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位老師的成長反思:不拼的人生,哪來真功夫!句句都是掏心話!| 我是教師

一位老師的成長反思:不拼的人生,哪來真功夫!句句都是掏心話!| 我是教師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導讀


憑著一份執著和努力的拼搏,湖北省武穴市師範附屬小學的塗玉霞從一名「生」教師站穩了講台,變成了「熟」教師;




她大量閱讀,走上教育研究之路,最終成長為特級教師和管著三所學校的教育集團的校長……




正如這位老師的感慨:不拼的人生,哪來真功夫。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酷愛看武俠小說,並異想天開的希望能練幾個絕招,過過英雄癮。每晚,我都會用手猛插米缸里的大米,把全身的氣與力集中到中指和食指上。早上,我把兩腳綁上沙袋,直奔家後面的山頭,渴望自己能夠身輕如燕。我家小妹一直就是我最忠實的「粉絲」,她總是在旁邊煽風點火:「姐姐厲害,姐姐好棒!」



結果,你們懂的,二指禪沒有練成,反而讓手指頭受損,外部感染,腫成了蘿蔔頭。當然,我也未能飛檐走壁,不過,倒讓我成了學校的長跑健將,也是驕傲了一陣子。小時候天真無邪的英雄夢,折射出我的精神特質,我對美好的東西充滿了嚮往,並敢於去嘗試,哪怕在他人看來,就是傻冒一個。




或許就是這種執著,工作 24年,事業為我展開了笑臉:特級教師、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等專業榮譽不期而至;出版專著、編教材,發表教學論文,完成國家、省級教研課題等教學成果紛至沓來。常有老師問我:成為名師有無捷徑可尋?我笑著說:

唯一的捷徑就是努力,不拼的人生,哪來真功夫。





1




好老師,應該為了好課堂而不斷塑造自己



練過武術的人都清楚,基本功是修鍊之本。猶如基石,打得越紮實越好。好老師,應該為了好課堂而不斷塑造自己。




1993年,我畢業後分到解放小學任教。不到一個月,當時的老校長廖德貴提出要聽我的過關課。上課時,望著教室後面一大排聽課的老師和領導,我感覺自己慌得快要變形了。大腦眩暈、聲音打顫、腿部發抖,至今我還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堅持到最後的。但廖校長似乎天生仁厚,居然對我的課讚賞有加,還說了一句讓我終身難忘的話:「小塗的課,值得大家學習。」



從那以後我相信:好老師是校長誇出來的。為了不辜負老校長的高看,我跟自己較上了勁。如何改變自己在眾人面前說話膽怯、含糊不清的毛病,必須要有系統的訓練。為此,我訂閱了《演講與口才》雜誌,開始有意識地學習名家的演講技巧。其中有一個例子很是打動我。古希臘有一個辯論家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為了改進發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裡朗讀,迎著大風和波濤講話,後來成為偉大的雄辯家。




這個勵志故事,讓我熱血沸騰,決定仿效。我用水果糖代替石子(練習時候有甜蜜的感覺,多好)放在口裡,每天對著鏡子朗誦文學作品一個小時。但本人天資實在平平,練了一年多,還是未能成「滔滔不絕」式。不過,學校領導仍然不斷把我推向各級講課、演講、知識競賽的舞台,那打顫的聲音慢慢也變得自然而平和。






作為教師,沒有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就好比設計師繪出蹩腳的圖,硬傷!我的字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因為它毫無章法、歪歪扭扭成幼稚狀。我下定決心通過密集苦練,讓它「華麗轉身」。記得1994年暑假,酷熱難耐,同事們都是哪裡涼快哪裡玩去了。而我每天幾乎都要花上四五個小時趴在破舊的寫字桌上,瞄著字帖,照葫蘆畫瓢。幸虧有那個搖搖擺擺的小風扇跟我作伴,才不至於讓汗水濕透本子。




9月開學的時候,領導在全校大會上表揚了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專心練字的「壯舉」。為此,也給我帶來了附帶效應:從那以後,學校政教主任所有投出去的稿件一律由我親自謄寫再寄出去。據主任說,經我謄寫的稿件中稿率高於以往,是不是有我工整字跡的功勞,不得而知。




我清楚,教師最重要的看家本領是備課和上課。為了讓自己這位「生」教師趕快長「熟」,我成了「名師模仿秀」。

每次備重點課時前,就在各種期刊上找名師教案,看一節課,結合自己理解備一節課,現炒現賣接著上這節課。

備課時,我常常會自問自答:目標問題----你打算這節課讓學生獲得什麼?效率問題----你打算用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方法問題----你打算怎樣讓學生獲得?



這個時期,我的專業發展主要就是做兩件事:想方設法改掉我的缺點,千方百計提高教學質量。



2




成為研究型教師,


是讓我們獲得事業價值感的最佳途徑



一個拳手如果已經掌握了本門武術套路,就應該主動亮招,不時與同行切磋,不斷向高手請教,逐漸提高武藝。教師的成長亦是如此。




這麼多年在小學上課,我的教學成績讓同事們羨慕。但是,當教師就是每天上上課,給差生補補課,取得好成績嗎?這樣的工作價值在哪裡?我迷茫過,苦悶過,我真心不希望自己僅僅就是教書匠。




2005年3月我被選派到湖北省教科所做訪問學者。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時間,但一個嶄新的世界,展現在我面前。從此,我走上了一條飽含艱辛但又蘊藏著無數驚喜的研究之路,也讓我養成了兩個終生受益的習慣。




第一,自覺寫作的習慣。

湖北省基礎教育首席專家葉平所長給我們訪問學者上的第一節課就是讓每個人建一個博客,並要求我們經常寫反思。他引用了葉瀾教授的話: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

因為優秀教師的成長模式=教學過程+反思。

這種理念極大的衝擊著我的大腦,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我由原來的隨性記錄變成了有意識反思。




原來在工作中,我常常有靈感閃現的瞬間,也有為自己的某一個教學精彩設計而歡欣鼓舞的時候,但是,時間一長,就忘得差不多了。有了博客後,我開始堅持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及時地記下來。為了鼓勵自己堅持,在開博的時候我寫了這樣一句話:書為心靈添羽翼,勤敲鍵盤寫人生。我想,當年過花甲之時,翻開自己的博客,細細品味著我現在記下的一點一滴,豈不是人生最大的精神財富?所以,欣欣然中,我伴著博客一起成長。」如今,我的博客已經達到了1900多篇,所有發表的文章均出自這裡。







第二,做微課題的習慣。

一線教師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研教學之困,探科研之法,做些「為了學校,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的草根研究。

「訪問學者」學習結束後,我把老師們平常反映的教學困惑、問題梳理成教學微型課題100個,比如:集體備課如何集智,如何調動學生髮言的積極性,即時評價如何做到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等等。

在「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推進過程中,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成為研究型教師,是讓我們獲得事業價值感的最佳途徑。



3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


做得再多也不會覺得累

經歷過歷練的好手,雖博採了百家,但難以融為一爐,到了一定階段,他要參考大量的各門各派的打法,然後在眾家的基礎上悟出自己得意的東西,經過千錘百鍊後,自成體系。一位有獨到教學風格的教師,必定是經歷了模仿、獨立再到創新的過程。




我常常問自己:我有自己的路嗎?我該如何鋪就自己的路呢?




慢慢地,我摸索到了自己想走的一條路:讓學生學真數學,做真思考,也就是原汁數學,即讓學生用數學眼光發現問題,把握數學的本質,形成真正的數學素養和能力。引導學生經歷生活到數學的對接,在自主、多樣化的體驗過程中,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2011年,我在北京師範大學參加湖北省中小學教師卓越工程培訓,深入北京朝陽區實驗小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了解到當前小學數學最新理念和教學實施模式後,我又確定了原汁數學的內涵:數學原型是生活和經驗,數學原委是建模、用模,數學原理在數形之間,數學原本是抽象、轉化和推理,數學原則是嚴密有理。形成了原汁數學的教學模式:「五入」新授課的基本模式,「四步」作業課的基本模式,「結構化」複習課的基本模式。







前些日子,有人問我:「你現在已小有成就,為何還要如此辛苦地做教學研究呢?」我笑著說:「辛苦是相對而言的,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得再多也不會覺得累。這輩子,不論身份如何改變,不論角色如何轉移,但教師、教學我是丟不了了。」




生命是用來攀登的,不拼的人生,自己都不會喜歡,所以且行且努力。







文章來源 | 人民教育。作者:塗玉霞(系湖北省武穴市師範附屬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 | 齊曉君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就給小編點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花樣校服秀來啦,看看別人家的校服,美翻天! | 直播預告
孫儷:一流的父母,從不做孩子的差評師 | 育兒
敲黑板!這6點,事關你的孩子快不快樂!現在看了就不晚 | 特別關注
早教前沿:什麼是性格養正教育?什麼是遠見的智慧投資?答案都在這裡! | 推薦
44個問題的神回復,覺得有道理的就講給學生吧! | 趣談

TAG: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