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三大征,一個繼朱元璋、朱棣之後,明朝最有骨氣的時代

萬曆三大征,一個繼朱元璋、朱棣之後,明朝最有骨氣的時代

說起明朝我們會想起八股文,會想起仕子風骨,也會想起婉轉的江南女子。

繼土木堡之變後我們似乎在難以看到朱元璋、朱棣時期遠征漠北、禦敵之外的身影,難以看到威震天下的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萬曆時期可以說是明朝又一個荒唐的時期,這個時期並不是指皇帝多麼荒淫無道、天下多麼戰火紛飛,而是指這個大明朝的皇帝在勵精圖治十年後,因為立太子的事,能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拜祖廟。

但也是萬曆時期,這個荒誕的時代,打出了明朝最後分風骨。

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拜之亂即寧夏之戰

明朝期間,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明朝在北方地區多設置軍鎮,寧夏便是明代邊陲九個軍事重鎮之一。

此次要講的主角拜,便是游牧民族,拜本是蒙古韃靼人,嘉靖年間因得罪酋長,老爹和哥哥先後被殺,因此便投靠了明朝廷,投降後,歷任都指揮、游擊將軍、寧夏副總兵。

萬曆二十年,由於拜貪污軍餉的事情敗露,拜與其義子承恩、雲及土文秀等人,煽動軍鋒劉東暘叛亂,並殺死黨馨及副使石繼芳,以寧夏鎮為據點,先後攻陷中衛、廣武、玉泉營、靈州等寧夏重鎮,據寧夏自立,後又夥同蒙古族套部,先後攻陷河西四十七堡。

同年三月,總督魏學曾派遣李昫率軍剿匪,由於蒙古族的支持,兵戰失利,隨後,增派麻貴、李如松等人率軍援助。同年七月明軍圍困寧夏,決水灌城。

同年九月,李如松攻破寧夏城,拜自縊身亡,寧夏之亂平息。

此戰,意義不僅僅是在於平定了拜等人的叛亂,也起到了震懾西北各游牧民族的作用。

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朝鮮之戰

萬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掌握日本大權的豐臣秀吉派遣以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為首率領倭國20萬軍隊攻打明藩國朝鮮。

朝鮮軍隊一觸即潰,一個月內,朝鮮王都淪陷,黃海道、江原道先後淪陷,朝鮮八道去七存一。

在朝鮮多次請求下,以李如松為首的四萬明朝軍隊,開赴朝鮮,援朝抗倭,兩軍在朝鮮平壤等地展開大戰。

在日軍多方失利的情況下,但由於明朝兵將不足,無力再擴大戰果,雙方義和,第一階段戰爭結束。

萬曆二十五年,即公元1597年,賊心未死的豐臣秀吉,再次派遣14萬倭軍入侵朝鮮,明朝再次派遣四萬大軍入朝,隨後增加至七萬,隨著豐臣秀吉的病死,日軍全線後撤,意圖回返日本,明軍乘勢追擊,徹底驅逐倭軍,收復朝鮮全境。

此戰過後,日本進入幕府時代。此戰打出了明朝的風氣,雖耗資巨大,但卻起到了告訴各明藩國,大哥的拳頭還很硬朗,起到了整合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的作用,使得日本三百年間不敢西侵。

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播州之亂

自唐末之亂後,楊氏世代統治播州之地。

萬曆登基後,楊氏新一代的掌權者楊應龍被封為播州宣慰司使。

萬曆十七年,驕橫的楊應龍公開叛亂,攻略四川、貴州、湖廣等地,燒殺擄掠。

萬曆二十七年,明朝廷派兵征討,初戰失利,次年,李化龍節制川、湖、貴州諸軍事,征討楊應龍,二十萬大軍分兵八路,八路大軍勢如破竹。

同年五月大軍圍楊應龍于海龍囤,同年六月城破楊應龍自縊身亡,歷時四個月的楊應龍之亂就此平定,播州復歸於朝廷。

此戰過後,播州取消土司制度,改土歸流,置遵義、平越二府,分屬四川、貴州兩省,進一步推動了漢苗民族之間的大融合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為什麼打不過清朝?因為清朝皇帝手中有2件東西,威力強大
此中國人肆掠東亞十惡不赦,卻在日本稱王,是日本人心中的大儒商
明朝水師多強大?99%將士配火器,從未嘗一敗,一仗力壓日本200年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