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願意為了信仰,去死

他願意為了信仰,去死


本公號屬於經濟觀察報·書評


編輯/日京川

紙城

CHAPTER





亞當對世界的認知,一定會受到父母親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或多或少對他本人都是一種約束。




麥克尤恩原來如此擅長邏輯學,讓人驚訝。我對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里,感性、詩意、有冒犯感。然而,他很快便度過了這樣的青春期。




《兒童法案》給我們呈現了作者處理有著並列關係的故事的能力。通常情況,一個小說家,在講述中強調故事的切口,高潮的設置,以及留白的空間。所以,不論篇幅長短,對於一個小說來說,結構差不多意味著該如何遞進一個故事。




而麥克尤恩的《兒童法案》,將小說中遞進關係的部分差不多放棄了。他用雙線索敘事,本來就是在弱化故事的懸念感,又加上,他所處理的案件,差不多是並列的關係,那麼,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有一種被故事拋棄的孤獨感。







是啊,麥克尤恩為何不帶著我們向故事縱深處奔波,他停留在爭執的現場,邏輯和思辯的細節到處都是,彷彿是一個優秀的邏輯學研究生的作業本。




麥克尤恩在小說《兒童法案》中化身為一個名叫菲奧娜的女法官,現實生活中,因為工作的關係,她和自己的老公傑克陷入婚姻危機中,而正是因為她長時間冷落和老公的身體接觸,導致老公出軌。這是菲奧娜的生活困境。




這再正常不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陷入危機,或者起於感情,或者緣自物質和財富。《兒童法案》中,菲奧娜讓人擔憂的是,她長於分析論證,並得出合理的結論,凡事只要經過她的眼睛,便會公式一般獲得標準答案。而知道答案的她,卻不能按照換算公式中的步驟去生活。是的,她也不過是一個有著人性缺陷的人。



在小說中,麥克尤恩給了菲奧娜三種東西:音樂、超強的邏輯能力,以及愛情。







音樂是她工作以外的愛好,她彈得一手好鋼琴,並且對音樂有著專業的鑒賞能力。這讓她這樣一個理性的法官多了一絲讓人驚喜的部分。而邏輯能力則是工作的根本,每一次面對那些棘手的案例,她的判決都是對人類文明的擴寫。



愛情是女人活著的日常飲食,而年屆六十的菲奧娜面臨著一場像兩難處境的愛情難題。《兒童法案》圍繞一個耶和華見證人信仰的孩子的輸血案而鋪展開來。




那個還差三個月就要滿十八周歲的男孩亞當,亞當·亨利,他和父母親都是虔誠的教徒,他們信仰耶和華見證人。當十七歲的亞當被診斷出白血病,為了阻止治療藥物對他血小板和白細胞的傷害,醫生開了處方主,讓他輸血。而這個時候,案情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為信仰,所有耶和華見證人,均不能接受輸血。他們認為,異教徒的血會造成自己精神的污染,輸血比死亡更可怕。




醫院的法律顧問打電話給菲奧娜求助的時候,時間已經非常緊迫。白血病患者亞當·亨利面臨著死亡威脅。白血病的傳統治療方式中,有兩種葯會對患者的骨髓造成壞的影響,進而會影響患者的免疫系統,其直接的結果是,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的生產能力將受到巨大的影響。




這個時候,只有輸血才能維持患者的身體平衡。如果不輸血,那麼病情將會很快惡化,先是呼吸困難,然後可能會出現內出血以及腎衰竭,直至死亡。







然而,孩子的父親因為信仰的原因,認為亞當不能輸血。在耶和華見證人的認知中世界裡,上帝認為,每一個人的血液都是單純的,別人的血液意味著生命的污染。上帝的話便是全部的旨意。上帝認為不能輸血,那麼,如果違反了上帝的旨意,便是將自己終生所堅信的世界打碎了。那麼,接下來的生活會更痛苦。所以,從信仰的角度來說,父親認為亞當本人也不會同意輸血。




在法庭上,雙方的律師對《聖經》中關於輸血的原文進行了詳細的解釋。然而,固執的信徒們很難脫離信仰本身來談論疾病。



菲奧娜決定親自去醫院探望一下亞當,她想知道,還有三個月便十八歲的亞當本人的看法。




作為一名職業生涯十分榮耀的法官,菲奧娜覺得,她需要徹底摸清亞當的真實想法。她當然想要救他,但是,她也尊重一個人的信仰。她和少年亞當剛剛見面不久,便直接拋出了她的問題:「他可以隨心所欲地用白血病來剝奪你的生命嗎?」




菲奧娜所說的「他」,是指亞當所信仰的上帝。



亞當回答說:「是的。是那麼回事。」




菲奧娜自然將他的疾病以及如果不輸血所造成的後果,向他如實陳述。她強調的是,如果輸血,那麼亞當可能會完全康復;而如果不輸血,可能會死,也可能會出現另外的局面,比如雙目失明,以及身體殘疾,甚至腎臟衰竭,以及因腦部受到刺激而變得愚蠢。




而亞當被菲奧娜的提示所激怒,但他出於對信仰的堅守,仍然如實地回答她:「我恨這樣,但假如事情真這麼發生了,我只能接受。」




菲奧娜一直想知道亞當為什麼拒絕輸血,儘管亞當的父親已經在法庭上說過了,但是她想知道,亞當對於輸血的理解究竟是家庭的灌輸還是他個人經過認真思考之後的意願。




因為如果來自於家庭的影響,這有著一個孤獨的孩子示好於父母的因素。那麼,她便可以認為患者並沒有完全自主選擇。而亞當很快否定了她的預測,亞當用個人的理解為菲奧娜佈道,講述他對上帝的理解,以及他為什麼拒絕輸血。







亞當談論血液的本質,以及生命的單純。他還談論了自己所理解的玷污,以及失去單純信仰後的生活的盲目。所以,菲奧娜確信了他父親所說的話,亞當是可以自己做決定的,但是他是拒絕輸血的。




然而,讓人驚訝的,菲奧娜回到法庭上,便判定了醫院要及時給亞當輸液,以挽救亞當的性命。




菲奧娜的邏輯必須要說服所有的人,否則,一個法官強行干預一個有著宗教信仰的人的決定,對方可能會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抗訴。




菲奧娜藉助於同行沃德法官曾經審理過的案子來說明她的理由,她違背患者亞當本人的意願強行讓醫院進行輸血治理,是完全為了亞當的福祉。




如果亞當過了十八歲,那麼,菲奧娜便無權再對他的行為進行干預。而恰好是因為這珍貴的三個月,哪怕亞當已經非常明確地告知過菲奧娜,

他願意為了信仰死亡





電影《換子疑雲》劇照




但菲奧娜覺得,他個人的成長史過於單純,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他在有著耶和華見證人的家庭環境中長大。

所以說,亞當對世界的認知,一定會受到父母親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或多或少對他本人都是一種約束。




而這種約束,亞當本人幾乎是忽視。而這種視野上的約束,會讓他做出錯誤的選擇。所以,菲奧娜判定醫院違背亞當的意願來輸血,也是想給他另外的機會,讓他擴大自己的視野,讓他有機會知道,這個世界不單純只有黑和白兩種顏色,還有更多的空間,更多的判斷。




菲奧娜干預了亞當的人生,她救了他的性命。然而,菲奧娜也給亞當的信仰帶來了另外的判斷。亞當在失去信仰以後,到處找她。顯然,亞當將菲奧娜當作了新的信仰:他愛上了她。




然而,菲奧娜正陷入自己的愛情泥潭裡,所以,她既沒有精力和自己的老公傑克恢復到甜蜜如初的境地,也沒有精力和一個新生的少年玩精神上的戀愛。




亞當跟蹤菲奧娜,終於找到了她。他向她表白,亞當將菲奧娜當作自己精神上的啟蒙者。他甚至認為自己之前的信仰是在一間封閉的房間里玩耍,而菲奧娜無意中撞進了他們玩耍的房間,亞當有機會走出房間,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亞當感激菲奧娜,甚至從內心裡親近她。




少年的偏執像他們信仰宗教一樣,菲奧娜知道,她又要面臨一場審判。和法庭上的審判不同,這一次她要審判的是她自己,是她與亞當的這一層突然泛起波瀾的關係。她那麼理性,當然知道什麼樣的方式拒絕亞當最安全,然而,讓她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拒絕,讓亞當又一次回到了他原本的信仰里。三個月後,他十八歲生日過後,卻因為白血病複發,他堅持不再輸血。




事實上,這相當於,他選擇了自殺。《兒童法案》這部長篇小說,最讓人佩服的是,一個作家如何處理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麥克尤恩具有這樣的能力。他顯然並不是法律專業的人士,然而他的寫作像一個浸在法庭幾十年的書記記錄員,既簡潔明了,又充滿了邏輯的結構感。





電影《換子疑雲》劇照




作為高等法院的法官,菲奧娜處理了一系列經典的兒童法案。在這部長篇小說中,麥克尤恩至少羅列了六七樁有著邏輯爭議的兒童法案,然而,其他幾樁案例都是一筆帶過的閑筆,而他的主要的筆力,放在了耶和華見證人信仰者亞當的輸血案上。




可以這樣說,麥克尤恩用近乎並列的方式寫作了一部長篇小說,他在主敘事的側面角度里,用閑筆寫菲奧娜的邏輯能力時,一個一個案例插入進來,既介紹了菲奧娜的邏輯能力,又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




麥克尤恩在《兒童法案》中還創造了一個經典的人物形象,那便是從頭到尾都與人爭論事實的真相,處理公平和正義,以及用清晰的條理幫助人們找到事情的原本的記錄。




所以,她在電話里,在車上的菲奧娜,在家裡,在法庭上,在任何一個語境下說出來的事情,都是在邏輯上與人爭執。





電影《換子疑雲》劇照




這個天天在外面與人爭執,並最終做出法律判斷的女性,哪怕是在自己的家裡,她也是用法官的思維方式在和她的丈夫傑克交流。是的,她一遍遍地查找傑克的漏洞,並適時地組織語言反攻。




如果說法庭上的菲奧娜是一個注重公平和公正的人,那麼,在家庭里,她注重的是傑克的妥協。她當然知道自己有問題,然而,法官的思維已經像一個信仰一樣捆綁了她。她的思維被很多固執的詞語所限定,面對傑克的出軌,她只能當作審判對象一樣來陳述邏輯的起點。




讓小說中的人物,從頭到尾都在講道理,是可能的。麥克尤恩做到了這一點,而且從閱讀的節奏上來判斷,一個好的法官,一定是常識的擁有者,是法律的解釋和應用者,更是啟蒙者和施救者。從這個角度來看,麥克尤恩寫了一個啟蒙讀本,這冊《兒童法案》,差不多是在教育我們這些成年人應該如何擁有常識的判斷和無懈可擊的邏輯歸納能力,甚至這部小說可以當作一冊完美的邏輯學讀本來讀。


本文原載於經經濟觀察報書評2017年8月刊,原文《讓小說中的人物從頭到尾都在講道理,是可能的》




《兒童法案》


(英)伊恩·麥克尤恩 / 著 郭國良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年3月




點擊標題查看以往精彩內容



學生手冊、各種參考書,這些開學必備品其實中世紀就有了



中國當代藝術的失語:叛逆之前,要先建構出一個秩序



英格瑪·伯格曼:我不信任任何人,不愛任何人,也不思念任何人



『知識分子』是怎樣賣咖啡的?



諾蘭《敦刻爾克》中省略掉的90%





音頻音樂來自網易雲音樂。


圖片來自Google,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合作郵箱:chenliping@eeo.com.cn


轉載請在開頭註明作者,出處及文末附紙城二維碼。




長按二維碼可識別關注paper-cit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紙城 的精彩文章:

我們可能從來沒有正確打開過「當代藝術」
嘻哈音樂的躁動開始於這些牛逼哄哄的電台DJ們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性別,只是眾多偏見中的一個

TAG:紙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