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齊白石第一位入門弟子:白天學畫,晚上拉洋車,同學贈名「苦禪」

齊白石第一位入門弟子:白天學畫,晚上拉洋車,同學贈名「苦禪」

有人曾說:苦難是一種財富,苦難可以磨練人的意志!此話雖然不假,但在現實生活中,苦難往往成為一個人頹廢的枷鎖,是一個人失敗的標配,是一個人停步不前的客觀原因。

對於普通老百姓、普通青年而言:苦難,是上天讓我註定平凡啊!

李苦禪與兒子和夫人

貧窮是苦難的常見形式。俗話說「人窮則志短,志短則無能」,一個人想要突破貧困的枷鎖,就是非常考驗意志的事。要突破貧窮對自己理想的枷鎖,是每個有志之士必然考慮的內容。本文的主人公李苦禪,就是一位苦到根的大名人!

李苦禪,原名李英傑,後改名「李英」。他的家庭很窮,吃飯、穿衣都是問題。儘管現實條件如此,李英並未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1981年,李苦禪與兒子李燕

在很小的時候,李英就立志以畫為事業。那時,李英為了學畫,總是懷揣著冰冷的的饅頭,為一個點劃問題,去向當地的畫家請教。為了學畫,李英跑遍了家鄉方圓百里,拜訪了當地許多畫家。十六七歲的時候,他考入省立二中。當時,李英作畫的主要題材為荷花、貓、雞、鶴等,尚沒有脫離稚嫩的功底。

雖然個人技藝有很大的提升,但他總還是不滿足。

1922年,李英考入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西畫系。

當時家庭已經無法給他湊足學費。李英為了不讓自己輟學,白天上課、晚上兼職拉洋車,他不在乎炎炎夏日、或者三九寒冬,只要有生意,文從沈夢了解他就從新街口一直拉到觀音寺。拉一次車才掙五個銅板,幾個月下來,賺的錢勉強湊夠了上學的費用。李英還是買不起筆和紙,他就撿同學扔掉的廢紙和鉛筆頭來練習。

短短的日子裡,李英的繪畫水平提升。他的同學林一廬(又記「林一盡」)看見了他的畫,大讚:好作品,好作品,不錯的寫意畫!

林一廬記起李英艱難學畫的日日夜夜,又看到他現在出色的繪畫作品,忽然來了靈感,提筆寫下了「苦禪」二字。「苦」代指李英生活艱辛,「禪」預示著作品中蘊含的「禪意」味道。兩字組合,頗能精準的表現李英當時的生活狀態。

看到、聽到這個名字,李英興奮地說:說的真好,說的真好,以後我就叫李苦禪啦!

這個名字,李苦禪用了60年,直到生命終了。時光荏苒,他的同學有什麼作品?已經很難查到。但李苦禪無疑成了藝術大師。現在,幾乎很少有人會知道李苦禪曾經的名字了!

看來,人的適合自己的名字,有時候純粹是意外得來!

自從改名之後,李苦禪的繪畫技藝進一步提高。

李苦禪和齊白石

次年,李苦禪拜師齊白石,成為齊白石有據可查的第一位高徒!畢業後,李苦禪應聘為師範老師,生活漸漸步入正軌,不再為衣食而煩憂。

李苦禪終於不再那麼「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圈 的精彩文章:

同榜狀元、榜眼、探花書法欣賞,專註的書寫態度令今書協會員汗顏
齊白石小女兒、「齊派」代表畫家齊良芷國畫作品欣賞
清末忠臣袁昶:穿官服被斬菜市口,好書法流傳上百年!
齊白石一幅畫兩塊銀元賣不掉,陳師曾:我該特別幫助這位鄉下老農!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