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悲情,從來不僅僅只有悲,更有情

悲情,從來不僅僅只有悲,更有情

01

窗外,連著下了好幾日的雨了,漫天的陰雨,把江南這塊沃土上曾經醞育出的詩詞悲情,都往日如昨地黯然泛起心間……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被幽禁的南唐後主李煜,徘徊在開封一座荒蕪的院子里,此刻陪伴在身邊的只有夫人小周后。沒走幾步,李煜就難過的捶打幾下胸口,小周后忙攙扶他坐下。

從江寧押解到了開封,這一路混混沌沌,李煜試圖去想、卻又想不清楚。很多畫面重疊的再再出現。

反反覆復纏繞心間的卻是一直無法揮去的悵然。

我李煜平生最渴望的生活是:

身上掛著一壺酒,手裡撐著一根竿,想到哪裡,就把船撐到哪裡,想喝酒隨時都可以喝上幾口。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然而,卻造化弄人當上了君王,還把這大好的一片江山給弄丟了!本以為還可以與趙匡胤虛以為蛇的周旋個幾年,沒想到一切來得太快,唉!這又讓我有什麼顏面去見九泉之下的哥哥與父親,他們搏來的一片基業就這樣斷送在我的手裡……

太匆匆,太匆匆,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抬頭看著雲後的殘月,心裡苦澀淹淹。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

垂淚對宮娥。

李煜對故國的嘆息猶未散去,同一片熱土上,大宋後期,也有一位詩人在臨終前寫下了千古絕唱,來表達對於山河破碎的痛苦、收復失地的熱盼: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279年,大宋被蒙古鐵騎所滅。自此,蒙古創立的「元」取而代之「宋」來統治著這片土地,陸遊所哀嘆的這片國土,終究還是成為了大元的版圖。

後來,有一位南宋遺民林景曦,想起陸遊的這首詩,禁不住也寫詩回應:

青山一髮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現如今倒是「九州大同」了,可是大宋已逝,蒙元君臨,祭祀之時,這話又如何對死不瞑目的老前輩提起呢?

從南唐到大宋,從大宋到大元,同一輪明月下,同一方沃土上,再再上演著得到與失去,生存與毀滅。

歷史的巨輪不斷向前,沒有半點商量地碾碎了多少人的痴情。

得到者的征服宣辭還言猶在耳,轉瞬就變成了失去者的悲情,世事悲歡就如此任性的呈現,真是生必有滅、聚必有散、樂必有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02

無論曾經多麼堅不可摧的存在,都有破碎的時刻;

任何美好明媚的開始,都難挽結束的一天……

從生到死,從相聚到分別,便成了一次次悲慟不已的情殤,永遠無法結痂的傷口。

它可能是一個朝代、可能是一段情感、也可能是一個生命。

這個世界上一切的發生常顯得是那麼的偶然,甚至讓人們忘記了死亡本就是生命的宿命,結束從來都與開始相伴相隨。

這一點,在每一個存在被剛出生時就已經註定。在這個殘酷卻又絕對公平的真相面前,一切的存有都是平等。帝王如是、走卒如是,乃至一個帝國、一段情感也都如是。

然而,這結束、這死亡卻常常在有意遺忘它們的人世間,以它各種猙獰的出現方式,變成了驚擾現世安穩清夢的災難!

於是,每每一場巨大的災難過去了,過不去的卻是人留在心底的痛苦,夾雜著憤怒、悲傷、遺憾、痛悔,更有一份無處傾瀉的悲情叩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這份痛苦裡,不僅是對於逝去的哀傷,也是對於過去的紀念。因而,常常,這份悲痛不僅是一道心理上的裂口,更成為情感上的一座紀念碑,讓過去不再消逝,也讓未來有了份量。

這座由痛苦聳立的紀念碑,從此構建在一個個經歷逝去者的心中,再苦再難也要祭祀,那聲「遺忘就意味著背叛」回蕩在每一個痛苦的心靈中。

每一次的祭祀,除了不斷的喚醒痛苦,也漸漸的賦予自己新的生命方向,只是有些時候,這個方向不是指向未來,而是指向過去。

面向過去的未來,就是沒有未來。

漸漸的,這份痛苦就變成了一種身份,一種自我身份的確立。在紀念碑的陰影下,每每蜷曲著一個被困住的生命,他們沒有未來、沒有力量,他們剩餘的人生只是不斷的反芻痛苦、不斷的重複哀悼。

03

他,一個男人,微博上的官方認證身份是: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家屬。

短短11個字,就是刻在他心中紀念碑上的11個字。

那場大火奪去了他心愛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在熱點新聞激蕩起的炫耀褪去後,只留下他一個人,獨自吞咽著苦苦的淚水、默默進行著一個人的祭祀:

我每天都上去看那個殘家。踩在這一片廢墟中、一地殘渣里我還能看到通亮的燈光下潼潼搖搖擺擺的跑到你旁邊叫媽媽,還能看見陽陽和檉一倚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還能看到你在添加碗筷呢。你們留下的衣物都被我聞的沒有味道了!我什麼也聞不到了!

據他的家人說,事故發生後,林先生幾次出現暈倒、胸悶,一度住院,經常對著手機里妻兒的照片、視頻一看就是幾個小時。他在心底不斷重複這樣的獨白:

以前不知道眼淚真的可以流干,肝腸寸斷也沒法讓眼淚稀釋了,原來這樣子更痛。想到孩子們曾經生活的點點滴滴,撕裂就開始蔓延全身,我的心就揪到一起,心臟頓停難以呼吸,幾秒後就像從深水掙扎出水面,大吸一口氣,緊接著又一遍一遍周而復始。

我的餘生大概就要這樣周而復始循環往複了。

我知道,如果說這份痛苦可以理解,就顯得太過輕浮;

我知道,如果說這份眼淚可以流淌,也顯得太過潦草;

但我更知道的是,生命除了不斷的哀悼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其他。

只是,在痛苦中的人,往往不願意走出來,他們以為唯有不斷的煎熬自己,才是對於故人最好的紀念,唯有把自己的生命當做祭品,才算對得起這段情感。

林先生對關心他的朋友表達:

太多人勸我介入心理疏導,可我不想。我知道這樣讓我痛不欲生,可我不想。心理治療最終是讓我放下他們吧,我不願意。

我不願意,我如果放下了,我就是背叛!

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一份親情的難捨,難道真的只能以悲慟紀念?

一份逝去的情深,難道真的只能以痛苦祭祀?

逝者已已,生者哀哀,面對這巨大的悲痛,要如何拯救被死亡、分離重創後的生命?

04

2000年4月1日深夜,來自江蘇北部沭陽縣的4個18至21歲的失業青年,潛入南京一棟別墅行竊,被發現後,驚懼之中,他們持刀殺害了屋主德國人普方及其妻子、兒子和女兒。

案發後,4名兇手隨即被捕,後被法院判處死刑。

在法庭上,普方一家的親人,見到了那4個剛成年不久的疑兇。

兇手不是看起來很強壯、很兇悍的人,就像剛剛逃出課堂、愛搞點惡作劇的孩子。他們穿著土氣,滿臉顯露著沒有見過世面的窘迫,以及做錯事的驚惶。

普方先生的母親從德國趕到南京,了解了那4個來自蘇北農村的年輕人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沒有正式工作,其中有一個做過短暫的廚師,有一個擺攤配過鑰匙。

在詳細了解了案情後,老人做出一個決定——寫信給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個年輕人死刑。

老人的邏輯很簡單:「我們會覺得,他們的死不能改變現實。

最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沒有考慮普方家屬希望寬恕被告的願望,駁回了4名被告的上訴,維持死刑判決。

幾個月後,普方家人和朋友成立了「普方協助會」,籌集善款改變蘇北貧困地區的教育現實。按照普方協會的要求,孤兒、單親家庭、父母患重病者和女孩被列為優先資助的對象。

女孩將來是要當媽媽的,媽媽在孩子成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普方的家人和朋友們深信:「只要能有良好的教育,就有可能獲得一份工作,生活多些機會和希望,或許那樣就不會行竊,更不會去殺人。

轉眼14個年頭過去了,普方協助會依然接納組織著世界各地來的志願者,對改變貧困地區的教育,做出了紮實的努力。

普方的家人,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悲痛與憤怒沒有擊中他們,善良與悲憫卻給了他們不可思議的力量,他們做出的選擇,令世界側目。

他們與親人的情深一定同樣動人,對逝者的離去也一定是同樣的悲慟,他們可以選擇仇恨、離棄、發泄、冷漠……這些常人合理的選擇,他們都沒有做。卻把份巨大的遺憾與悲傷,思念與不舍,變成了想要去為這個世界做什麼的動力,甚至是對於兇手本身,和他們所生活的家鄉!

他們選擇了社會自省,他們選擇了善的教育,他們選擇了義務,他們選擇了將慈善作為生活方式,他們選擇了相信中國人的精神力量,他們選擇了扎紮實實的行動,他們選擇了投入地推進中國落後地區的教育。

十幾年如一日的投入,這裡面有多少對親人的愛,就有多少對這個世界的愛;有多少對親人離去的不舍,就有多少希望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的願望!

往事雖然如煙,但愛的延續,卻可以成就更美好的未來。

痛苦、悲傷,常常會把居於其中的人們沉溺其中,而能把一個經受重創的人拉出痛苦泥沼的力量,卻是這一份為世界付出的愛!

痛苦有多大,這付出的能量需要更大,方能解救!

也許殘忍,也許艱難,但是對於被悲痛浸溺的林先生而言,需要的力量,是比這悲痛更大能量的去關心、愛這個世界上需要他幫助的人——是的,比悲痛更大的力量。

治癒恨,唯有愛。

治癒失去,唯有付出。

在痛苦中墜落是本能,沉溺只需要忍受痛苦,但是努力把自己帶出深淵,把這一份不舍與對逝者的懷念,變成有價值有光芒的愛的力量,卻需要真正的勇氣。

對於過往最好的堅守,對於逝去的生命最好的告慰,從來不是不斷祭祀,而是把這份終結,賦予新的開始,在這片痛苦的泥沼中,種植出絢爛的芬芳。

05

生命包含著出生與死亡。

遇見總會有開始與結束。

然而,我們所有人對於逝去,總是有著自己不曾覺察的逃避。

根本上來說,我們對於親人逝去的痛苦,其實是來自於我們自身對於死亡的焦慮。

每一個生命,從出生開始都好像坐上了一輛缺乏安全措施的過山車,在每一個轉彎處,都會有人被拋擲出去,乃至最終,整部車輛都會出軌。

我們一方面在忙碌著眼前手邊的事,但我們也都知道,在城市的邊緣,有一個煙囪在日夜的燃燒,在送走一個個我們認識或不認識的生命,有一天,我們也會被送至那裡。這份潛藏在心底最深處的,對於死亡的焦慮才是我們最深的痛苦。

有人曾說過一句話:我們活著,像永遠不會死一樣;我們死了,像從來不曾活過一樣。

然而,生命的價值,恰恰應當是相反的:

如同一輛車,載著所有的光榮與夢想,經歷過一次次艱難與泥濘,到結束的時候,恰是它登上領獎台的時刻;

如同一團火,燃燒過青春,燃燒過歲月,在所有夢想的荒原上,傾盡所有舞動出生命的精彩,當它死亡的時候,所有的灰燼都是榮耀!

生命是用來為夢想燃燒的,留給死亡的應該是無悔的灰燼。

有一個詞叫做向死而生,從今天起,用盡全力去愛,去追夢,去燃燒,去儘可能的使用這一期生命,為這個世界的美好全力付出。

普方先生的親人,就是在那個瞬間做出了偉大的選擇,這份選擇,不僅幫助了更多孩子接受了教育,也拯救了自己走出痛苦的深淵,更是賦予已經逝去的普方先生全家的生命以新的價值和意義。

沒有一種結束是真的徹底結束,每一場結束都是另一場生命的開始。

在死亡的面前,往往會讓一個人只能看見黑暗,不知道,黑暗的死亡其實只是生存的一種方式,就好像睡眠一樣,在深度睡眠中,我們停止了一切的思想活動、情感活動,這份停止,其實是一種休息,也是為生命的開始在蓄積能量。

生命的永恆價值就在於此,我們可以不斷的重新開始,不斷的構建自己內在的心性,這份心性的改變不會隨著這一期生命的結束而結束,祂會成為下一期生命開始的起點。

風雅雍容的大宋,如今在哪裡?

在我們對於文化的尊重、對於傳統的復興里。

傲然千古的大唐,如今在哪裡?

在我們對於未知的敞開、對於全人類責任的擔當里。

我們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在於我們燃盡自己的生命,去照亮自他成長的通途。

在於我們回歸生命本來的故鄉,在那裡,沒有生、沒有滅、沒有老、沒有死、沒有聚、沒有散……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望故鄉

-------END-------

所有的在一起,都是因為彼此有情誼。

所有的說不清,都是因為相互不懂得。

之所以不懂,是因為性格不同,以至於看見的世界就不同……

那麼,你的性格是什麼樣的?他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如果,你需要我幫助你進行性格測評,請點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會 的精彩文章:

極少人走的路
長點心吧,這不是愛情!
罪惡無處不在,我們要如何守護自己的孩子?

TAG: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