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向菩提 慧的核心地位

走向菩提 慧的核心地位

五分法身,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戒,是邁向究竟解脫的行為規範。通常,我們的六根是在情緒支配下行動。凡夫由於強烈我執及貪、嗔、痴三毒的作用,不免造作殺盜淫妄等種種惡行。而戒律具有防非止惡的功能,能夠調伏身心、約束行為,幫助我們轉化六根、三業。此外,戒在約束三業的同時,也限制了妄想的泛濫。凡如法受持戒律者,心念自會逐漸單純,逐漸凈化,更有利於禪定成就,故云戒能生定。進而,又能由定發慧。常人因妄想執著,使般若慧光被遮蔽障覆。若以禪定力平息妄想執著,無漏慧便能朗然顯現。由無漏智慧的開顯,使我們擺脫煩惱束縛,從而證得涅槃,成就解脫。最後,則由解脫而成就解脫知見。解脫知見包含盡智與無生智。所謂盡智,乃斷盡一切煩惱,得入無學位的智慧。所謂無生智,乃證得無生法忍的智慧。這兩種智慧皆於成就解脫後產生,是觀照常明、通達無礙的後得智。

為什麼五分法身是以慧為核心呢?因為持戒、修定皆非佛教特有的法門。比如持戒,世間各種宗教都有相應的戒律,即使在社會上,每個國家也有類似於戒律的法律。至於修定,印度許多外道都有習定之法,中國道家的吐納法也屬修定的範疇,即使佛教所說的四禪八定,也是屬於世間禪。佛教雖然強調戒、強調定,但並不以持戒為究竟。也就是說,僅僅持戒而不修定慧,是無法獲得解脫的。在六根本煩惱中,更將外道執著持戒以求解脫的方式列為戒禁取。此外,佛教也不以修定為究竟,為修行最終目的。在菩薩戒中,甚至將貪著禪味視為犯戒。與其他宗教的不同之處在於,佛教所提倡的持戒、修定,都是開發無漏慧的途徑,是通過戒、定來成就智慧。由有智慧,始能解脫煩惱,證得涅槃。

《般若進階術——從文字到實相》

【 閱讀 · 轉發 · 投稿 】

更多分享 · 法寶結緣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提書院 的精彩文章:

隆華:幸福小女人的蛻變
觀莨:寫在教師節的懺悔
沙沙:請不要叫我學霸

TAG:菩提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