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篇文章,讓家長們改變了對孩子的看法!

一篇文章,讓家長們改變了對孩子的看法!

孩子,你慢慢來。你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你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長。

孩子,你慢慢來。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成熟需要時間。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並不樣樣領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

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這恐怕是當前最著急,最不能慢慢來的事。

一篇文章,讓家長們改變了對孩子的看法!

別讓孩子跑錯方向

如今很多父母都很心急,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後帶來的不僅僅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像力,充滿創造力的孩子去記憶漢字,背出一百以內的加法,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想像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一項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畫畫為例,8歲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視角觀察臨摹,在這之前孩子畫畫只是直覺思維的自我表達。讓太小的孩子學習繪畫技巧,告訴孩子太陽應該是圓的,雲朵應該是白的,且不說這是對想像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種浪費時間。

有人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精明的商家發明出來的一句廣告語,家長被高考綁架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被廣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興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進名校。孩子們多才多藝,但卻並不享受自己的愛好。「很多鋼琴十級的孩子發誓再也不碰鋼琴,他們不覺得音樂是終生的伴侶,因為音樂奪走了他們玩樂的時間。」一名專門教授鋼琴的老師無奈地說。

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太早、太急,家長反而把孩子的興趣扼殺了。

一篇文章,讓家長們改變了對孩子的看法!

「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學者楊佩昌說,德國的教育是一種逐漸加速的做法: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對中國小學而言),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

由於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並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於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搶跑,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小學上中學的課,到了大學裡,反而要補幼兒園該學的東西,比如行為習慣,人格培養。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楊佩昌道。

我們先來回答幾個問題:1、我們為什麼生孩子?2、做為父母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3、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也就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麼?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麼?讓孩子快樂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我們的功利心不斷的膨脹,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託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替你完成:

因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將來要超過你;看到鄰居家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你就忙著給孩子報奧數班,找老師給孩子補習。

讓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樂,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終不堪重壓,採取最極端的做法:毀滅自己!等到那時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讓孩子幸福快樂,健康成長是我們對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試考得怎麼樣不重要!讓孩子珍愛生命,不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樣要珍惜別人的生命。健康快樂的活著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健全的人格。一個具有健全人格能獨自面對社會的人。這應該是底線,是最基本的。然後再根據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實現自我價值。

本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