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防禦大師,希特勒的救火隊長莫德爾元帥

防禦大師,希特勒的救火隊長莫德爾元帥

粗暴強橫但意志和膽識過人,戰術才華無與倫比,為第三帝國的苟延殘喘立過奇功,但在四面楚歌的絕境中飲彈自盡,被後人稱為「二戰期間最優秀的防禦型將領」的莫德爾元帥。

圖:第17位鑽石騎士最高戰功勳章獲得者莫德爾元帥(獲勛時間1944年8月17日)

「莫德爾是二戰中最優秀的防禦型將軍之一,同時又是卓越的戰場指揮官,他對戰場態勢的判斷極少受到來自任何方面的一廂情願的影響。」——美國當代軍事歷史學家肖沃爾特 (Dennis Showalter)

希特勒的「千年帝國」只存在了十二載便告覆滅,期間他一共晉陞過19名陸軍元帥,其中既有勃洛姆堡、勃勞希契和倫德施泰特等老資格的普魯士軍人,也有曼施坦因和隆美爾等才氣逼人的新貴,還有保盧斯這種瀕臨覆亡之際被撮升元帥的將軍,更有既死忠納粹又頗具才華、終能手執元帥權杖的莫德爾(Otto Moritz Walter Model) 和舍爾納。尤其是後兩者,翻閱任何一部戰史著作,總能在某個章節同時讀到這兩個名字。他們兩人被並稱為二戰德軍將帥中最具爭議性的人物——因強悍的作風和酷糲的戰場紀律而不受歡迎,因粗暴地對待下屬、特別是參謀軍官而遭人厭棄,因受寵於希特勒扶搖直上而遭人指責,因有相當的戰場處置權而飽受嫉妒和詆毀,因卓越的防禦能力和頑強的抵抗意志而被稱為「東線救星」或「元首的救火隊長」。但是,相對於其他元帥或如古德里安這種著名上將,史家們給予莫德爾和舍爾納的關注並不算多。一個基本的命題是,莫德爾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歷史應該記住的他,究竟應是「國防軍最傑出的將領之一」、「防禦戰術天才」,還是「納粹狂徒」,抑或「純粹的機會主義者」?

2005年,美國歷史學家紐頓 (Steven H. Newton) 試圖以一部400頁的洋洋大著《希特勒的指揮官:元首最寵愛的將領莫德爾元帥》來回答這個問題。但他發現,揭示莫德爾真實面目的任務出乎意料的困難。2010年,柏林出生、但在二戰中效力於法軍的史家施泰因 (Marcel Stein),出版了名為《有缺陷的天才:莫德爾元帥》的傳記,除了以過大篇幅討論莫德爾在國防軍戰時罪行中的「身影」外,他將傳主描繪成「國防軍傑出的將軍之一,除曼施坦因外,鮮有能與其比肩者。」再往前追溯半個世紀,三部經典的戰史著作——古德里安的《閃擊英雄》、曼施坦因的《失去的勝利》和梅林津的《坦克戰》,出於今人多少能夠理解的原因都沒有太多地言及莫德爾的地位,儘管後者與基輔、莫斯科、勒熱夫、庫爾斯克、納爾瓦、北烏克蘭、白俄羅斯、阿納姆、許特根(Hürtgen) 森林、阿登山區和魯爾等許多載入戰史的地名都密切相關。即便在不得不提及莫德爾時,幾乎所有的戰史著作都要麼人云亦云地貶抑,要麼浮光掠影地稱他「總帶著單片眼鏡,精力旺盛,出言不遜,愚忠於希特勒」等。李德·哈特戰後曾向被俘德軍將領們了解他們對莫德爾的印象——「所有人都讚許他的統率能力,但同時也強調,不管是作為上級還是下級,他都是個極難相處之人。」曼陀菲爾曾這樣對李德·哈特說:「莫德爾是個很優秀的戰術家,其防禦能力比進攻更出色。他在衡量部隊能做和不能做什麼方面很有一套。他的方式很粗糲,而且他那套做法在高層也並不總是受歡迎,但希特勒很欣賞他。莫德爾在希特勒面前敢於大膽抗辯,其他人不要說做,連想都不敢想。」

圖:攝於1944年8月17日,莫德爾從希特勒手中接過第17枚鑽石騎士勳章的場景。

德軍元帥的聲望往往與特定的戰場緊密相連,如新貴隆美爾的名聲在北非達到頂峰,資格極深的倫德施泰特主要是在西線與英美對壘,曼施坦因的聲譽與東線的南俄和烏克蘭戰場密不可分,魏克斯 (Maximilian von Weichs) 與巴爾幹、博克與莫斯科、保盧斯與斯大林格勒等莫不如此。莫德爾截然不同,他總是被派往最危急的關鍵戰場,領受的從來都是艱巨的任務或收拾他人留下的爛攤子,以至有後人稱他是「最高效的德軍將領。」1944年夏,當蘇軍夏季攻勢造成了普魯士——德國軍事史上最大的慘敗之後,希特勒曾在8月稱讚莫德爾一手挽救了東線,古德里安對此也曾激賞不已:「……莫德爾是個精力過人的無畏戰士,他不僅非常了解前線,也以不顧個人安危的習慣性做法贏得了官兵的信任。他既對懶惰或不稱職的下屬毫不容情,又以最堅定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意圖。在東線的中央戰區重築防線堪稱一件非常困難、乃至不可能的任務,而莫德爾是這一任務的不二人選。」在西線,當盟軍統帥們希望1944年秋即能殺過萊茵天塹和蕩平對手之際,莫德爾憑藉其搜羅一切兵力的才能和種種超凡的努力,以劣勢疲兵取得過多次反擊戰的成功,挫敗和驚醒了英美首腦畢其功於一役的美夢。

圖:1944年12月,莫德爾與自己最信任的助手之一、情報參謀軍官貝爾 (Winrich Behr) 少校在研判戰場態勢。

毋庸質疑,出於對下屬和同僚的那些招人討厭、乃至攻擊性十足的粗暴態度,莫德爾並非一個戰時「招人喜歡」或戰後「為人仰慕」的將軍。他既沒有在聚光燈下「婀娜多姿」的隆美爾的領袖魅力,也缺乏曼施坦因的貴族氣質和智力深度 (難道不是納粹元首那些不著邊際的奇思怪想『扼殺』了曼施坦因的天賦才華嗎?),更沒有「閃電戰黃金時代」里的古德里安那種長驅直入的攻擊才華。莫德爾的形象在戰後一直較為晦暗,原因之一當然是他的個性、作風以及與納粹高層的關係,另一重要原因似乎與他表現最佳的時間和地點——斯大林格勒崩潰前後的東線——也有密切關係,前德軍將領和老兵戰後似乎更願把1943年後的東線裝進記憶深處的黑洞里,而蘇聯紅軍在1943至1944年間取得的巨大勝利,也使得他們的手下敗將並沒有多少值得書寫的地方。隨著蘇聯的解體和大批二戰檔案的解密公開,莫德爾的戰時形象也在史家們的筆端下(尤其是格蘭茨的幾十部煌煌大著)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用美國軍事歷史學家肖沃爾特 (Dennis Showalter) 的話來說,「莫德爾是二戰中最優秀的防禦型將軍之一,同時又是卓越的戰場指揮官,他對戰場態勢的判斷極少受到來自任何方面的一廂情願的影響。」

莫德爾對自己極其嚴苛,對下屬也要求甚高,但他在普通士兵間口碑甚好,從沒有人見過他對底層官兵大發淫威。雖然莫德爾在必要時會犧牲後衛部隊,但他從未把普通官兵視作炮灰,想盡辦法去了解他們的疾苦,竭力改善他們的處境。普通官兵也了解莫德爾是個稱職能幹的指揮官,知道他有能力在失敗的邊緣逆轉局勢,他帶過的部隊曾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有莫德爾的地方,情形便不會變糟。」雖是軍官團中不受歡迎的人物,但人人都讚歎他用之不竭的能量和超乎常人的勇敢。看不上莫德爾防禦戰術的所謂名門正派,也不得不對其成效和堅韌發出由衷的讚歎。雖有不少參謀軍官受過莫德爾的羞辱,但其中的一些人留下過頗有說服力的評語,如曾被莫德爾指著鼻子罵過的賴希黑爾姆,就在坦陳這位元帥缺點的同時,稱他是「既熱心、又聰穎的領導者……是二次大戰中最傑出的軍人之一。」 的確,如果後人能跳出意識形態的束縛、以成敗論英雄的窠臼,單從純粹軍事的角度來看,莫德爾扭轉無望局勢的超凡能力,以及他在1944年夏秋在東西兩線阻止德軍全面崩盤的經歷,足以使他廁身於二戰時期最卓越的指揮官行列。

圖:攝於1944年12月中下旬的阿登反擊戰期間,莫德爾 (左二) 與第5裝甲集團軍指揮官曼陀菲爾 (左三)、西線裝甲兵總監托馬勒 (Wolfgang Thomale) 正在研判戰場進展。

教師之子莫德爾自加入行伍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的命運與普魯士-德國陸軍緊緊聯繫在一起。可以說他把一生都獻給了軍隊,在崩潰來臨之際,他無法接受國家即將毀滅的現實,無法預知自己的命運。他感到受挫、失望、沮喪和憤怒,雖然元帥的榮譽感不允許他投降,雖說被移交給蘇軍、並作為戰犯受審的可能性也令他驚恐不安,但他了結生命的主因,還是他的理想、前途和人生價值都隨著第三帝國一起幻滅了。莫德爾竭力想讓自己成為秉承普魯士軍人傳統的非政治化職業軍官,但卻在依附納粹政權實現個人軍事野心的征程中,演變成後人眼中「最具政治色彩」的將軍。莫德爾這個擁有高智商、堅強彪悍的實用主義者,同時又是一個會因失敗而沮喪、會因恐懼而絕望的普通人,他註定是二戰史上一個既有趣、又重要的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透過人物看戰役:@石原莞爾:盧溝橋事變 Part3
世界上第一種洲際彈道導彈誕生,蘇聯先拔頭籌
透過人物看戰役:@石原莞爾:盧溝橋事變 Part2
透過人物看戰役︱@石原莞爾:盧溝橋事變(四)
打開這道「任意門」,從遠古至今只需要6小時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