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賜死的鐵帽子王——支持義和團,率團民沖入瀛台欲弒光緒帝!

被賜死的鐵帽子王——支持義和團,率團民沖入瀛台欲弒光緒帝!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末,義和團運動起于山東,數月後即蔓延至京畿地區。團民仇視外洋事物,沿途燒毀教堂、商店,拆除鐵路、郵局、電線等設施。妄圖藉助義和團以抵擋洋人的慈禧太后開始允許義和團進駐北京,一時之間,京城大小街道充滿了高喊「刀槍不入」、「神功護體」的義和團團民,一些朝中官員以及宗室勛貴也紛紛支持義和團在自己的府中設壇作法。這其中最積極的就是端郡王載漪和庄親王載勛,以及輔國公載瀾、載濂等宗室,這些人註定要在這場動亂中掀起一場血雨腥風。

義和團運動

和碩庄親王為清代鐵帽子王之一,傳到此時剛好是第十代,其門第已經在大清帝國的歷史上顯赫了近二百年之久。襲爵的正是庄親王允祿的五世孫愛新覺羅·載勛。載勛自光緒年間襲爵之後,一直都是個不安分的人。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圖謀廢黜光緒帝而另立新君,端郡王載漪和庄親王載勛等即鼓動慈禧冊立載漪十五歲兒子愛新覺羅·溥儁為大阿哥,但這一作法遭到了各國公使的強烈反對而擱置。義和團運動興起之後,載勛與載漪等支持慈禧藉助義和團以對抗洋人,另一方面更想乘此動亂藉機扶植溥儁即位。

慈禧太后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春,慈禧允許義和團入京,朝中庄親王載勛、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亦主撫義和團,向洋人開戰。此時清帝國的最高決策權掌握在三個載字輩的宗室手裡,端郡王載漪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兼禁衛軍虎神營總兵,輔國公載瀾出任禁衛軍右翼總兵,庄親王載勛總統禁軍,三人皆是兵權在握。各地義和團到北京後,先在庄親王府挂號編伍,載勛自己也是頭裹紅巾,以表示自己對義和團的支持。同時三人還向慈禧上奏假消息說洋人要慈禧歸政光緒帝,並於6月25日率義和團民近百人直奔瀛台欲弒光緒帝,改立大阿哥溥儁為皇帝。但慈禧害怕殺掉光緒帝後無法向手握實權的各省督撫和列強交待,最後出面阻止了載勛等人的弒君之舉。

聯軍在紫禁城閱兵

然而僅僅兩個月後,形勢就急轉直下,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慌忙帶著光緒帝和少數大臣出逃。次年,為取得列強原諒,又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曾經顯赫一時的庄親王載勛、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等皆被指為「義和團事變禍首」,慈禧先是將載勛革職並發往盛京圈禁。但列強對此強烈反對,慈禧太后不得不於光緒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1901年2月13日)下詔賜庄親王載勛自盡。載勛自盡之時並不對自己的所為後悔,臨死之時說道:「自盡耳!我早知必死,恐怕老佛爺亦不能久活。」並囑咐兒子說:「爾必為國儘力,不要將祖宗的江山送洋人!」。隨後這個鐵帽子王自縊而死,時年47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戊戌變法」會斷送在光緒的手上?
為挽救清朝 光緒做了一件事至今被誇 慈禧做的卻至今被無視
光緒帝一生未能有子嗣,真的是因為慈禧嗎?
光緒帝竟把李蓮英稱作兄弟?只因慈禧太后做的一件狠心事兒
為何光緒和慈禧死僅隔一天?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