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北京電視設備廠變身「107號院創意工廠」

北京電視設備廠變身「107號院創意工廠」

北京電視設備廠錄像機生產線

如今這裡已成為文創企業孵化器

工業遺存是一個城市的財富。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盤活、升級工業遺存不失為「破題」大計。一方面,工業遺存蘊含著大量的時代記憶和文化底蘊,可以為城市增添另一種「亮色」;另一方面,在首都「疏解功能謀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在盤活老廠房的存量時,也能創造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北京青年報記者連日來走訪了多區的工業遺存文創園,從那千姿百態的創意空間中,不難感受到工業遺存轉型的美好前景。

地址:二環內北新橋南

看點:市中心創意工廠新地標

出了北新橋地鐵口,沿著東四北大街南行200米左右,便是昔日的北京電視設備廠舊址。40多年後的今天,這座大院有了一個新的名字——「107號院」,成為東城區「衚衕里的創意工廠」的一座新地標。這裡是東城區第二大文創園,也是二環內最大的一座文創園,文化創意類、設計類、互聯網科技類企業紛至沓來,入駐企業達110餘家。

走進園子,映入眼帘的是幾座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廠房,灰白色的外牆是前兩年裝修時剛剛刷上的,與周圍的建築顯得十分融洽。端著咖啡在園區一角閑聊的老外,著裝新潮打扮時尚往來經過的入駐企業員工,顯示出這裡的與眾不同。

這個園子來頭可不小,前身是創辦於1971年的北京電視設備廠。在計劃經濟時代,這是全國唯一一家從事電視設備生產製造的國企,電視轉播車、電視機、監視器、電視天線、示波器等國內最早的電子產品,就是從這裡走入了千家萬戶。

80年代,老式的盒式錄像帶逐漸在中國流行起來,成為老百姓結婚的必備大件之一,舊時的北京電視設備廠也風風火火地投入生產。北電科林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仲博說:「計劃經濟時代商品稀缺,只有國企才能生產這些產品,根本不愁市場,前來取貨的車子在工廠門口能綿延好幾百米。」

然而到了90年代,光碟、DVD機等新興的傳播媒介興起,使厚重的老式錄像帶失去了市場,工廠也面臨著轉型。2000年,這家老國企經歷了第一次國有企業改革,後又幾經探索,直到2014年,產權方北電科林電子有限公司收回了廠房的經營權,開始自己打理經營。

「剛接手的時候,園子里什麼企業都有,廣告公司、保險公司、房產中介、錄音公司、演藝公司、設計公司等等五花八門,足足有180多家。」姚仲博說,2014年,園子開始產業疏解重新定位,把文創產業作為發展方向,建築設計、互聯網科技、文化創意等作為招商重點。經過層層篩選和重新招商,最終保留了110餘家文化、設計類的精品企業。

走在107號院B座,這一80年代建築的層高比普通房子要高出許多,給了文創企業更多的發揮空間,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裝修風格。在6層的一家專門做博物館設計的企業內,建築物本身的房梁、柱子全都裸露在外,未刷一層塗漆,簡單的線條、原始的色調,把舊時廠房的工業風與現代辦公區完美融合。在一家建築設計工作室,一道黑色的鐵質樓梯連接著這片辦公區域的上下兩層,滿牆靜置的書架散發著濃濃的文藝氣息。在一家孵化器內,西式的吧台可隨意點酒食,巨大的落地窗內,陽光照在年輕人的臉上。

咖啡廳、工作室、孵化器……隨著文化、創意、科技的力量在這裡融合聚集,通過硬體改造、政策引導、資金服務,這座園子正迸發出新的生命力:孵化器「科技寺」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並在一年半時間內孵化了10家上市企業;KEEP、700Bike等眾多年輕公司也從這裡走向了國際舞台。

姚仲博指著園子內兩棵三層樓高的老槐樹說,「這樹起碼得有30年了,見證了這個園子的變遷史。」遠遠望去,老槐樹樹榦蒼勁而有力,樹冠直指蒼穹,樹枝仍在吐著新綠,煥發著勃勃生機。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裝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內蒙醉美售樓中心

TAG:工裝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