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地球離太陽再近10% 地球上的溫度會怎樣?

如果地球離太陽再近10% 地球上的溫度會怎樣?

太陽(Sun)是一顆普通的恆星,目前在赫-羅圖上度過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它是一個質量為1989.1億億億噸(約為地球質量的33萬倍)、直徑139.2萬km(約為地球直徑的109倍)的熱氣體(嚴格說是等離子體)球。其平均密度為水的1.4倍,但這一平均密度隱含著很寬的密度範圍,從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層。

作為一顆恆星太陽,其總體外觀性質是,光度為383億億億瓦,絕對星等為4.8,他是一顆黃色G2型矮星,有效溫度等於開氏5800度。太陽與在軌道上繞它公轉的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單位)。按質量計,它的物質構成是71%的氫、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陽圓面在天空的角直徑為32角分,與從地球所見的月球的角直徑很接近,是一個奇妙的巧合(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而離我們的距離恰是地月距離的400倍),使日食看起來特別壯觀。由於太陽比其他恆星離我們近得多,其視星等達到-26.8,成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體。太陽每25.4天自轉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緯度自轉得快),每2億年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周。太陽因自轉而呈輕微扁平狀,與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當於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6km(地球這一差值為21km,月球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異雖然很小,但測量這一扁平性卻很重要,因為任何稍大一點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將改變太陽引力對水星軌道的影響,而使根據水星近日點進動對廣義相對論所做的檢驗成為不可信。

半徑6.960×1010厘米

質量 1.99×1033克

平均速度 1.41克/厘米3

表面重力加速度 2.74×104厘米/秒2

逃逸速度 618公里/秒 光譜型 G2V

總輻射量 3.83×1033爾格/秒 絕對目視星等 +4.83

色指數(B-V)+0.65

太陽自轉會合周期(日) 26.90+5.2sin2φ

(φ為太陽園面中心的緯度)

太陽常數(在地球大氣層外,距太陽一個天文單位的地方,垂直於太陽光速方向的單位面積上,在一分鐘內接收到的所有波長的太陽總輻射能量)1.95卡/厘米2·分鐘

(=1.36千瓦/米2)

太陽表面的亮度分布 邊緣外急劇減弱,例如波長50000?,在邊緣距太陽半徑2%處,下降為中心強度的42%。

日地最遠距離 = 1.5210×1011 米

日地最近距離 = 1.4710×1011 米

太陽表面積 = 6.087×1012 平方公里

太陽體積 = 1.412×1018 立方公里

太陽平均密度 = 1.409 克·厘米-3

太陽表面有效溫度 = 5770 K

自轉會合周期:赤道=26.9天 極區=31.1天

光譜型: G2V

目視星等 = -26.74 等

絕對目視星等 = 4.83 等

熱星等 =--26.82 等

絕對熱星等 = 4.75 等

太陽中心溫度:1.5×107 K

太陽中心密度:160 ·厘米-3

地球附近太陽風的速度: 450公里/秒

太陽運動速度 (方向α=18h07m,δ=+30°) = 19.7 公里/秒

太陽主要化學成分:氫(71%)、氮(27%),氧、碳、氮、氖;硅、鐵等

太陽年齡 ~ 5×109 年

太陽活動周期 = 11.04 年

地球大約形成於45億多年前,這顆岩石行星最初只是漂浮在太空里的塵埃,這些塵埃源自於巨大古老的恆星在壽命終止時的大爆炸。

地球自形成以來也可以劃分為5個"代",從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還進一步劃分為若干"紀",如古生代從遠到近劃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中生代劃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新生代劃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這就是地球歷史時期的最粗略的劃分,我們稱之為"地質年代",不同的地質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徵。

距今24億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經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但那時地殼很不穩定,火山活動頻繁,岩漿四處橫溢,海洋面積廣大,陸地上儘是些禿山。這時是鐵礦形成的重要時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開始產生。

距今24億年-6億年的元古代。這時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蓋著。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現了大片陸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時代,這時出現了海生藻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

距今6億年-2.5億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時代。這時,海洋中出現了幾千種動物,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以後出現了魚形動物,魚類大批繁殖起來。一種用鰭爬行的魚出現了,並登上陸地,成為陸上脊椎動物的祖先。兩棲類也出現了。北半球陸地上出現了蕨類植物,有的高達30多米。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後來變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億年-0.7億年的中生代,歷時約1.8億年。這是爬行動物的時代,恐龍曾經稱霸一時,這時也出現了原始的哺乳動物和鳥類。蕨類植物日趨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動物,後來就變成了許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還形成了許多金屬礦藏。

新生代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階段,時間最短,距今只有7000萬年左右。這時,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狀況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發展,各種食草、食肉的哺乳動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發展,最終導致人類的出現,古猿逐漸演化成現代人,一般認為,人類是第四紀出現的,距今約有240萬年的歷史。

人類居住的地球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現在,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地球是圓的,其它星球也是圓的。我們看到的水滴在空中也是圓的。汽泡也是圓的。

由於液體的表面張力的作用,使汽泡、小水滴呈圓形。

地球為什麼是圓的要從地球的誕生說起。原來的宇宙是高溫高能的

高密度物質,由於大爆炸,產生了各個星球。那一刻,那些星球都是高溫的液態的,同樣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這些星球都是圓的。經過千百億年的冷卻,某些星球表面的溫度逐漸降低,再慢慢產生了蛋白質,產生了生命,這個星球就是地球。在以後的各種運動中沒有任何使其變為其它形狀的理由,所以一直是圓的保持到現在地球,太陽關係

1.給人類生存提供了足夠的能源

2.給植物提供光合作用,使植物能夠生長並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3.太陽給地球剛好的溫暖,這是生物生存和延續所必需的

4.還有太陽帶來了光明

5.太陽輻射還能幫助我們推動地球上物質的循環和流動。

6.日光(紫外線)能殺滅許多有害的微生物。照射皮膚可以將我們攝入的一些營養成分轉化為我們所必需的維生素D,幫助鈣的吸收利用。

7,太陽是恆星,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陽的第三顆行星,圍繞太陽公轉,公轉一圈是一年。

太陽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命之源,太陽的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太陽每天燃燒,提供了光和熱,使得地球上萬物生長。

所以我們說萬物生長靠太陽。

若太陽靠近地球百分之十後果

假如突然近1/10,估計人類基本全部死亡,遠離1/10也一樣,這不僅僅只是冷熱的問題,這將導致一系列的變化,最嚴重的是環境氣候急劇變化。我們人類以及目前的大部分生物是在漫長的進化中適應現在這種狀態的,根本無法突然承受這麼大的變化。基本上絕大部分地球上的生物將會滅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不懂常識 的精彩文章:

太陽的壽命可以用簡單的演算法計算嗎?
細數全球十大最恐怖的地方,你敢去嗎?
雙髻鯊的頭為什麼長得像鎚子?
7億年前地球為何變「雪球」?
為什麼一些客機的機翼末端是折彎的結構?

TAG:懂不懂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