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史上最受恩寵的寺院:四代皇帝是它的鐵粉!

史上最受恩寵的寺院:四代皇帝是它的鐵粉!

高旻寺(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高旻寺是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一,它與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寧波天童寺全稱我國佛教禪宗的四大叢林。高旻寺道風高峻精嚴,在中國佛教史,特別是禪宗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據揚州晚報報道,《清宮揚州御檔選編》中涉及高旻寺的折件有11件之多,其中康熙朝2件,雍正朝1件,乾隆朝7件,嘉慶朝1件。

康熙帝賜名「高旻寺」始末

相傳高旻寺始建於隋,至康熙年間,高旻寺聲譽日隆、規模漸大,這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密切關係。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至揚州,見寺內天中塔年久失修,欲頒內帑修葺,為皇太后祝壽祈福。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和兩淮鹽商得到消息,"不待期會,踴躍赴功",爭相捐金修繕天中塔,增擴廟宇。康熙四十二年第四次南巡時見此,龍心大悅,他登天中塔南眺金山、北望蜀岡,頓覺"旻天兮清涼,玄氣兮高朗",因此賜名高旻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康熙南巡迴京後將皇宮內的一尊脫紗藥師如來泥金佛像賜給高旻寺供奉。曹寅在這年十二月初二日專門呈上奏摺上謝皇帝恩典,並奏報「臣寅於十二月初二日謹率屬官商民人等,俯伏迎接,望闕叩頭,焚香跪談,百萬商民歡呼動地,仰瞻聖孝帝訓」。為了安置御賜金佛和碑石,曹寅等又在高旻寺的正殿後面建了金佛殿和御碑亭。此時的高旻寺已初具規模,地位躍居揚州八大名剎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曹寅在該奏摺中還提到「所有兩淮商民頂戴皇恩,無由仰報,於臣寅未點差之前,敬於高旻寺西起建行宮。工程將竣,群望南巡駐蹕,共遂瞻天仰聖之願。」康熙在奏摺上硃批「行宮可以不必」「知道了」,實際上是默許了建行宮一事。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康熙第五次南巡,即在落成不久的高旻寺行宮下榻。行宮的奢華,使康熙帝想到了漢文帝築惜露台被後世議論,隋煬帝沉湎瓊花而江山易主,於是寫下了一首自警詩——《述懷近體詩》並序。詩云:

又駐塔灣見物華,先存篰屋重桑麻。

惠風遍拂維揚市,沛澤均沾吳越家。

作鑒道君開艮岳,長噓煬帝溺瓊花。

澆胸經史安邦用,莫遣爭能縱慾奢。

儘管如此,康熙還是一反「一日即過」的慣例,在高旻寺行宮一住就是六天,進宴演戲,觀望燈船,欣賞四處景緻,犒賞官員及鹽商。曹寅因修廟和接駕有功,給予通政使司通政使銜,並與李煦交替擔任兩淮巡鹽(鹽運)御史。有學者研究認為,《紅樓夢》中元妃省親修建大觀園,就是以曹寅等人為康熙南巡修建高旻寺行宮為背景和原型的。因此,高旻寺行宮的奢華程度,亦可在《紅樓夢》大觀園的描寫中略見一斑。

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曹寅在《奏為僧人紀蔭出任高旻寺主持事》折中,報告了尋訪紀蔭出任高旻寺主持的經過,並請皇上恩准。實際上,在曹寅向康熙推薦之前,康熙就曾召見過紀蔭,對紀蔭頗為欣賞和信任。此次又是曹寅推薦,康熙自然同意,硃批「知道了」,於是紀蔭和尚便成為清代高旻寺的第一代住持。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時還專門寫了一首《贈僧紀蔭詩》:

春夢深沉新剎中,陡聞清磬在鄰東。

方疑般若真非相,不解金經儘是空。

鼻豎眉橫無著落,胸寬意闊有塵籠。

毫光咫尺臨高眺,滿目江干淑景融。

除上述詩詞外,康熙在南巡駐蹕高旻寺行宮時,還賜「晴川遠適」「禪悅凝遠」「綠蔭軒」匾額三塊,「殿灑楊枝水,爐焚柏子香」「松梢香露滋瑤草,庭畔熏風和玉琴」「龍歸法座聽禪偈,鶴傍松煙養道心」等楹聯多副。

雍正帝親自過問方丈人選

揚州晚報報道指出,雍正帝對高旻寺也是關愛有加。《選編》收錄雍正朝僧明慧的奏摺《遵旨覆奏擬以明純為揚州高旻寺方丈並安排該員進京等事》,反映的正是雍正皇帝對高旻寺方丈人選的關注。奏摺先引述雍正於十一年十一月的硃筆批示「住持禪師可斟酌一與常住有益者住之。……必得能整理服眾之人方妙,不然恐招人笑」,隨後又向皇帝報告「江南揚州府高旻寺住持謹擬明純為方丈,明智幫扶料理常住事務」。

雍正親自過問的高旻寺方丈並不止明純一位,次年欽命的方丈天慧實徹禪師,更成為高旻寺中興之祖,而且,禪宗寺院後來十分注重的「打禪七」得到傳承,與雍正、天慧實徹禪師以及高旻寺密切相關。

雍正皇帝喜歡讀佛書古典,甚至自己編著了佛教禪宗語錄《御選語錄》。據傳,他在看了玉琳國師(清初名僧)語錄後大為感嘆,要尋找玉琳國師的後人,結果找來了玉琳國師門下最得力的弟子天慧實徹禪師。為了使天慧禪師能徹底「悟道」,雍正帝下了一道聖旨,將天慧禪師關在禪房,怕他逃跑特意用大鎖鎖了門,並把尚方寶劍懸掛在門口,派人守侯,命他七天後要開悟,否則就要殺頭。七天過去了,天慧禪師卻還沒有開悟,急得在禪房裡直轉圈圈,越跑越快,一頭撞在了柱子上,結果一下子就開悟了。雍正帝遂賜紫衣袈裟,並令他住持磬山崇恩寺,次年奉旨住持高旻寺。

天慧住持高旻寺期間,以闡揚禪宗宗風為已任,嚴明規約,身體力行,清嚴聞於四方,受到各大叢林的推崇,被尊為「天祖」。後人效其開悟之因緣,加之雍正皇帝的親自推動,「打禪七」"遂成為禪宗寺院冬參夏學的一種固定模式推廣開來。

從此,高旻寺龍象駿興,名僧輩出,名聲大振, 叢林盛譽「天下叢林以高旻為規矩」。以至到了今天,高旻寺的「打禪七」活動,其規矩的嚴格、參與人數的眾多,在全國眾多寺廟中首屈一指。

乾隆帝賜寶詩讚高旻寺

《選編》收錄7件乾隆朝與高旻寺有關的折件,其中4件是前後三任兩淮鹽政所上奏摺。這些資料可以證實,乾隆帝對高旻寺十分厚愛,多次賜予宮中珍寶。乾隆帝六次南巡,無一例外都駐蹕高旻寺行宮。他在《自高旻寺行宮再游平山堂即景雜詠六首》詩中自注道:「是日自高旻寺行宮策馬度郡城,至天寧行宮,易湖船」。他來揚州,總是先到高旻寺下榻,次日騎馬入城,再乘船遊覽平山堂等處。

據嘉慶《重修揚州府志》,南巡中,乾隆先後為高旻寺作詩22首。一類是依韻和詩,每次南巡駐蹕高旻寺行宮,他都要把康熙那首述懷近體詩並序拿出來讀一番,表示不忘聖祖力崇節儉聖訓,並且要和詩一首。

乾隆帝還曾賜高旻寺「江月澄觀」「邗江勝地」等匾額和「潮湧廣陵,磬聲飛遠梵;樹連邗水,鈴語出天中」「碧漢雲開,晴階分塔影;青郊雨足,春陽起田歌」等楹聯。

嘉慶帝規範高旻寺方丈更替管理

嘉慶朝,仁宗顒琰帝專門對高旻寺等寺院方丈的更替下了諭旨。《選編》收錄了《曉諭將高旻寺等處方丈更替等事皆由地方官管理》一折,折中披露,因聽聞「江南金山寺方丈僧人向由織造衙門點充,經吳璥等奏准,改歸地方官經管」,於是奏請將「揚州府之高旻寺、天寧寺,蘇州府之怡賢寺,常州府之崇恩寺均照金山寺新定之章程,每屆更替方丈,各由本寺公舉梵修年久、戒行謹嚴僧人,報明本官府縣官查驗,結報督撫衙門核准承充,以資約束。」

寺院的住持(或方丈)是僧眾們推選出來的,必須具備幾個條件:第一,是禪宗的得法弟子,要確有修持見地,足為大眾師範,而且形體端正,無有殘缺;第二,要德孚眾望,經諸山長老和其他叢林的住持們贊助;第三,需經朝廷官府同意。

據以上奏摺可知,江南部分重要寺院,其住持人選,在嘉慶十四年之前,是由江南織造衙門負責任命(曹寅即是以江寧織造身份推舉紀蔭為高旻寺住持),並須奏報皇帝批准。在此之後,則管理許可權由織造衙門轉給地方官府。

註:本文綜合自揚州晚報文章《清代四朝皇帝與高旻寺:康熙帝賜名、雍正帝選方丈、乾隆帝賜寶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禪意 的精彩文章:

揭開今世倒霉痛苦的深層原因
菩薩化身真實存在?九華山就有一尊!
貪嗔痴三毒中貪毒最盛 請生活的簡單一點
做自己生命的導演 學佛瀟洒無比!
宇宙世間的真相 被佛陀一語道破!

TAG:佛心禪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