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薛將軍精講《孫子兵法》第四十六課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薛將軍精講《孫子兵法》第四十六課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原文】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孫子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謀略概念:「任勢」。他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這句話強調的是,善於作戰的人,總是想方設法追求和營造有利的態勢,注重選擇有才能的將領造勢和用勢。

孫子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謀略概念:「任勢」。他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這句話中有必要先解釋三個字。一個是「責」,意為苛求、責備。一個是「擇」,此處既可理解為「選擇」,亦可理解為「釋放」,因為在古代漢語里「擇」可與「釋」相通,即釋放將領的手腳。再一個字就是「任」,在此處意為發展和利用。這句話強調的是,善於作戰的人,總是想方設法追求和營造有利的態勢,而不去苛求部屬拚命死戰,所以他往往注重選擇有才能的將領造勢和用勢。

我認為,其中有三個要點值得人們重視。

第一個要點是,干大事要高度重視營造有利態勢,而不要過分依賴個別人才,因為人才能力高低、忠誠與否,不由我們掌握。第二個要點是,雖然不要過分依賴個別人才,但需要人才群體,所以廣泛選擇人才第三個要點是,一旦組建了人才群體,要放手使用他們,釋放他們的能量,合力發展和利用有利的態勢。態勢紅火了,自然也就有更多人才了。

唐代著名宰相陸贄曾在奏章中說:「克敵之要,在乎將得其人;馭將之方,在乎操得其柄。將非其人者,兵雖眾不足恃;操失其柄者,將雖材不為用。」此言著重闡明戰勝敵人的關鍵,在於選到合適的將領;駕馭將領的方法,在於把握住駕御的藝術。如果將領選的是不適合的人才,兵力雖多也不足依仗;駕御的方法沒掌握好,將領雖有才能也難以揮作用。

我估計陸贄這個思想恐怕來自於孫子,受孫子思想啟發而形成的,而且孫子比他說得更形象。一旦選擇和放手使用了合適的將領,不只是能夠使將領的才能充分釋放出來,即使木頭石頭也能夠面貌一新,能量倍增。即所謂「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木頭和石頭,如果靜止地放置在地上,很難移動,而放在陡峭的危險之地,則容易滾動;如果其形狀方方正正,也很難移動,而削成圓形則輕易滾動。同一木石,位置險易、形狀方圓,活動能量差別巨大,關鍵就在於人們的選擇和打造。同樣道理,部隊在平穩的狀態下也難以靈活機動,在危險的情況下則雷厲風行;按通常戰法很可能有勁使不出,用「環之無端」那樣隨機變化的戰法,則可能力量倍增,勢不可擋。其中的關鍵,也就在於將領怎樣造勢和如何任勢。形象地說明善於發揮和利用有利態勢的將領一旦指揮部隊官兵作戰,就如同轉動木頭和石頭,使其力量倍增。

實際上,任何個人或組織都處於某種態勢之中,順勢、逆勢、紅火之勢、窘困之勢、和睦之勢、混亂之勢、欣欣向榮之勢、日薄西山之勢,等等。雖然身處什麼樣的態勢並不夠完全自主,但還是可以積極作為的。不妨活用孫子「擇人而任勢」、靈活轉動木石的謀略,提前謀勢和布勢,積極造勢和任勢,從而不斷改善和優化自身所處態勢。

?

?

文:國安兵法,圖:來源於網路

感覺不錯請點贊,轉載請註明來源

薛將軍精講《孫子兵法》

已在喜馬拉雅App正式上線!

想了解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安兵法 的精彩文章:

喜馬拉雅FM《薛將軍精講孫子兵法》聽友撰寫課程體會精選(三)
薛將軍精講《孫子兵法》第四十五課示形動敵,以卒待之
薛將軍精講《孫子兵法》第四十三課勢險節短

TAG:國安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