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孩子長大了,怎麼反倒變得害羞內斂起來了?

為什麼孩子長大了,怎麼反倒變得害羞內斂起來了?

一次飯局中,大家無意中聊到,在文化的熏陶下,中國孩子似乎要經歷幾個階段的成長任務——3歲前,胖;3~6歲,有禮貌;6~12歲,學習好,有才藝;12~18,學習好,別早戀。

其中多為笑談,但是3~6歲間的這個要求,卻真的很能展現心理機制與養育實踐的交集。很多人將這一年齡段定義為孩子們的第一個「叛逆期」,而叛逆的範疇多是「禮貌」這類與社交和情緒相關的行為。

其中最典型的情況,恐怕就是「不打招呼」。

有的家長十分困惑,孩子一兩歲時,還能非常熱情親切的和成年人互動,而今長大了,怎麼反倒變得害羞內斂起來了呢?

為什麼孩子長大了,怎麼反倒變得害羞內斂起來了?

變害羞是孩子長大的表現

「不打招呼」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一種表現。

當孩子意識到了你我有別,親疏有別的同時,卻沒有對社交規範產生深刻認識——和那些相對陌生的人打了照面,自然很難表現的多麼熱情友善。

在孩子們學習如何社交的過程中,我們最大的問題在於:還沒教會孩子社交規則時,就要用成熟的社交標準來要求孩子。

我們希望孩子友好而熱情地對待他人,就應當為這種友好與熱情提供基本的保障。

為什麼孩子長大了,怎麼反倒變得害羞內斂起來了?

這樣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識

你帶著孩子走進電梯,發現同住一棟樓的老張也進了電梯,你跟老張點頭寒暄:「吃飯了嗎?」老張看上去也挺開心:「吃了吃了!」緊接著指了指你家孩子——「喲,你家兒子都長這麼高啦!你看現在的孩子營養好,長得就是快!」

這時,你稍微拍了拍孩子的腦袋:「快叫張大爺!」孩子卻一個勁兒地往電梯間的邊緣靠,不願意多說話。

孩子的人際交往也要遵循社交的基本規律:我為什麼要跟你一個既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的人熱情打招呼,還喊「大爺」呢?

為什麼孩子長大了,怎麼反倒變得害羞內斂起來了?

打招呼來得太突然,孩子也需交際入口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當我們的孩子萌生了自我意識,我們的確不能在很多場合再將他僅看作一個孩子了。

電梯間碰到老張這件事兒,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例子。

孩子見到陌生人,其實也需要一個正式的雙方自我介紹,以作為社交的起點。

劈頭蓋臉沒來由地就被要求喊「大爺」,誰都不願意。細細想來,我們欠孩子們許多次正式的雙方引見。

對大多數家長來說,這樣做會更好:當老張說完話時,我們應當向他介紹一下我們的孩子,口吻應當輕鬆而稍微帶一點驕傲。隨後,也應當向孩子鄭重地介紹一下老張,並伴以孩子能夠了解的描述。

此外,我們也未必要讓孩子畢恭畢敬地叫上一聲「大爺」,擔心其他打招呼的形式會顯得不夠禮貌。

對於絕大多數孩子而言,不打招呼並非因為不懂禮數或者恐懼社交,而更多的是被突如其來的溝通需求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以至於顯得有些窘迫。

如果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優質的交流基礎,就不至於讓「打招呼」顯得太過突然。

為什麼孩子長大了,怎麼反倒變得害羞內斂起來了?

正確引導,讓孩子大方打招呼

不過,很多情況下我們給孩子的社交預熱還是沒有做足火候,縱然我們已經儘力而為,孩子完全有可能還是沒有表現出禮貌的行為。

很多時候,家長們為孩子的正確行為做了各種預先假設,卻忽視了正確的行為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基礎。

我們一直在教育孩子「怎麼做是對的」,可總是淡忘了向孩子展示「為什麼這麼做是對的」。

我們總著眼於那些良好的行為,而選擇性無視了那些催生良好行為的心理土壤。

在我看來,身為家長,我們不應當做提醒孩子「嘿!該打招呼了!」的那個教官,我們應當做引導他自然而然打出招呼的嚮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親寶貝網 的精彩文章:

國慶帶娃出遊防拐、防感冒全「攻略」都在這兒,不能再全了!
如果你有一個兒子,十歲前一定要做好這個教育工作!
寶寶愛發脾氣、害羞內向、不夠自信、入園焦慮怎麼辦?

TAG:親親寶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