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深:陝西鳳翔彩繪泥塑的掌門人

胡深:陝西鳳翔彩繪泥塑的掌門人

——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傑出傳承人胡深

泥塑俗稱「彩塑」、「泥玩」,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近年來陝西鳳翔彩繪泥塑主要分布在城關鎮六營村及周邊地區。據說,明朝的時候,朱元璋軍隊一部中的第六營兵士屯紮於此,這個村便命名為"六營"。這些來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藝,閑暇無事,就和土為泥,捏制各種形態的泥活兒當做玩具,並且彩繪示人。後軍士轉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製作手藝,利用當地粘性很強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繪,然後到各大廟會出售。當地老鄉購泥塑置於家中,用以祈子、護生、辟邪、鎮宅、納福。

六營村的脫胎彩繪泥偶由此出名,並代代相傳,成為我國民間美術中獨具特色的精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陽光明媚的5月初,記者慕名來到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博物館舉辦為期6天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彩塑著名產地優秀作品展」,尋找到了這位鳳翔民間泥塑藝術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胡深。

眼前是位70多歲高齡的老人家,花白的頭髮和顫抖的雙手顯露出這位老藝人的滄桑。在他的展台前,擺放著質地淳樸、色彩鮮艷的金牛、座虎等泥塑作品。當他拿起筆應客人要求在購買藝術品上題字時,眼神發出的光芒和蒼勁有力的草書盡顯颯爽。在一瞬間記者對這位老藝人充滿了敬畏之情,點滴中感受到老人的淳樸和對泥塑藝術一生的奉賢。

帶著崇拜與敬畏的心,記者和胡老攀談起來。胡深,1931年出生於陝西省鳳翔六營村。10歲開始跟隨父親胡克勤學習當地傳統的鳳翔彩泥塑藝術。從藝六十多年,他潛心傳統、大膽創新,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被譽為「中國泥塑第一村」六營村中最有名氣的泥塑老藝人。

當年的胡家由於家境貧寒胡深被迫中途輟學,開始從事泥塑工藝製作。當時同村一個叫胡鳳珍的姑娘也拜學在其父門下。姑娘心靈手巧,倆人一起在追求技藝中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的愛好使他們早早步入藝術殿堂的大門,隨後泥塑藝術使這對青梅竹馬的徒弟結為終身伴侶。

1962年,胡深夫婦開始挖掘瀕臨絕傳的藝術。從此,他們製作的戲劇人物,花鳥動物又頻頻出現在城鄉廟會上,就在他們打算放手大幹的時候,十年動亂開始了。他們的泥塑藝術品也被當作「四舊」,幾乎破壞殆盡。改革開放後,鳳翔泥塑得到了重生,在胡深的帶領下,他們又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舉家從藝,兩個兒子、兒媳婦、女兒都先後學成了彩繪泥塑絕技,兒女們的泥塑作品多次獲得全國性的大獎。為傳承這近500年的工藝,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開發出6大類,300多個品種,使黃土變成了「金娃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泥塑世家」。

胡深告訴我們,他的彩繪泥塑作品具備了鳳翔彩繪泥塑三大類型,一是泥玩具,以動物造型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掛片,有臉譜、虎頭、牛頭、獅子頭、麒麟送子、八仙過海等;三是立人,主要為民間傳說及歷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鳳翔泥塑共有17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掛臉,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獅;製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膠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鍊、誇張,裝飾華美富繁,色彩艷麗喜慶,形態稚拙可愛,作品風格多變,藝術特色鮮明,在全國眾多的民間泥塑中獨樹一幟。

從80年代至今,胡深的數萬件泥塑精品飄揚過海,遠銷日本、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藝照和作品介紹上了中小學美術課本和海內外等許多報刊,數十家影視、網站等媒體都拍成了專題片驚醒報道介紹,數以萬計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遊客、友好考察團體以及藝術院校的師生、新聞界的朋友慕名前來造訪、考察、觀摩。

記者觀察到胡老的名片非常前衛,一位卡通畫像的老者出現在名片上十分醒目。了解後才知,原來這個卡通畫像裡面還有一段與日本漫畫家結緣的小故事,胡老給我們講述了一段難忘的記憶。

15年前,日本柔美派漫畫家森哲郎來中國分別在北京、上海舉辦了2場畫展。因為森哲郎非常喜歡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在中國朋友的介紹下,耳聞有位傑出的泥塑家叫胡深。展會結束後的森哲郎經多方打聽,幾經周折專程前往陝西鳳翔拜訪胡深。胡老回憶說:當年的森哲郎已經是一位60歲左右的老人了。通過藝術交流,雙方感到非常的投緣,森哲郎希望能畫一張畫作送給胡深,已表示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森哲郎當場即興創作,幾筆就勾勒出一張頭大,腳小的卡通肖像畫。胡深看後有點不高興,覺得太不符合審美標準了。森哲郎似乎看出了胡老的心思,經過溝通他才知道這種繪畫手法叫卡通,也是柔美派的一種表現方法。明白後的胡老欣然接受,並贈送給森哲郎一本介紹泥塑的書和一件大頭娃娃彩繪泥塑作品。至今森哲郎原稿還放在鏡框中保存著,為了紀念這段不平凡的經歷,胡深還特意將卡通形象製作在自己的名片上。

據悉,歷年來,胡深的藝術創作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的到社會各界的認同。1989年9月,「彩色泥偶」在陝西省第二屆藝術節中榮獲傳統特色一等獎。1994年10月,作品《泥虎臉》榮獲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銀獎。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1997年10月「彩塑泥塑」、「大坐虎」在寶雞市民間藝術展演中榮獲特等獎。2002年10月,50件作品北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2003年2月,獲山西省民間藝術絕活大賽一等獎。2004年,他創作的彩繪泥塑吉祥猴作品,被文化部確定為中國猴年對外交流禮品。2004.年8月「線描小馬」在江蘇省首屆「大阿福獎(工藝美術)評審中,榮獲金獎」其中又以「坐虎」和「虎臉」最受歡迎,他的作品《滿月虎》曾獲陝西省傳統特色工藝品一等獎。2005年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老人創作的泥塑馬、泥塑羊連續兩年被選為國家生肖郵票圖案,成為「國家名片」。

隨著時間的變遷,胡深如今已經從一個毛頭小伙變成耄耋老人,為了一個民族工藝的延續,他奉獻出了自己所有的年華。

胡深認為要向把泥塑藝術發展傳承下去,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認真、誠實、良好的道德品質,加之對中國民間藝術的尊重,這也是胡老對年輕一代泥塑藝人們的期許。當他看到兒女們在泥塑領域裡都有著各自的成就,欣慰之餘也使他看到了「泥絕活」技藝更多的希望。原文章登載於華夏經緯網,今發布稍作修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兩岸藝術之窗 的精彩文章:

TAG:海峽兩岸藝術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