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楊波:從突厥語國家統一歷史教科書談起

楊波:從突厥語國家統一歷史教科書談起

楊波:從突厥語國家統一歷史教科書談起

《突厥通史》呼之欲出

不久前,土耳其、哈薩克、亞塞拜然、吉爾吉斯斯坦四國教育部長宣布,四國將統一發行中小學歷史教科書《突厥通史》。該書由國際突厥科學院編寫,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古代至15世紀突厥史,正在四國教育主管部門審校;下卷15—21世紀突厥史,即將編寫完畢。目前,四國正在修訂中學歷史教學大綱,為推出新教材做技術層面的準備。

國家的自我身份認同基於歷史哲學。它告訴國民從哪來,到哪裡去;解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什麼。因此,歷史教科書的修訂歷來是敏感話題。那麼,突厥語國家為何要統一歷史教科書呢?

其實,此事由來已久。早在蘇聯解體之初,亞塞拜然史學界就修訂增補了本國歷史教材,用「大突厥史」代替「突厥語國家未建立統一國家」的蘇聯突厥史觀,並不斷呼籲其他突厥語國家「共同書寫一部歷史」。2012年,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與時任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在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會議上共同提出了編寫《突厥通史》的倡議。亞塞拜然國家科學院歷史所所長馬赫穆多夫稱:「亞塞拜然、土耳其和中亞各國的青少年和我們的子孫後代應該讀同一個伊斯瑪儀謝赫、同一個帖木兒埃米爾、同一個蘇雷曼蘇丹的故事。他們是我們突厥人的拿破崙、俾斯麥、華盛頓。我們要熱愛突厥歷史,熱愛突厥偉人,所以,我們要讀同一本歷史。」

主導新歷史教材編寫的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是一個什麼組織?它的宗旨和任務是什麼?突厥語國家一體化究竟有多大現實性?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突厥一體化的趨勢?

突厥一體化:從理念到實體

現代突厥語國家指的是以突厥語族語言為主體語言和國語的土耳其、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坦和亞塞拜然六國。此外,世界上還有近60個操突厥語的民族,分布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摩爾多瓦、塞普勒斯、伊朗和阿富汗,以及我國的新疆和甘肅。

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兩極對峙格局崩塌,亞塞拜然、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都面臨重新構建民族/國家的迫切任務,可供選擇的發展道路有西方民主模式、以俄羅斯為代表的後蘇聯模式、土耳其模式等。彼時,中亞各國對中國的了解還不多,最近20多年,中國與中亞的交往日益深入,不少中亞國家在國家治理中借鑒了中國的很多做法,是為後話。當時,毗鄰中亞的土耳其政治穩定,經濟發達,且與中亞突厥語四國和亞塞拜然有著共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對中亞國家頗具吸引力。

從另一方面看,土耳其一直懷有深厚的泛突厥主義情結。中亞和高加索地區出現的新獨立的主權國家使土耳其看到了復活突厥主義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大突厥帝國」的歷史機遇。區別於「泛突厥主義」,這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復興或建立一個所謂的突厥帝國的意圖被稱為「突厥世界一體化」或「突厥一體化」。1992年,在土耳其的主導和美國的支持下,亞塞拜然、土耳其、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共同召開了首屆突厥語國家首腦會議。

2009年10月3日,突厥語國家首腦會議在亞塞拜然的納希切萬正式升格為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TheTurkic Speaking Countries Cooperation Committee),有亞塞拜然、土耳其、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四個成員國。理事會下設元首理事會、外長理事會、元老理事會和高官理事會等合作機制,以及突厥世界研究中心、突厥科學院、突厥圖書館、突厥博物館等文化機構。土耳其總統居爾還喊出了「六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口號。但是,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對土耳其的泛突厥主義企圖疑慮頗深,拒絕加入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這也為突厥一體化先天不足埋下了伏筆。

2011年10月21日,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首屆峰會在阿斯塔納召開,標誌著突厥世界一體化理念在蘇聯解體20年後首次具備了實體化機制。

突厥語版「半島電視台」意欲何為

成立五年來,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成員國首腦每年會晤一次,外長會議、教育部長會議、國際突厥科學院會議也同期舉行,議題範圍和合作領域不斷擴大。

前三屆峰會主要延續了建章立制的工作。例如,首屆峰會期間成立了突厥語國家實業家委員會,召開了首屆突厥語國家工商高峰會議。2012年8月比什凱克峰會確定了集土耳其、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亞塞拜然國旗的元素為一體的會旗。2013年8月加巴拉峰會強調深化互利經貿合作,推進教育科技文化交流。

後兩屆峰會則提出了面向長期發展的戰略性建議。2014年6月5日,以「絲綢之路旅遊」為主題的第四屆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領導人峰會在土耳其博德魯姆舉行。議程包括與歐安組織和伊斯蘭會議組織的合作,烏茲別克和土庫曼重返理事會、審議突厥世界一體化構想決議等。會議期間,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提出要打造突厥語版的「半島電台」,發出突厥世界的聲音,在全球推廣突厥文化。此外,中國出境游的迅猛發展也引起了突厥語國家的關注,峰會建議聯手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絲綢之路特色旅遊產品,吸引中國遊客探訪突厥文明古迹,促進成員國旅遊業發展。

今年9月11日,第五屆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首腦峰會在阿斯塔納舉行。峰會批准了突厥世界一體化構想,籌備設立突厥一體化基金會為執行單位;還討論了申請聯合國、伊斯蘭合作組織觀察員身份,開設突厥電視台,設立突厥文化信息交流中心等議題。峰會框架內的教育部長會議宣布將推出四國通用的中小學歷史教材《突厥通史》,下一步將推出《突厥地理》和《突厥文學》。

綜觀五次峰會的議題,我們不難發現,突厥世界一體化進程近幾年發展迅速,正在從理念外化為機制和行動。這種一體化在政治和國家間關係上並不突出,更多集中在文化、教育和民間交流層面。《突厥通史》《突厥地理》和《突厥文學》正從時間、空間和文明三個維度構建起統一的突厥集體價值和集體身份。有關突厥語電視台的倡議則旨在擴大突厥信息空間,打造統一的突厥國際形象。

突厥一體化的困境與挑戰

泛突厥主義發展到突厥世界一體化主張,其實現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應當看到,突厥一體化指向的六個國家國內發展水平差異大,外交側重也不盡相同,突厥一體化面臨著一系列挑戰。

從成員國的角度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不是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的成員。中亞半數突厥人口居住在烏茲別克,土庫曼的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二,是突厥語國家中的經濟強國。去年峰會上提出的「六國重聚阿斯塔納」落空,缺少烏、土兩國的突厥世界無法完整。

從政治經濟角度看,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差懸殊。土耳其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亞塞拜然三國總和的近三倍,開展互利合作基礎薄弱。這種差異體現在政治上,則表現為各國政治精英不願接受他國主導的一體化進程,即便是語言相同的國家。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必須要考量俄羅斯的因素。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高加索、西伯利亞等地區分布著多個以突厥語民族為主的行政單位。克里米亞和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歷史上曾是泛突厥主義的積極擁護和實踐者。突厥一體化或將影響到俄羅斯的民族問題,危及俄羅斯在中亞和高加索的地緣政治利益,遏制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莫斯科的立場也將影響突厥一體化的前景。

從語言文化角度看,共同的語言和文化始終是突厥一體化的核心要素。歷史上,突厥語諸民族曾使用過統一的文字,但是,統一當代突厥各國文字面臨諸多現實困難。此外,所謂的突厥世界缺少地域連貫性:中亞哈吉烏土四國彼此相鄰,但亞塞拜然與四國隔著裏海,與土耳其也僅有小段邊境線。

因此,突厥一體化短期內恐難有重大突破。但是,長期來看,突厥語諸國在文化教育和民間交往等領域合作的深入將對其社會面貌產生深刻影響。

突厥一體化與我國的應對

突厥一體化對我國有什麼具體影響,我們又當如何應對?

首先,中亞的哈吉烏土四國是我國的近鄰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哈吉烏又是上合組織成員國,了解中亞國家對突厥一體化差異立場有助於我們在雙邊和多邊機制內與該地區國家開展合作。

其次,我國正擔任亞信輪值主席國,而土耳其和哈薩克均為亞信的曾任主席國。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有發展與國際組織關係的需要,或可吸引其為亞信觀察員,共同探討亞洲區域安全問題。

第三,突厥語國家有與我國開展多領域合作的需求。「西歐—中國西部」交通走廊哈薩克段竣工後,中國—哈薩克—土庫曼—伊朗將實現鐵路貫通,從中國可以直達波斯灣,建成橫跨歐亞大陸的高速多式聯運通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使中亞突厥語國家成為連接中國、俄羅斯、中東、高加索、西亞的經濟樞紐,為該地區的交通、能源、貿易、旅遊、過境運輸等領域的發展注入巨大動力,切實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互惠互利合作。

第四,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主打教育文化合作牌。中華文化與突厥文化都是東方文化,有很多相通之處,可與其加強溝通,共同設置文化議程,增強漢語世界與突厥語世界的互動,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民心相通。

最後,突厥語國家同書一部歷史,重塑共同突厥價值觀是部分中亞國家、尤其是哈薩克獨立24年來在國家文化建設方面不斷探索實踐後做出的一種文化戰略選擇,這種依託傳統歷史文化構建民族/國家認同的做法也是全球傳統文化價值觀回歸趨勢的一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