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金融素養教育需澄清六大誤解

金融素養教育需澄清六大誤解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各國政府紛紛提升了對金融素養教育的重視。到2016年,已經有59個國家開始實施金融教育戰略。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發布《關於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將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的推動下,北京、上海、廣東在較大範圍開設了中小學金融素養教育的相關課程。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相繼成立了財經素養教育研究機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等金融管理機構也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到中小學金融素養教育中。

傳統上,金融素養沒有列入需要單獨發展的教育目標。儘管人們認為金融素養是學生未來生活所需要的關鍵技能,但對中小學開展金融教育課程仍然存在著不少誤解。

誤解一:金融素養教育是投資教育,可以提高賺錢能力或未來的財富水平。

金融素養教育的確包括理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內容,但金融素養不是賺錢教育。儘管金融教育可以提升金融素養,但金融素養的提升並不必然導致財富水平的提高。澄清這一誤解,有助於回應社會上對金融教育就是讓學生提前學習炒股、賺錢等責難。還需注意的是,金融素養教育與金融機構消費者教育是不同的。後者的目的是幫助消費者認識和接受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是以成人為對象的產業導向的教育,而金融素養教育的核心是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態度。

誤解二:金融素養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向財經專業方向發展。

與前一個誤解相似,這一觀點未能區分素養教育與專業教育。在金融素養教育中,的確會涉及許多經濟學、金融學的概念和技能,但金融素養教育屬於通識性教育,其目的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專業人才,也不是專業基礎課。澄清這一誤解,才能將金融教育落實到全體學生而不是一小部分有興趣或有志願的學生中。金融素養教育是適用於所有學生的,澄清這一誤解還有助於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合理設計,避免學科本位傾向,引發新的厭學。

誤解三:金融素養教育屬於生活常識,家庭教育可以滿足需要,不需要學校開設專門的課程。

家庭的確是青少年金融活動場景發生的主要地點,但承擔金融教育責任的前提是家長擁有足夠的金融素養。現代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的複雜性往往超出家長的知識和技能範圍,依賴家庭金融教育反而可能導致學生受一些過時的甚至是錯誤的觀念影響。初等和中等教育階段是金融素養提升最快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開設金融教育課程可以讓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益。澄清這一誤解,有助於對金融素養教育課程的設置、課程標準等形成共識。目前在國際上,有金融素養教育專門的課程(以美國為代表),也有融合到各個學科課中,但對於基本內容的覆蓋和掌握的要求卻是一致的。我國中小學金融素養課程教學標準正在討論中,金融素養教育還有待形成共識。

誤解四:金融素養教育的目標是行為改變,包括養成良好的財務習慣。但行為轉變在教學環境下是不可測量的,因此金融素養教育的效果無法評估。

對於知識的掌握,主要通過測試。而對於態度和行為的轉變,衡量的難度較大,往往只能藉助於自我報告和跟蹤調查。針對這一難題,教育界和金融界的努力已經有一些成果。例如,信用分數就是一個綜合性的反映消費者金融消費行為的指標。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014年發表報告《金融教育必修課與青少年信用行為》,經過三年的跟蹤調查發現,相比未修習課程的學生,接受過金融素養教育的學生在信用分數和不良金融行為方面有顯著的改進。通過監測信用分數的改變,可以評估教育項目對學生金融行為的影響。澄清這一誤解有助於我們改進金融素養教育課程的評估環節,更加註重也更有信心測量教育干預後學生行為的改變,開發適用的測量工具。

誤解五:金融素養教育是受益人自選的課外教育,不應當是公共教育的責任。

在中小學階段開展金融素養教育是一項人力資本投資,這項投資的回報是社會穩定和家庭福利。提高了金融素養的消費者更有可能理性承擔負債、控制風險、制訂合理的養老規劃,是對金融系統穩定性的總體貢獻。這也意味著,金融素養教育不能依靠一次性的集中培訓。那樣至多只能在訓練的意義上增加一些淺層的認識,而無法在一個相對系統的認知基礎之上形成積極的態度、能力和行為。與債務、退休和養老規劃以及家庭教育規劃等有關的金融技能和態度都涉及公共利益,應當由財政實行投入,甚至納入義務教育範圍。澄清這一誤解,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金融素養教育的屬性,推進相關教育政策的落實。

誤解六:金融素養教育是技能教育,與學生品格培養關係不大。

今天,金融素養作為一項關鍵生活技能在教育部門已經形成了共識。但是關於在中小學開展金融素養教育,如何實現品格和技能的結合還沒有引起重視。如果單純從技能的角度理解金融素養,很可能會將金融教育降維到訓練層面,而忽視素養發展中品格與技能的統一。例如,在銀行開賬戶是一種技能,但能夠主動溝通、主張權利則是品格的顯現。在金融素養教育中,有許多與未來生活和社會參與相關的重要品格,例如延遲滿足和堅持預算體現自律,對金融信息的獲取和欺詐分析可以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支出和負債管理培養責任意識,履行消費者責任和公益支出體現社會關懷和分享,爭取消費者權益則體現主動性和複雜溝通,參與市場意味著能夠容忍和接受不確定性。這些都是21世紀學生髮展所必要的高階技能,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關鍵技能。從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都可以在金融素養教育課程中得到充分的落實。

(作者:孫忠,單位:中國市場出版社)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7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兒童專委會成立
教師的教育生命從「喚醒」開始
網路平台助力高校思政課教學
夯實教學基本功 老話還需重提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