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中最值得敬重的偽軍,日本中將給他一耳光,他掏槍將其擊斃

二戰中最值得敬重的偽軍,日本中將給他一耳光,他掏槍將其擊斃

二戰中最值得敬重的偽軍,日本中將給他一耳光,他掏槍將其擊斃

抗戰時期,中華大地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今天就來說一位傳奇人物擊斃日寇中將的事情。

常隆基,1921年出生於遼寧省西豐縣成平鄉鳳樓村苔碧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代的常隆基已經具有比較強烈的民族意識。

上世紀四十年代,偽滿洲國時期的東北。常隆基為躲避日偽軍抓兵役,和農村的夥伴祥子、鐵柱一起連夜逃走。第二天,常母因不肯說齣兒子的去處,被日軍小隊長佐佐木砍死。

在姑姑家躲了一周的常隆基,為保命和逃兵役,違心地與紅兒拜堂成親了。由於無賴二蛋告密,日偽軍當夜抓走了常隆基,日軍小隊長渡邊當著他的面姦殺了新婚妻子紅兒。

常隆基被押送到富錦偽滿洲國兵兵營,遇到了同樣被抓來的祥子和鐵柱,得知了母親的死訊,對日本人的仇恨更深了。他消極對待新兵訓練,並試圖逃走、自殺均未成功,受盡各種非人的折磨。

帶新兵隊伍的鄒連長來了以後,十分同情常隆基的遭遇,安排他做了豆腐兵和勤務兵。常隆基在城裡結識了抗聯地下工作者酒館老闆,明白了許多抗日救國的道理。

二戰中最值得敬重的偽軍,日本中將給他一耳光,他掏槍將其擊斃

那時日本軍人對偽軍像對狗一樣,打罵是家常便飯,常隆基因為長得比較白,平時就被日本軍官看不順眼,沒少挨毒打。日軍對偽軍考核相當嚴格,常隆基不笨,可被打怕了,一看到日本軍官就腿軟,原本準備好的東西一下全忘了,老是不及格,這自然遭到日本兵更加兇狠的暴打。他的長官黃鳳祥一看,這樣下去常隆基還不給打死啊,於是趕緊把他調去做了馬夫。

楠本實隆,日本鹿兒島人,楠本右之助長子。 日本陸軍中將。1912年5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4期步兵科,同年12月授予步兵少尉軍銜,任步兵第33聯隊附。1921年11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第33期(成績在同期66人中排第25名)。歷任參謀本部附勤務,參謀本部部員,參謀本部附(中國研究員),參謀本部部員,近衛步兵第3聯隊附,近衛步兵第3聯隊大隊長,步兵第42聯隊附,參謀本部附(駐上海),歐美出差,上海派遣軍司令部附(特務部總務班長),中支那方面軍司令部附,中支那派遣軍特務部員(總務課長),興亞院調查官(華中聯絡部次長),步兵第9旅團長。1941年10月晉陞陸軍中將,任第57師團長。

1943 年6 月12 日,楠木實隆在偽滿軍事大臣邢事廉的陪同下來到五頂山進行檢閱。幾千鬼子騎兵做他的儀仗隊,在前面開路,他耀武揚威好不威風。

二戰中最值得敬重的偽軍,日本中將給他一耳光,他掏槍將其擊斃

楠本實隆來到了五頂山的半山腰,這馬上不去了,楠木實隆都沒正眼瞧馬夫一眼,就示意扶他下去。馬夫照辦了,可接下來的事情讓所有人目瞪口呆。常隆基扶楠木中將下馬後,一個大嘴巴子扇了過去,楠木實隆懵了,怎麼也不會想到一個馬夫會打他耳光。一不做二不休,常隆基趁熱打鐵,順手從馬糞袋子里抽出事先藏好的手槍,對著楠木胸前就是兩槍,將其擊斃。

當時在場的所有日偽軍都沒想到會突然發生這種情況,一時全愣住了,常隆基趁機飛身騎上楠木的馬狂奔下山而去,拚命逃到松花江邊,但那裡早已被許多日兵包圍。

二戰中最值得敬重的偽軍,日本中將給他一耳光,他掏槍將其擊斃

常隆基走投無路,為了不被抓住,他毅然投江自盡。有人聽見他在跳江前自言自語:「我就是要扇他一個嘴巴子!扇死他!」他投入滾滾江流,留下了一曲感人的英雄壯歌。一曲蒼涼的英雄讚歌,壯烈犧牲,年僅22歲。

二戰偽軍最多,二戰偽軍數量超過佔領軍的,都不是中國。相反,抗日戰爭是全中國民族覺悟大覺醒的時代,全民族都投身抗戰的大時代。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在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當中,中原居民組成的軍隊都是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漁獵民族所屬主體軍隊,無論金朝,元朝還是清朝,都有一支數量龐大,戰鬥力很強的漢人軍隊。例如清朝,清朝在關內的地盤,基本上都是洪承疇,吳三桂,李成棟率領漢軍八旗及綠營兵等數十萬軍隊打下來的,實際滿蒙八旗很少出動參戰。抗戰期間,日本人雖然絞盡腦汁,勾引各種民族敗類,使進各種強迫手法,但是直到1945年,日本人也沒有建立出哪怕1個師可以充當主力參戰的偽軍部隊。

如果偽軍都能有覺悟,有民族氣節,我想戰爭早就結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金庸小說中絕世高手並不是掃地僧,他臨終誦經,造就了兩個門派
為民除惡判死刑,獄中創絕技,今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老八路70年咳出一顆子彈的背後,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
中國改變歷史命運的六位人物,皆不知所蹤,至今學者無言以對
準確預測明朝興衰運勢,卻遭畏懼,死後一招讓朱元璋無地自容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