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就是為了遊山玩水嗎?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就是為了遊山玩水嗎?

大家都知道康熙皇帝六下江南,有人說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東南地區的社會和民生疾苦,也有人說康熙下江南是遊山玩水。但是,小編覺得康熙下江南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更重要的目的。康熙他剛剛完成了平三藩之亂、統一台灣之後,便馬不停蹄的率領龐大的南巡船隊,從北京揚帆起航,開始了第一次下江南的新奇旅程。

康熙皇帝第一次踏上帝國的南方國土。一路之上的所見所聞,讓康熙皇帝興緻勃勃。此後的24年之間,這個皇帝便開始了多達六次的江南之巡,但是這六次的高密度南巡,僅僅就是為了皇帝遊山玩水的一時之快嗎?在康熙皇帝興緻表情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深奧的南巡動機呢?

其實,康熙下江南,並不是去遊山玩水,主要有三大方面:

第一,解文化結。大家都知道,努爾哈赤是屠殺漢儒,皇太極是六掠中原,多爾袞又推行剃髮政策,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所以滿漢之間結了一個文化結,要想解開這個結,首先要做到祭孔子、祭岱廟、祭明陵、祭禹陵。

康熙小時候就學《論語》,五歲開始念書,對《論語》是念誦120遍,背120遍,可以說是滾瓜爛熟,瞭然如胸。所以從小就對孔子有一個很崇高的印象。他南巡到了山東曲阜祭孔,孔子的後代衍聖公孔毓圻率領孔門16歲以上的弟子,在曲阜的東門外跪著夾道歡迎康熙。說明曲阜的後代接納了康熙,康熙在他們簇擁之下到了孔廟,到了大成門的時候下輦,康熙放下帝王的架子步行穿過大成門進了大成殿,面對孔夫子的塑像和牌位行了三跪九叩大禮。這時候康熙皇帝心潮澎湃地說:孔子是開了萬世的文明,樹了百王的儀範。於是,康熙做了一塊匾,寫了四個大字:「萬世師表」,懸掛在大成殿的正中,說明康熙尊從了儒家文化。

然後去泰山,到了泰山頂,登了日觀峰。泰山是五嶽之首,是漢人的神山。康熙是滿洲人,滿洲人的神山是長白山,康熙皇帝向泰山之神行禮祭拜,也就是說他接受了漢族的文化。去南京到明太祖的孝陵前說:明太祖一代開創令主,功德並隆,承認了明朝的歷史地位。然後又到了大禹陵,行三跪九叩大禮,康熙這樣做目的是化解緩和滿漢之間文化的衝突,接受儒家文化。

第二,解君臣結。康熙和大臣們之間有結嗎?因為康熙皇帝那個時候是滿人的官員佔主導地位,一部分漢官心裡頭也有不舒暢的地方。所以康熙南巡,盡量緩和君臣特別是和漢族大臣之間的關係。康熙採取了很多辦法,賜匾、賜字、賜宴、賜物、賜銀、賜食、賜見、賜官等,密切了君臣之間的關係。

第三,解君民之結。老百姓跟皇帝之間是有隔閡的,康熙皇帝通過南巡,所看到的一切困難,盡量都給化解,比如說,賑災賞賜救火免稅。那時候山東省鬧災鬧得比較厲害,康熙發現了當地老百姓生活很苦,就拔了數百萬兩銀子派四五百個官員分地方去賑災。老百姓當然很高興,是最得民心的事情。由於鬧災,老百姓就欠著錢糧,康熙皇帝說,過去欠的就全免了,這樣一來皇帝跟老百姓的距離就拉近了,康熙的南巡的確密切了君民之間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我手裡有琺琅彩,有價值嗎?琺琅彩的起源發展特點及簡單辨別方法
陳漢典接受採訪:再錄康熙會有見爸爸媽媽的感覺!網友:真會聊
它出現在康熙時期 使用進口材料 秉承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
康熙為什麼沒有來過蘭州城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