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哲理文摘:最遙遠的距離,或許就是「明天再說」

哲理文摘:最遙遠的距離,或許就是「明天再說」

西寧檢察預防

2017-09-27 來源:新華網

1

最近,我和幾個同學聚在一起,聊起未來的生活規劃。在國企上班的妙妙說,她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找個清閑一點的工作,空閑時可以讀讀書、養養花、寫寫文章,做一個文藝小青年。「沒準我以後會成為一個暢銷書作家」,她說。

我們絲毫不懷疑這種可能性,畢竟大學時期的她才華橫溢,文筆細膩又柔情。

「空閑時讀書寫文章?這不就是我懷孕時做的事情么?」晨子慢條斯理地開口。

晨子在一家電視台工作,大學畢業七八年的光景,她一直堅持寫作,寫過博客、寫過小說,還出版過書。如今,她在當地的文藝圈已小有名氣,工作之餘讀書、旅行、畫畫、學古箏、收藏各種小藝術品,真正地將日子過成了詩。

而想當暢銷書作家的妙妙自從工作後,就基本停止了看書、寫作。她曾經不止一次地跟我們說,她要寫小說了,可是一個月又一個月過去了,她還是沒有動筆。

「工作太累了」

「家裡事情太多了」

「最近很忙沒時間」

……

理由找了一個又一個,她腦中的鴻篇巨製還是連個影子都沒有。眼看著晨子的作品一個個排著隊從筆端歡快地跳出來,「文藝青年」妙妙還是過著每天上班、看電視、逛街、睡覺的「非文藝」生活。

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明天再說吧」。

有時,她也會痛下決心:這次一定好好把小說寫出來。但往往都是剛開了個頭,就又沒有了結尾。

周圍的人都說,妙妙如果從現在開始寫小說的話,10年後她極有可能成為一名作家。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是10年前潛心寫作的話,現在她有可能已然成為了一名作家。

2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像妙妙一樣,他們也有理想,有目標,甚至有才華,但卻在懶惰和安於現狀中蹉跎了歲月。

一句「明天再說吧」錯過了多少可能?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或許就是「明天再說吧」。暢想遨遊千里之外,卻不肯讓腳步多挪動一下。

有人說,等有了實驗室才肯做實驗的人,有了實驗室也不會做實驗。事實上,外界條件的限制都是給自己的懶惰找的借口。

小時候,老師督促我們學習;上班了,領導督促我們工作,可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又有誰來督促呢?

想變得優秀么?想;能努力實現么?並不能。

「凡事往後拖一拖,待到明天也不遲」。就這樣,拖一拖,拖白了少年頭;緩一緩,緩成了耄耋翁。待到白髮蒼蒼,驀然回首,才發現,那麼多的理想沒實現,那麼美的歲月沒珍惜。

3

還記得寒號鳥的故事嗎?得過且過的寒號鳥最終也沒能熬過寒冬。其實,人們很容易被眼前的舒適所蒙蔽,當一個人過得越舒服,他的危機意識就越差。

得過且過,安於現狀,他們早就丟了初心,忘了來時的路。

「空想家」們的思想天馬行空,卻不會腳踏實地地去實現。當寒號鳥在風雪夜瑟瑟發抖時,它肯定下了很大決心:明天一定要壘個又大又舒適的窩。甚至,它可能在腦中把草圖都構思好了。

只可惜,寒號鳥的窩最終也只是一個「概念窩」,就如同妙妙的小說一樣,想法只是個想法而已。

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想到就去做。

有些人會對身邊人的成績不屑一顧:「這有什麼,要是我的話,可能做得比他更好。」是呀,你有可能做得比他好得多,那你倒是做啊。

口頭上的瓊樓玉宇還比不上一截剛剛伐過的木頭,想到沒用,做到才算。

考試前一天,如熱鍋上的螞蟻般著急,後悔沒有好好用功,想著如果再給我一天的時間複習該多好啊。可一旦考試結束,又不識得書本為何物了。

看到朋友因為健身而變得健康又自信,便也跟著去跑步。可沒過兩天,便堅持不下來了。

同事因為工作突出被領導賞識,心裡羨慕嫉妒,想著我能做得比他更好。但策劃案還沒下筆,便夭折了。

生活中,到處都有這樣的例子。他們也有目標,也曾經賭咒發誓說要為實現目標而努力,但結果往往都是半途而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