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人來了後,地球人怎麼才能成功地跑掉?
「學問空天,知識未來」空天科普大賽第一季
論文編號: KT010
作者|李泰博
根據《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一旦暴露自己的坐標,就會被更高級的文明消滅,所以最安全的應對措施就是逃亡。
為了保護地球人高貴的基因,應對某些擦槍走火的「豬隊友」,我球人開展了各種星際穿越技術研究,極大地提高了「逃亡」的成功率。
早在幾萬年前,狩獵時期的智人便通過與獵物你追我趕,總結出逃亡成功的兩個關鍵因素:
跑得快、跑得遠。
歷史發展到1938年,一位叫Yuri Kondratyuk的俄羅斯人,提出了「行星借力」的理論,增大了人類行星際穿越的可能性。
「行星借力」指的是航天器在飛越某一行星之後,航天器的絕對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發生了改變,從而在不消耗推進劑的條件下,實現加速、減速、改變軌道。
1、航天器朝著行星的運動方向飛,航天器加速;
2、航天器背向行星的運動方向飛,航天器減速。
簡單地說:
「同向相當於拉了一把,逆向相當於拽了一下」
「行星借力」還有一個酷炫的名字「星際彈弓」。下面便介紹航天歷史上著名的幾次「星際彈弓」。
第一彈:Mariner10—行星借力的開拓者
美國於1973年9月3號發射的水手號水星探測器Mariner 10,是第一個利用行星借力的航天器。
水手號目的地為水星,任務為探測水星和金星。1974年2月5日16:00~20:00之間的四個小時,水手號飛越了金星並藉助金星引力,將軌道降低到了水星軌道高度上。此外,水手號在進行金星借力時還收穫了彩蛋,發現了金星旋轉的大氣和微弱的磁場。
圖1 Mariner 10水星探測器
圖2 Mariner 10拍到的金星
第二彈:Voyager 1—飛向外太陽系
旅行者1號Voyager1是美國NASA於1977年9月5號發射的,目的是探索外太陽系。他的雙胞胎兄弟叫Voyager2。2017年9月18日Voyager 1已距離太陽139.9AU(209億公里)。作為一枚責任心強的航天器,旅行者雖處遙遙億里之外但仍通過深空網路接受人類的指令、並傳回數據。
圖3 Voyager 1和其他的星際飛行器
旅行者1號能逃離太陽引力場,借力木星和土星功不可沒。1979年2月Voyager1靠近木星並開始擔任木星系攝影師的工作。1979年4月旅行者1號告別木星。除了進行利用木星借力外,攝影師旅行者1號還發現了木星的衛星Io上有活火山,成就了一張張攝影大片。
圖4 衛星Io上的活火山Loki
1980年9月旅行者1號到達土星。這次土星借力任務中,旅行者1號計劃飛越土星最大的衛星Titan,以展示他的多才多藝。不幸的是,旅行者1號為避免與土星相撞,沒有進入到計劃中的軌道,而是在Titan的後方擦過。
第三彈:Galileo—plan B拯救計劃
伽利略號Galileo於1989年由NASA發射,目標是飛往木星。Plane A為直接霍曼轉移。不幸的是,Galileo在失去了挑戰者號後,助推器也出現了問題。可憐的Galileo沒法提供到達木星的速度增量了。Plane A宣告失敗,Plane B登場。Galileo通過借力一次金星、兩次地球,於1995年12月到達木星。
圖5 Galileo號探測器與木星
第四彈:Ulysses—展現轉彎神技能
為了探索太陽的極地區域,1990年NASA發射了ESA的Ulysses探測器。實現飛向太陽的極地,需要約30km/s的速度增量從地球轉移到太陽附近,再變軌到極地區域(可以近似理解為從水平面到垂直面)。以當時的推進水平,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Ulysses只能不走尋常路。
圖6 Ulysses 探測太陽極區
1992年2月8日Ulysses到達了木星的南邊,這時Ulysses還近似和地球處於一個平面(赤道面)。再藉助木星巧妙變軌之後,Ulysses轉彎朝南,並離開了赤道面,將軌道抬高了80.2°。此後,Ulysses的近日點與地球與太陽的距離(1AU)一致,遠日點與木星與太陽的距離(5AU)一致,需6年繞太陽一圈。計劃2098年9月4日,Ulysses將利用第二次木星借力超越海王星。
圖7Ulysses的繞日軌道
第五彈:Rosetta—開啟彗星的征程
羅塞塔號Rosetta是第一個到達彗星的航天器。Rosetta於2004年3月發射,任務是與67P彗星交會之後,釋放他的小夥伴Philae,登陸彗星進行科學探測。
圖8 羅塞塔號Rosetta和Philae
Rosett在飛行途中曾多次借力,其中地球借力就有3次。
第一次借力是2005年3月4日地球借力。
第二次借力為2007年2月25日火星借力。羅塞塔號的火星借力可以說是一局「驚心動魄的豪賭」。羅塞塔號借力火星時,僅距離火星250km,而且位於火星的陰影區(沒有太陽光)。羅塞塔號失去了太陽能的補給,沒法通信,依靠為其他任務準備的電池飛行了漫長的15分鐘。最終羅塞塔號贏得了這場博弈,還傳回了火星的照片。
圖9羅塞塔號拍攝的火星
2007年9月13日羅塞塔號第三次借力是借力地球,與地球相距5700km。9月7日-8日卡特里那的一位天文學家觀察到了羅塞塔號,把羅塞塔號誤認為成了近地小天體2007 VN84。當時天文學家以為2007 VN84要撞地球了,直到9月9日天文學家才正確辨識出羅塞塔號。
第四次借力是2008年9月5日借力行星2867?teins,主要目的是修正軌道。
圖10行星2867?teins
2009年11月13日羅塞塔號第五次借力也是最後一次地球借力。最終羅塞塔號於2014年8月與67P彗星交會。
圖11 代號為67P的彗星
當然,除了上述例子。還有卡西尼、信使任務等等都採用了行星借力。《星際穿越》的男主,普通大眾一枚,也利用行星借力「英雄救美,抱得美人歸」。
行星借力的乒乓球原理
其實想要理解行星借力並不難。下面用乒乓球代替航天器,用火車代替行星,用地面代替太陽來講解一下行星借力。借力可分為三步:
第一步相當於航天器進入借力行星的引力場。
第二步相當於航天器與行星動量交換。
第三步相當於航天器離開行星引力場。
乒乓球滾入火車之後,乒乓球的運動可以火車為參考系。乒乓球與火車相撞時為彈性碰撞,乒乓球相對火車的能量守恆。
當乒乓球從火車上滾下來時,在地面上觀察,乒乓球的滾出速度就和滾入時不一樣了。這就是「火車借力」的效果。
圖12 乒乓球碰撞示意圖
圖13 乒乓球的速度關係圖
現在重新回到行星借力。航天器與行星可不能碰撞,只能靠行星的引力作用「彈弓」了。航天器相對行星的運動為圓錐運動。在圓錐運動期間,航天器相對行星的速度大小不變、方向改變。當航天器離開行星時,航天器的軌道便改變了。
圖14 航天器的速度關係圖
圖15借力加速
圖16借力減速
行星借力幫你到這了。當三體人與地球人對立時,如何利用好行星借力、在太空中越跑越6就靠人品啦。()
關於「學問空天,知識未來」空天科普大賽
「學問空天,知識未來」空天科普大賽為有獎科普作品大賽,由《未來空天》和《問空天》微信公眾號共同發起主辦,《無人機》、《天儀SPACETY》、《語宙》、《航天愛好者》、《HorizonX》、《凱思拓探索》、《風洞之家》、《5S微空天》、《看空天》、《湖南省宇航學會》等微信公眾號合作協辦。大賽得到陝西省宇航學會全力資助,同時獲得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大賽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4名,優勝獎10名。一等獎2000元,二等獎1000元,優勝獎價值200元禮品。同時,各獎項頒發印製精美的大賽獎牌。
作者投稿時,請將作品發送至下述郵箱,並註明參加科普大賽。
投稿郵箱:
聯繫電話:


※時間的演進:從蒼穹到微末
※進化的立方體衛星
※如何用低軌衛星星座實現5G移動通信?
TAG:未來空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