006年7月發現於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官坊鄉槐溝村附近。熊亞科的祖先化石,特別是祖熊屬的化石,在全北界的中新世沉積中時有發現,但幾乎都是以牙齒和破碎的下頜骨為代表。此前最好的標本是產自希臘埃維厄島(Euboea)的一個頭骨的前半部,是在1947年詳細描述的。另一件保存得很好的標本是產自山東省臨朐縣山旺的一具東方祖熊(Ursavus orientalis)的骨架,由邱占祥院士等人在1985年報道,但只描述了一些牙齒的特徵。槐溝的頭骨是首次發現的、並且是唯一完整的帶有下頜骨的早期熊亞科化石。

在槐溝地點與祖熊標本同一層位還產有華北地區典型三趾馬動物群的化石,包括原臭鼬、後貓、劍齒虎、鼬鬣狗、鬣形獸、三趾馬、大唇犀、中華板齒犀、古麟和原中華羚等,地質年齡約為距今800萬年前。

祖熊在20世紀40年代之前佔據了對現生熊類祖先類型研究的中心位置。自從19世紀末期以來,幾乎每位熊形食肉動物的研究者都認為祖熊是現生熊類的唯一祖先。祖熊屬由德國古生物學家舒羅塞(Schlosser)在1899年建立,他主要依據來自奧地利和波蘭3個地點的Ursavus brevirhinus材料(兩件不完整的下頜支、一個帶齒列的上頜,以及一些孤立的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科學見真理學常識 的精彩文章:

碳納米管,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的一維量子材料,是捲成管狀的單層碳原子
碳納米管 來取代硅
科學家推測出月球仍然活著
羥基磷灰石為代表的骨替代材料逐漸成為臨床應用的寵兒
對滅絕事件的關注,可能為我們提供一個不同的觀看進化史的角度

TAG:愛科學見真理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