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諾蘭的保溫杯,騰訊新聞十三邀的「墨水咖啡」,智識人群有了新指引:不燒腦,毋寧死!

諾蘭的保溫杯,騰訊新聞十三邀的「墨水咖啡」,智識人群有了新指引:不燒腦,毋寧死!

「騰訊新聞十三邀」試圖帶給智識人群一種超越性體驗。

一、敦刻爾克,騰訊新聞十三邀,隱藏操縱

諾蘭端著保溫杯出現在「騰訊新聞十三邀」的採訪現場,卻沒人敢用對待黑豹鼓手的嘲弄態度面對他。在他面前,那個「唱輓歌的」、「自戀」且「帶著偏見」一夜間成為網紅的許知遠,也變得比平日嚴肅了許多。

「我覺得導演必須極善於操弄人的觀念。真正的問題在於,你電影中的操縱性,是很明顯還是隱藏很深。」正是《敦刻爾克》熱映之時,諾蘭像個娛樂圈的異數,話語和他導演的電影一樣「燒腦」。他隱藏得很深。

和那些附著在時代娛樂表層的造夢者不同,諾蘭服務的是那些在智識上有追求的小眾。他們願意觀賞三條不同時間線攪合在一起的戰爭逃亡故事,也對「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盜夢情境情有獨鍾,更為諾蘭把「蟲洞」和「第五維空間」的細節拍出星際穿越的畫面感而擊節嘆賞……但是諾蘭票房上並不失敗,在任何意義上,他都是商業上最成功的幾個吸金導演之一。

這一點和「騰訊新聞十三邀」有點類似:目標受眾是智識人群,但透過隱藏的「操縱性」,卻總能吸引來海嘯般的觀賞熱情。龐大的人口基數,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以及信息時代的聚集效應,讓對智識著迷的所謂「小眾」群體很容易為了一部電影、一個訪談節目而匯合在一起,他們的絕對數量加起來,也是天文級別。諾蘭的蝙蝠俠票房以十億美元計,「騰訊新聞十三邀」的播放量也動輒數千萬。同樣的流量,智識節目與低幼的綜藝娛樂之間,價值卻有天壤之別。

二、另一極的美麗新世界

「十三邀」和諾蘭其實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滿足受眾的智識需求。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位於金字塔尖的需求是「自我實現需求」。和其他四個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有所不同,「自我實現需求」其實本質上是一種智識需求。

這種智識需求的解決方案,也即將進入一個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新時代。當諾蘭與許知遠談論「電影的世界觀和價值體系」的片段,在互聯網上無遠弗屆地傳播之時,「騰訊新聞十三邀」主創團隊又與Costa深度合作在線下推出了慢閃店,舉辦深夜活動,大家可以一邊品嘗「限量墨水咖啡」,一邊與受邀的嘉賓進行頭腦激蕩。

快節奏時代,現代人的思想空間被工作時間不斷擠壓,像個無法停止的旋轉陀螺。對高端商務人士而言,白天在工作上所向披靡,但更多處於一種失語狀態。在下班後屬於自己的這段時間,他們更渴望換種生活態度,品著咖啡或從容處理工作、或思考人生。

這是「騰訊新聞十三邀」慢閃店和「限量墨水咖啡」試圖帶給智識人群的一種超越性體驗。許知遠帶著「偏見」在線上去碰撞那些時代的領舞者,線下,在深夜咖啡店我們可以繼續就那些瘋魔的話題,展開燒腦的遊戲。這是「騰訊新聞十三邀」徐徐向智識人群展開的舞台,它既供觀摩,又可參與,橫跨線上線下,在這裡,文化將不成為一場滑稽戲,笑聲也不會代替思考。不再娛樂至死,它是另一極的美麗新世界。

三、「喝文化思想」的身份識別

愛思考,有態度。

如果你也於深夜時分,走過深圳一家Costa咖啡廳,你很可能會看到一群人正在那裡熱烈地討論我們這個時代最困惑人的問題。人群背後的牆壁上,有如下字樣:「新品上市:有思想的咖啡,帶著偏見看世界。」旁邊是一個墨水瓶的畫像,瓶身上有一個「騰訊新聞十三邀」的標籤。

沒錯,就是這個墨水瓶里,裝滿了Costa新品的美式咖啡。它是一種態度。在各種「毒雞湯」和「喪文化」主導的快閃茶飲氛圍中,「騰訊新聞十三邀」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喝墨水=喝文化/思想」的身份識別方式。

9月21日23點。深圳市南山區文心五路33號海岸城購物廣場COSTA咖啡館。在「騰訊新聞十三邀」特邀嘉賓黃佟佟、馬立明、汪有以及「愛思考,有態度」的四十多個對智識生活著迷的夜貓子簇擁下,「限量墨水咖啡」以特供飲品的方式粉墨登場。他們討論的是:「社會發展需要技術還是精神建設?」

思想交流,可以是一個各抒己見的過程,也可以僅僅只是靜靜聆聽。這是端著一杯「墨水咖啡」就可完成的儀式。一場有思想的聚會,為一天的結尾賦予更豐富的價值。

耳畔又想起許知遠充滿磁性的聲音:「著迷世界的複雜性與個體之力量,我對技術、速度與娛樂圈的時代存有懷疑,我像個笨拙的發問者……期待自己不斷拓展知識與情感的邊界,我也好奇在時代浪潮中,一些嶄新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正在被孕育,我會帶著我的偏見和期待再次出發。」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對「技術、速度」如此著迷,相比之下,所謂的「精神建設」顯然並非普羅大眾的痛點?

四、「技術生殖」的狂歡時代

答案一定要從生物進化學中去尋找,才符合我們智人的身份。對速度的迷戀很容易理解,在生物進化過程中,速度常常決定了生抑或死。豹和羚羊,都在不斷進化自身奔跑速度的同時,完成對各自物種基因存續的救贖;在人類漫長的狩獵採集生涯中,速度同樣生死攸關。

要知道,在人類獨立演化的700萬年曆史中,農業革命只有大概1萬多年的歷史,在此之前叢林中的狩獵採集生涯,更能決定我們心智上一些本能反應的成分。人類與羚羊或豹子在求生的歷險中,對速度的迷戀並無不同,人類可能在速度之外還要加上對工具和技術的崇拜。

就像生孩子是「自私的基因」在做崇一樣,對速度和技術的迷戀,也變成是深入骨髓的本能意識。一言蔽之,追逐速度和技術,和生孩子一樣都有利於基因的延續,這是我們最大的本能。

就如生孩子是否一定帶來幸福,其實是需要打下一個問號的。但大多數人並不會追問於此,而只是遵循本能的基因衝動和已形成的社會習俗行事。對速度和技術的追逐,同樣如此。我們毋妨命名當下為「技術生殖」的狂歡時代,至於技術和速度帶給我們什麼,大家卻更多隻沉浸在類似於對「四世同堂」和「超生英雄母親」的意識形態亢奮中不能自拔。

技術和速度這個看似最現代的概念,其實更多是源自前現代累積的基因衝動。

並不是說技術和速度不好,就好比表達一下對丁克家庭的尊重,也絕非詛咒兩性生育。在這個意義上,「騰訊新聞十三邀」就像是一個熱眼旁觀的超越者,讓許知遠帶著所謂的「偏見」,去審視我們習焉不察的世界和社會運行規則。

當保溫杯從落寞的黑豹鼓手手中,轉移到「神片之王」諾蘭桌前,它的意涵就穿越「飄著一層枸杞」的中老年標籤,成為「燒腦」的沉思之物。當墨水瓶將傳統的私塾教育與舶自西方的咖啡文化融合在一起,也瞬間具有了可識別的「力量與熱情」(「咖啡」詞源希臘語「Kaweh」,意思是「力量與熱情」)。

在前現代的基因衝動面前,用一杯「墨水咖啡」來保持智識上的清醒。

五、女人排卵期為何不如雌猩猩招搖了?

4萬年前,我們的體質、行為和語言都已是現代人的特徵。那時候,農耕還沒有開始,人類在叢林中,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為了生存,女性甚至進化出壓抑每月排卵的性徵,以避免男性陷入性亢奮的泥沼中,不能愉快地合作玩耍和打獵。所以和那些外陰在排卵期變得亮麗紅艷的雌性猩猩(她們如此招搖發出交配邀約的信號)比起來,人類進化的更快。

這個壓抑排卵特徵的進化,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雖然「自私的基因」將生殖做為天地第一號需求,但有的時候,適當的節制反而更有利於生育和進化。

對追逐技術和速度的基因衝動,似乎也可以做如是觀。或許節制一點,更符合我們進化的未來?

六、「偏見」的正確姿勢

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史無前例。想想看,漫長的狩獵採集時代之後,農耕時代也維繫了大概萬年,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堪稱天翻地覆,但總有數百年的過渡期。現在則不一樣,信息時代用十數年就完成了一次顛覆,而智能時代已經呼之欲出。

在既往時代漫長的發展周期中,經驗和直覺異常重要,因為社會沒有顛覆性的變革,所以經驗總大抵是適用的。一個時代持續的周期越長,基因的適應性就越強,直覺也就越準確。這也是為什麼,多吃了幾碗咸鹽的長者曾經長期就是睿智的象徵,而「保守主義」已經形成了一套嚴密自我證明的理論體系,擁有腦殘粉無數。

現在一切都不同了。快速迭代的變革,讓時代成為了年輕人的天下,長者的經驗常常只是羈絆,因為它屬於舊時代。「小鮮肉」代表這個時代的主流,討好他們成為流行趨勢。任何試圖發起的挑戰與碰撞,都要先自命名為「偏見」,才好有契合大眾情緒的正確姿勢。

但正如我此前所說,適當的節制更有利於進化,對技術和速度迷戀,更多源於前現代累積的基因衝動。所以在變革的時代,看上去有些迂闊的保守主義,其實相當重要。越是在變革的時代,越需要提醒。雖然很可能這個提醒是杞人憂天,但它本身變成了一種糾偏機制,仍然有益於這個社會,避免變革期的動蕩。

七、智識進化的樂趣

更重要的是,從個人主義的視角,這種智識上的碰撞,位於人類需求金字塔的頂端。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它們呈現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的位序排列。

生理需求是最基本也是最低層次的需求,性交和果腹構成它最重要的兩極。在這個基礎上,是對安全和秩序的渴望。再往上,是社交層面的對愛和歸屬感的呼喚。到了「尊重」的層面,則有了更多的佛教所謂的「我執」,它帶有某種希冀不凡和獲得承認的心理。

金字塔尖上的自我實現,在馬斯洛的描述中,更多指向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從進化的維度看,人類有別於其他物種的最鮮明標識,是人類具有智識。智識上的滿足,最容易獲得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感。

這就是諾蘭的燒腦神片,何以帶給擁躉更多多巴胺的激發!無論社會如何變革,智識需求都是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代表了進化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一種價值。人類進化到今天,智識滿足毫無疑問已是頂層需求。

更多的庸眾在附炎大眾狂歡,智識小眾則提供可碰撞的思想。後者就是「騰訊新聞十三邀」、許知遠以及「墨水咖啡」在做的事。做一個庸眾也許並沒有什麼不好,但追逐自我實現的智識之旅,無疑更充滿進化的樂趣。

在最新一期的「騰訊新聞十三邀」中,許知遠問諾蘭:「你曾經說過,你不用電郵,也不用手機,那你如何連接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

諾蘭回答說:「我認為,很多人只是在用這些科技,做很瑣碎的事。只不過用來浪費時間。我很重視什麼也不做的時間,只是思索,思索真正重要的事情。」

就是這樣吧。

咖啡館是個容易讓人傾訴的場所,而深夜,更能刺激人們展開思想交流,熱氣從咖啡杯向上盤旋,每個人的偏見互相碰撞、融合。天亮後、咖啡涼了,又是再次帶著偏見看世界的新起點。

請你在這個深夜,與那些智識的追逐者一起,在頭腦激蕩的風暴中,用一杯「墨水咖啡」浸潤這個耽於感官快樂的乾枯世界。進化永無涯畔,智識的碰撞本就屬於那些更熱衷於自我實現的人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商業文明 的精彩文章:

他曾想拍一部西藏尋找雪蓮的電影,如今卻遭遇車禍

TAG:新商業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