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悠然見南山:時常悟本,本立則道生

悠然見南山:時常悟本,本立則道生

文/陳景展

常懷舊恨生嫉妒,不知想尋誰報仇。腹內有個催命鬼,催著教人入冥都。有人但掛著一毫,變臉發威作兇徒。自己未曾治服心,隨欲流轉任性做。自己反說人不是,自己不是自不究。本來做的地獄事,痴心妄想天堂路。如此能到天宮去,天上神仙皆下流。

念莫隨欲流轉(資料圖)

這段文字的道理前面一直在說,包括很多的詞、很多的句子也在重複——「隨欲流轉」這四這個字依然需要參悟,而且這一段文字的道理前面也一直在講。「自己反說他人不是,自己不是自不究「,也是講的不要看別人的過錯,要去端正自己,從低處著手,從貧賤的地方著手,從不起眼的地方著手。

如果說有什麼要強調的,就是大眾做事情一定要悟本,不要有那個浮誇的東西,不要有那個虛的東西。最恐怖就是我們當下的教育導致的理辨太多,邏輯思維太強,導致這種光芒,像一個手電筒一樣,手電筒照人的眼睛的時候就看不見路、看不見對方。如果你不想讓別人看見你,你就照他的眼睛,他不知道這是誰在跟他說話。我們現在這種邏輯教育、理性教育最大的傷害就是讓大眾無法觀察自己。不斷地向浩渺的宇宙,向物質世界探索,而對於心靈的探索越來越少,心靈越來越空虛,越來越迷茫,越來越沒有方向。

把真性給迷失了就太可悲了(資料圖)

當然這樣的一種教育變成普遍現象之後,就導致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變成這個樣子,這種修心的東西、修身的東西、往內心去走的東西就會很孤獨、很寂寞,包括語言本身也很孤獨。因為價值觀的碰撞,大眾無從去理解,無從去理解一種把人放在宇宙中的體系,更願意接觸的是一種把人與物質隔離,作為一個觀察者來判斷、分析的方法。大家對於自身的一些東西也用的是這種方法,邏輯思維、理辨——判斷這個句子和句子的不同,這個字眼和字眼的不同,把真性給迷失了,這太可悲了。

融合在自然之中(資料圖)

所以如果說有什麼要反覆強調的,我們要強調的就是這一點——去掉這些浮華的東西,心靈上的污垢。其實最好最好我們有一個功課可以補一下,找一個安靜的場所,不一定是廟宇,一個小院也好,或者一個農家也好,住一住,把這些城市的浮雜的東西給它去除掉,關掉手機,斷掉人與人的往來,把自己溶解在平淡的體悟中。每一天就是自然醒,沒有壓力,也不用去上班,也不用去幹什麼,或者去會客,或者去喝茶。醒來之後我們做點事情,撿點柴火或者看看果樹、喂喂小動物什麼的,做點平淡的事情,然後下來就是吃飯,吃完飯聊聊天,逛一逛,看看小鳥,看看石頭,用這樣的一個環境來彌補我們的不足。這就是人生活在自然之中、溶解在自然之中的一種狀態。我們現在是一種割裂的狀態,人機器化了,人物質化了,靈魂沒有了、喪失了,把人本來應該怎麼去生活的狀態遺忘了。

去掉浮華的東西(資料圖)

我們生活那麼一段時間,比如說暑期就可以,寒假也可以,或者說你條件允許的話請一個長假,比如三個月多一點,去悠然生活一下,出世一下。至少能讓你少走很多很多邏輯上的困境,勝過你在圖書館,在某個地方去爭、去辨、去查資料,比那要強百倍、千倍、萬倍,這個過程能讓你把很多的一些污垢洗掉。

(編輯:玄朴)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遇到懂太極的女子,真的是三生有幸
千古道教奇人之白玉蟾祖師生平略考
仗神欺人,收回兵將難逃冥罰;忘失初心,魔障頓起自獲其咎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