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奶奶帶孫PK媽媽帶娃,什麼才是重點?

奶奶帶孫PK媽媽帶娃,什麼才是重點?

中午我去做客,在餐桌上發現的一種現象顛覆了我的定論。很多年輕媽媽對祖輩帶孫頗有微詞,總把孩子身上的壞習慣全推在老人的身上,好像這一切都是老人的錯。可是今天才發祥事情不能以偏概全。

吃飯的時候,同桌的有三個孩子,兩個年齡大一些的是媽媽帶著的,還有一個三歲的小朋友是奶奶帶的。開席了,桌上的美食絡繹不絕地送來了,孩子們都兩眼放光,看到喜歡的就開始轉動桌子。這時一盤基圍蝦來了,他們摩拳擦掌都想大飽口福,兩個大孩子沒有使喚媽媽,一個勁往自己碗里搬走,小的那個也不甘示弱想要更多一些。他站在凳子上想努力取一些到碗里,這時奶奶發話了「寶貝,我們不能自私,這是大家共享的菜,你不能只顧自己,嘗一嘗就好了,」說完奶奶把孩子抱下來,動手幫他剝蝦。再看看那邊的媽媽,不僅對孩子的舉動閉口不言,反而在問「你還要不要?我幫你倒一些到碗里吧!」

沒有比較就沒有差別,同樣都是孩子,人家小的孩子都要約束言行舉止,大孩子的媽媽不僅不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反而助紂為劣,可以想像的到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是什麼樣子。其實吃東西是小事,可是在眾人面前如此失儀的行為,媽媽卻毫不在意。在她看來這是讓孩子飽餐一頓的機會,至於禮儀就留著「空餘時間」去鞏固。其實生活處處是課堂,你不經意的忽視只會助長孩子的貪念,放縱了孩子的行為就別怪他不注意小節。

我們嘴裡總是呼籲著要好好教育孩子,總是怪老人溺愛了孩子。看看上面的對比,我才發現溺愛並不是老人的專利項。不同的教育理念造就不一樣的孩子,你若是注重孩子的生活習慣,必然會在這方面多加註意,若是你關注智力開發,一定會在這方面大做文章。其實不管是哪一方面的發展,都與格局大小有著密切的關係。

記得哥哥大學畢業分配工作的時候出現了「岔路口」,進城工作需要幾千元錢的開路費,在鄉政府上班可以分文不取,八十年代的大學生還是挺吃香的,爸爸為此愁白了頭。後來還是姐姐撥開雲霧,「進城工作決定了哥哥以後的工作起點高度,還與未來的侄兒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不能只顧眼前,把哥哥羈絆在鄉里,影響他的發展。」後來全家一起勒緊褲腰帶才讓哥哥進城了,娶了單位上的嫂子,全家都變成「城裡人」,侄兒也進入了高等學府。

如果那個時候沒有姐姐的高瞻遠矚,沒有全家的一咬牙,我想至今哥哥還在鄉鎮「打醬油」。我並沒有歧視農村,只想說「你今天的一個決擇決定了明天努力的方向」。看起來每天都是芝麻小事,也許你心中想的都是「大事」,你認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是今天的這個社會不再是戰爭年代,對人才的要求不再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你的品行和行事習慣可能凌駕於你的能力之上,哪怕你的專業能力再強,若是你的人緣不好,你也會成為孤家寡人,你想辦的事也會因此擱淺。同樣你的能力一點,若是努力向上,親和力強,他人也會伸出援助之手幫你渡過難關。

不要小看你的思維方式,它制約了你的行動決定擇你的方向,不要再說老人溺愛孩子,那只是思維方式趕不上變化的表現,睿智好學的老人帶出來的孩子一樣是謙謙君子。那些自以為是的新手爸媽帶出來的孩子不一定比他們強,不要把老人帶孫當成貶義詞,航道正確才是重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