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真實康復經歷:我和抑鬱症的相處之道

真實康復經歷:我和抑鬱症的相處之道

真實康復經歷:我和抑鬱症的相處之道


從心血管科到心理科

在這一年多時間裡,我經歷過多次焦慮發作時的痛苦。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感覺,混合了乏力、心慌、氣短、噁心和頭暈等等生理反應。我的心臟在胸口砰砰直跳,我覺得它很累,快要跳不動了,我四肢無力,渾身冒冷汗。這種感受很難明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我也不知道該去掛哪個科室,所以我先後去過心血管科、骨科(頸椎胸椎腰椎)、呼吸內科和眼科,驗血、CT、24小時心電監護各種檢查做了不少,醫生都說檢查結果正常。無法確診,也就意味著無法治療,也就是說,每次痛苦來襲時我只能熬著,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地用意志力和肉體抗爭。夏天的時候,我差不多在床上躺了一個月。

六月某天,上班時還好好的我,下班路上開始感到不舒服,又一次發病了。當天晚上,我和以前一樣掛了急診心血管內科,血常規、心肌酶、心電圖查下來後,醫生看著一切正常的化驗結果,建議我去看看心理科。在這之前,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得抑鬱症。第二天我繼續在心血管科做了更進一步的檢查,這天給我看病的醫生給了和昨晚醫生相同的建議:去看心理科。

又過了一天,丈夫陪著我來到了鼓樓醫院醫學心理科。一位年輕的男大夫聽了我的癥狀後看了我以往的檢查結果,詢問了幾個問題,然後給我做了好幾套題。最終,他在病歷上寫道:中度抑鬱症,重度焦慮障礙。

原來,我每次發病時強烈的瀕死感和求醫慾望是焦慮障礙在作怪。

真實康復經歷:我和抑鬱症的相處之道


治療

當天醫生給我開了兩種葯。醫生告訴我這兩種葯吃了可能會有副作用,比如噁心、腹瀉或便秘,只要不嘔吐就沒關係。如果吐了就給他打電話,他會根據我的情況判斷是否要調整藥物。

由於之前我一直懷疑自己是心臟病,很怕延誤治療而猝死,所以臨走前一再問醫生:「會不會是心臟病?」醫生說:「目前你心臟檢查結果都正常,心臟病的可能性不大。」我再問:「我會猝死嗎?」醫生笑了,說:「你心臟很健康,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很小。你看,總覺得自己會死也是焦慮的表現。

我還是不放心,又掛了個心血管的專家號,專家連檢查都沒給我開:「你昨天檢查結果都正常的,還要查什麼?」我又問專家我會不會猝死,專家的回答和心理科醫生的回答一樣。說來也怪,從那以後我發病時心臟不適的感覺減輕了不少。

第二天早晨起床後我按照醫囑服藥,半小時後出現反胃、噁心等癥狀,整個人暈乎乎的。這種暈不是頭暈或暈車的暈,是一種夢遊般懵懵懂懂的感覺,彷彿其他人都離我很遙遠,彷彿他們說什麼做什麼都與我不相干。也正是因為遙遠和不相干,我感到自己很安全,全世界都是和平與友愛。藥物的副作用太大了,我噁心的厲害,一天乾嘔幾次,飯也吃不下。加之我很不喜歡這種暈乎乎的感覺,於是吃了兩天葯我擅自停葯了。(這是一種很不好的做法,大家千萬不要學我)

真實康復經歷:我和抑鬱症的相處之道

我請了病假在家,沒人幫我,只有丈夫每天下班陪我散散步。好朋友林迷路時不時找我出來吃飯,就是這麼簡單的生活內容。我也常常感到體力不支,無法進行。我常常放林迷路的鴿子,也沒什麼特別的原因:怕熱,嫌煩,想不出該穿什麼,懶得動彈等等,其實就是不想出門。

為了不影響我休息,也不讓我的狀態影響兒子,婆婆帶著兒子回了老家。那段日子真的很難熬,我每天早上醒來就一個人面對身體的痛苦和心裡的絕望。我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去做點什麼事來緩解這種不適,而生理的痛苦消磨著我的意志。我甚至想過,我可能一輩子都沒力氣站起來,沒勇氣走出去。

我試著找人傾訴,別人聽說我有抑鬱症後都是千篇一律的勸我:要開心點,不要想不開。可是天地良心,我根本沒有不開心啊!也有些朋友給我建議:要不要出去旅遊?要不要適當運動?可是我難受的動彈不得,哪裡來的體力旅遊和運動?我就這麼整日整日的躺在床上,半睡半醒,醒時看看動漫,睡著的時候亂夢不斷。

真實康復經歷:我和抑鬱症的相處之道

實用建議

前面毫無章法的說了那麼多我個人感受和經歷,下面說一點我認為有用的方法吧:

1. 就醫和確診

抑鬱症既然是一種病,那就會有癥狀,而抑鬱症的確診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一定要去正規醫院看醫學心理科或精神科。醫生給了診斷後,事情就好辦了,再大病也有治療方案。確診後要相信醫生(這一點我做的不好,所以後來走了一些彎路),要積極配合治療。醫生說要按時吃藥,規律作息,那就要按時吃藥,規律作息。

2. 要相信常識

好好吃飯,別閑著,別拷問人性,做到這三點可以預防大部分心理疾病。這是我這次生病後總結出來的常識。

3.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得病都會痛苦,不要以為你的痛苦格外嚴重。痛苦是必修課,「誰都不能豁免」,抑鬱症患者並不比其他人更值得同情。為什麼其他患者能夠挺過來而你不行?要正視病症,正視治療的過程,不要嘗試走捷徑,不要迴避痛苦,去適應它,接納它,然後消化它。

4. 起床

一定要起床,不能因為不想起床而不起床。而且起床以後一定要穿上正式的衣服,不要穿睡衣。女孩子最好化點妝,男孩子最好刮個鬍子或者洗個頭,總之就是讓起床後的自己和躺在床上的自己完全不同。

5. 出門

出門真的很重要。我一度覺得自己家門成為了一個象徵,走出去,我就不安全,我隨時會因為虛弱而暈倒在外面。後來被老林拉著出去吃了幾次飯,我想像中的暈倒、猝死並沒有發生。相反,每次在外面的感覺都會好很多。不管出去幹什麼,能不在家完成的事就別在家完成,哪怕是去網吧上網,也好過邋裡邋遢地窩在家裡的電腦桌前。

真實康復經歷:我和抑鬱症的相處之道

6. 傾訴

無論你的朋友是否理解你,無論他們給你的建議是否有用,都一定要找人傾訴。我相信我們身邊還是善良的人多,沒人會嘲笑你,大家都會試著幫你。我試著和幾位朋友傾訴,有一些給了我有益的幫助,有些沒有。不過這並不重要,我也並沒有指望從他們那裡獲得什麼具體的幫助,畢竟他們不是專業醫生,但是有人陪我說說話,我就覺得好多了。有一位作家朋友,她很聰慧,和她幾次簡短的聊天都對我很有幫助。

7. 寫日記

正視自己的情緒。人的情緒是複雜的,通常陷入某種不好的狀態時,我們會被好幾種情緒裹挾著的,恐懼、憤怒、失望、沮喪、自卑……都是些負面的字眼。如果想要擺脫它們,就必須先認清它們。如果某天我感覺很不好,夜深人靜時我會寫日記,自己和自己聊天,認真分析自己的情緒。如果是恐懼,那我在害怕些什麼?如果是失望,那我為什麼而起了希望?如果是沮喪,那我是否可以做點什麼讓事情變好?就這麼自問自答,很多事情都能找到答案,所以每次寫完日記我都會覺得心智澄明。

8. 吃飯和正常排便

吃喝拉撒說起來簡單,但是對於一個病人來說還是挺難的,只有努力去完成這些小事,才能逐漸幫助自己走出陰影。我太知道吃不下飯的痛苦。如果有進食障礙,那一定要想辦法改變。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重口味也好、高熱量也罷,此時已經不需要顧及飲食健康了,先吃,吃了再說。如果覺得食物難以下咽,那就試試吃流食,五穀粥、雞湯,什麼有營養喝什麼。我們是病號,我們就應該吃病號餐!流食也喝不下去的話,那就只能靠心理戰術了,只能自己想辦法說服自己,硬吃,必須吃,沒得商量。心理戰術還解決不了,去醫院,找醫生。便秘和腹瀉也很糟糕,不要忽視這些小問題,習慣性便秘或腹瀉都最好去看看醫生,服用一些益生菌。腸道健康可不只是每天喝酸奶那麼簡單哦!

9. 睡覺

失眠這個問題的確比較難解決。我個人的方法是聽很無聊的小說,什麼霸道總裁愛上我,什麼無腦穿越,基本上聽個二三十分鐘就睡著了。聽的時候不要在心裡罵作者弱智,一定要說服自己跟著劇情走,要搞清楚聽廣播的目的。你聽廣播不是為了學習寫作的。另外,發熱眼罩、泡腳、睡眠噴霧、薰衣草枕頭等等,都可以試一試,不一定哪種方法就管用了,不要怕花錢,沒什麼比健康重要。也不要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去嘗試,如果不信那乾脆別試了。實在無法解決的失眠,可以找醫生開些安眠藥。

10. 工作

工作的好處之一是可以讓作息變得規律,在某個時間做某件事,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掙扎和糾結,不需要去想「我為什麼要吃午飯」這種問題。這個階段是積極向上的,是充滿希望的。「有個性」的生活方式並不適合這個階段。

11. 適度運動

根據自己的體力做點簡單的運動,你喜歡什麼運動就做什麼,最好是散步、太極拳之類比較輕鬆的運動。如果實在不想運動,那就走出家門在路邊坐一會,或者逛逛商場超市。不必強迫自己,也不要給自己設置運動目標,體力能支撐多久就多久,慢慢會越來越好的。

真實康復經歷:我和抑鬱症的相處之道


目前情況

距離最難熬的日子已經有3個月了,每當我想起那幾個月的日子都覺得自己在做夢。現在我每天的作息正常。早上7點左右起床,晚上十二點入睡,睡眠質量不太好但可以睡著;我飯量不大,現在三餐的時間和飯量都基本恢復到從前,而且我也能感覺到飢餓,有時還會特別想吃某種東西;我現在每天上午九點半出門工作,能夠集中精力完成份內工作,因為工作時間相對寬鬆,我還開了一家淘寶店;散步、曬太陽、看書、誦經和陪兒子是我每天的功課。

空餘時間少了,對文學和電影的興趣又重新回來了;體力也在逐漸恢復,每周儘可能去上幾次舞蹈課,每天下午快走三十分鐘,這個量的運動對我來說可以承受,我想要逐漸增加游泳和慢跑;我對旅遊、逛街又重新有了興趣,我很想多掙些錢買新衣服和香水,很期待每個周末陪家人和兒子去附近的公園放風箏……

我覺得現在這個狀態很好,我不敢說我已完全康復,抑鬱可能還在我身體的某一處,我也不奢望我能很快適應它(不喜歡戰勝這個詞,畢竟它是我情緒的一部分)。我只希望我們能夠和平共處,彼此摸索出一個互不傷害的相處之道。



更多關於改善抑鬱焦慮的信息,請加微信公眾號「健心家園」(ID:iask365)。

真實康復經歷:我和抑鬱症的相處之道

患上抑鬱症,我還要不要工作?
教你一招,快速改善情緒!
一種新型的抑鬱症治療方法:認知偏見修正
心理學家:使用第三人稱自我對話,可以在1秒內降低抑鬱情緒
心理學家:讓你快樂起來的6個小方法

TAG:健心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