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景德鎮燒制官窯大缸的歷史由來已久,但有確切記載的皇家遺存卻很少。從目前發現的資料看,僅有明代萬曆皇帝的陵寢中的三口前朝「嘉靖」年間製作的青花龍紋大缸。缸中曾儲滿蜂蠟和植物油,油麵處擱置一銅瓢,內嵌燈芯,可以知道當時這三口青花龍紋大缸應該是作為地下宮殿的「長明燈」保留至今。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洪武白釉大瓷盆標本 南京明故宮遺址出土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宣德時期龍紋方缸及朵花邊飾

史書記載「明廠有『龍缸窯』,亦曰『缸窯』。有燒通青雙雲龍寶相花缸、青雙雲龍缸、青雙雲龍蓮瓣大缸、青花白瓷缸、青龍四環戲潮水大缸、青花魚缸、豆青色瓷缸等式,由於大缸多畫雲龍或青花,故統稱為「龍缸窯」。可見,「龍缸」其實只是一種泛稱,只要尺寸夠大的瓷缸,無論繪製什麼紋飾,皆可稱之為「龍缸」。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宣德款青花龍紋扁缸 景德鎮出土

龍缸是為皇家特殊的需求而定製的,故與製作普通官窯瓷器工藝有所不同。因為體量巨大,需要做的準備更為繁雜,一般燒制龍缸都有專門的窯廠。清代嘉慶時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記載「洪武二年,設廠於珠山麓……設大龍缸窯、青窯、色窯、風火窯、匣窯、大小橫窯六種共二十座」。可見,龍缸窯排在首位,而製作龍缸所需準備的「超大號」匣缽也同樣是單獨設窯燒制的。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宣德款青花龍紋扁缸邊飾、雲紋特寫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宣德款青花龍紋扁缸邊飾、雲紋特寫

現在,我們所見的最早有年款的官窯龍缸是在宣德時期,所書款識一般寫於口沿部位。而大多數沒有落款的宣德龍缸與正統官窯的龍缸較難分辨。相比之下,宣德時期的龍缸在體量上要略小一些,器型多為扁缸或方缸;口部紋飾也多以忍冬紋及單組朵花為主。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明早期 大龍缸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中藏有一口較為完整的明早期大龍缸,標註為十五世紀中期,系天津籍收藏家顧巨六之子顧德威早年所捐贈,也是存世為數不多品相較好的明早期龍缸。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明早期大龍缸雲紋特寫

據筆者觀察,此件龍缸的製作年代應偏向於宣德晚期或正統初期之作。通過比較,上博這件龍缸從整體器型的豐滿程度與館藏諸多宣德款識的青花器物形制、氣韻所類同,而雲紋的暈散、筆觸則與宣德款的青花龍紋扁缸相近;這些明顯的特性均與北大賽克勒博物館展出的景德鎮正統地層發掘的龍缸修復件相差甚多!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龍缸修復件 1988年景德鎮正統地層出土 北大塞克勒博物館藏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宣德款青花團菊紋大罐 故宮藏

上博所藏龍缸的筆法更加渾厚,器型也相對肥碩;尤其是對於雲紋的刻畫,前者不太注重細部處理,一筆塗抹,一揮而就,濃厚的青料在窯火的氣氛下隨釉流淌;而修復件龍缸上的雲紋都留有一圈空白輪廓線,更強調雲紋的程式化,也顯得中規中矩;而這種留白邊強調輪廓線的雲紋大多出現於明代空白期偏晚的階段。據筆者所掌握的資料,這種帶有明早期或空白期風格的雲紋年代下限甚至能晚到成化早期,且與所謂正統地層所出土龍缸筆法相近。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成化早期官窯標本雲紋特寫

查空白期自正統元年1435年始至天順八年1464年間共經歷了近三十載,制瓷風格已應有不少轉變,可見,對於這個時期燒制的龍缸究竟哪類屬於正統,哪些又偏向於天順,尚有待進一步探究。根據兩者龍缸的差別,也揭示了當時大龍缸燒制的諸多類型以及不同朝代風格的延續性。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背景中依稀可辯的明早期大龍缸

據史料圖片記載,民國時期老北京琉璃廠的「尊古齋」黃伯川先生家中也曾存有一口明早期官窯的大龍缸,後被紅衛兵查抄中當著其家人面前砸毀,鑄成無法挽回的憾事。要知道如此體量巨大的官窯瓷器燒之不易!存世更罕!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1988年景德鎮考古所待修復的正統龍缸標本

1988年在江西景德鎮明代官窯遺址中,集中出土了大量的青花龍紋大缸殘片,也證實了文獻中對於明初燒制大龍缸的記載。根據景德鎮御窯廠出土標本復原尺寸,可以看出正統官窯龍缸胎坯較前朝更為碩大,有些成品高度達到88厘米以上。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1988年發掘正統大龍缸修復件及雲紋特寫 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通過推算,製作直徑70厘米的龍缸,燒制前的生坯直徑至少要有80厘米,為了防止器物燒制時被窯灰所玷污,還要在生坯的外面套上「匣缽」,而「匣缽」本身也是經過燒造後的瓷化耐火材料,自身的重量加上缸體生坯的重量,即便是挪動起來都很困難,何況還要將其平穩的放置於窯爐內。兩米見方的瓷窯,也就只能燒制一口龍缸,所以燒制龍缸的技術條件和配套硬體都有較高的要求,僅靠民間燒瓷的窯爐是很難完成的,非官方不能。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1988年發掘正統大龍缸修復件及雲紋特寫 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與古代柴窯制瓷不同,今天很多仿古瓷器都是用氣窯燒制的。燒制柴窯的技術隨著對於環保、護林的倡導已經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而如此大的龍缸生坯要用柴窯燒制使之最終成型,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決非易事,更何況懂得燒制柴窯工藝的「把樁」師傅已經寥寥無幾,所以明早期的龍缸經常會出現因為胎體過大、坯胎過厚而引發「過缸」,而「過缸」其中就包括開裂和斷底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宣德官窯青花缸底

這種致命的窯病使得大龍缸的燒制沒有任何補救的機會,而倖存的成品中發色不勻、釉色不均、釉面開片,縮釉、落渣乃至輕微的窯裂都是難以避免的,所以歷史上對於龍缸好壞也難以用胎釉俱佳作為評判的標準,當然就更說不上精美了。《明史》中「正統九年庚戊,江西饒州府造青龍白地花缸瑕璺不堪,太監王振言於上,遣錦衣指揮杖其督官,敕內官赴饒州更造」。正統皇帝為了燒制青花龍紋大缸,曾下令讓權傾朝野的宦官王振親自前往景德鎮進行督燒,被載入《明實錄》中,也成為陶瓷史中的一段佳話。而景德鎮出土大量致廢的龍缸標本,也同樣印證了當時「慘烈」的製作歷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藏】頭條!

古陶瓷鑒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獨行」的釉面

古瓷收藏怎可不知「玫茵堂」

西藏的佛教泥塑叫「擦擦」,與唐卡和金銅佛造像齊名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收藏家》雜誌App!更多乾貨等著你!

它經窯火燒造二十天之久 成為皇室地宮裡的「長明燈」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深度|蘇富比再推汝窯,或將影響市場?
被盜墓賊竊取 又失而復得的珍貴文物
古代龍虎吃人的紋飾,到底有何深意,是神仙思想?還是厄運降臨?
兩河流域出土 商代青銅文明
賞析與研究:明代象牙文物精品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