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十神湯內十味葯,健脾止瀉胃腸和

十神湯內十味葯,健脾止瀉胃腸和

十神湯內十味葯,健脾止瀉胃腸和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十神湯由六神散與四神丸兩「神」方合方而成,計有十味葯,故名十神湯。

組成:人蔘10克,茯苓10克,炒白朮10克,白扁豆30克,懷山藥30克,補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吳茱萸5克,五味子5克,生甘草10克,大棗10枚(切開)。

十神湯內十味葯,健脾止瀉胃腸和

加減:久瀉不止,加炒石榴皮10克,炒山楂30克;腹痛下墜,加木香6克,黃連6克;飲食不馨,加藿香三味飲(藿香、佩蘭、砂仁);有脫肛者,加柴胡、升麻、枳殼。

功效:健脾溫腎,和中止瀉。

主治:慢性腸炎,久瀉不止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煎取,藥液混合,分3次空腹服用。每次加熱慢慢飲用,以使藥液充分吸收。

方解:十神湯由六神散與四神丸兩「神」方合方而成,計有十味葯,故名十神湯。六神散即四君子湯加白扁豆、山藥,出自《證治準繩》,原方主治小兒寒性腹瀉;四神湯由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組成,亦出自《證治準繩》,原方主治脾腎虛寒,五更泄瀉。兩方合用,使其補脾益腎的作用更強,這樣止瀉的功效就會更為突出。

十神湯內十味葯,健脾止瀉胃腸和

典型病例:劉某,男,36歲,公司職員,於2013年10月就診。

患者常年在外跑業務,飲食時冷時熱,時飽時飢,並有飲酒之習,致使大便稀薄3年有餘。刻診時見精神疲憊,面色萎黃,大便每日3~5次,色黃稀薄,並有隱隱腹痛,常自購黃連素、氟哌酸、瀉立停、香連丸等治療,癥狀未見明顯好轉。原不信中醫,後在家屬勸說下前來診治。其舌苔白膩而滑,脈象弦細無力,捫之寸口尺膚寒涼。

綜合分析,為脾腎虛寒,陽氣失煦之象。法當溫補脾腎,健運止瀉,方選十神湯加味。

處方:党參15克,炒白朮10克,茯苓15克,炒懷山藥30克,炒白扁豆30克,補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吳茱萸5克,五味子5克,炒山楂30克,木香6克,黃連6克,生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劑,分煎2次,藥液混合,約500毫升,分3次服用。

服用7劑後,大便成形,腹痛減輕,但尺膚捫之仍寒涼。上方加入炮乾薑10克,桂枝10克,服用14劑,大便每日1次,為成形便,腹痛消失,舌苔變為薄白,分布均勻。改服附子理中丸(水蜜丸),每次3克,每日3次,以溫補脾腎,鞏固療效。

十神湯內十味葯,健脾止瀉胃腸和

按:慢性腹瀉是很常見的疾病,多以飲食不潔、失序,或感受風寒所致。本例由飲食因素所引起,這在當前年輕人中比較常見。西藥治在止瀉,中醫治在固本。固本當以健脾溫腎為主,六神湯偏於健脾,四神丸偏於溫腎,兩方合用,藥性溫而不燥,辛而無耗,偏於中和之性,起效穩健,一般三五劑即可見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決明子配番瀉葉清腸效果極好!
中藥枳術湯和枳術丸的區別
探索小柴胡湯治療熱入血室
沒想到番瀉的葉子,還是個治病的良藥!

TAG:神黃中醫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