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我的窯變釉瓶底怎麼是坑坑窪窪的,這是傷嗎?

我的窯變釉瓶底怎麼是坑坑窪窪的,這是傷嗎?

在日常的古玩交流活動中,總有新入門的藏友會來問老藏友一個問題:「我的清中晚期的窯變釉瓶,底部總是那麼坑坑窪窪的,是不是傷啊,看著上面挺好的。」這時老藏家往往會告知,這是一個特殊的工藝手法——敲底。

對於敲底的這一說法,往往只聞其稱,不知其具體製作的特點。其實窯變釉的燒造就是突出一個「變」字。窯變釉是雍正朝仿鈞窯時景德鎮創新的品種,以雍、乾二朝製品為佳,釉色以紅為主,交融流淌著天藍、月白、綠、褐等雜色,猶如火焰般萬紫千紅,其中偏紅的稱「火焰紅」、偏藍的稱「火焰青」。一類以紅為主,局部有黃、月白等窯變花釉,時代越晚窯變花釉的其他呈色越少,間雜淺青的黑色或微泛胎白色。另一類則為上述的火焰紅或火焰青,通體釉色雖呈有一種主色調,但窯變的月白、天藍、紅等色澤融溶一體、五光十色,這種釉色道光後基本不見。而在窯火下,器物身上的窯變釉往往會在變化之中產生流淌,在雍正及乾隆朝控制較好,到了乾隆以後,由於國力的衰微,窯變釉的製作日趨沒落,逐漸便有了垂釉較多,需要「敲底」者。

清中晚期 窯變釉罐底部

直至解放後,景德鎮成立了以燒顏色釉瓷器的建國瓷廠,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依舊延續了傳統的工藝,採用了敲底的特殊工藝。

70-80 年代景德鎮建國瓷廠窯變釉瓷器底部

下面小編帶各位藏家來看一下窯變釉敲底的工藝究竟是如何誕生的。(以祖傳窯為例)

墊餅

在經過泥料、器型、修坯、施釉一道道工序之後,裝入匣缽入窯之前還有一道特殊的工藝,專門在坯底部墊一個泥巴做的墊餅。

不要小瞧了這一個不起眼的墊餅,它可是為瓷器的燒製成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方面釉是流動的,釉水非常肥厚,因此在燒窯時會往下流,流到墊餅上;

另一方面這個泥巴墊餅還為了防止瓷器底部在燒完窯後,粘住匣缽,起到保護匣缽的作用。

在經過1300多度高溫的燒制後,墊餅和瓷器底部捏合的很結實。

這個時候就到了最關鍵的工序:處理瓷器底部。

「火煉刀」

專門的工匠先用傳統的「火煉刀」,也就是手上拿的鐵錐,將瓷器底部周圍突出來的部分一一敲掉,這時候的瓷器足底為假足。

切割機

然後再利用現代技術切割機,經過時間的慢慢磨練把假足處理掉,真足也就顯露出來了。

老師傅

柴窯瓷器的敲底,是整個陶瓷製作過程中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需要耐心、最細緻的一步,稍有差池之前的心血便會功虧一簣,因此敲底師傅的選擇是馬虎不得的。

景德鎮祖傳窯的工匠師傅便是一位有著二十多年經驗的老師傅,一把火煉刀,一台切割機,在他的手上彷彿有了生命一般,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精湛的技藝,精心將一件件瓷器慢慢打磨,把祖傳窯陶瓷最美好的樣子展現給世人,將陶瓷的文化價值進一步升華。

本文為槍王之王原創,圖片採集自網路,轉載請署名

典藏拍訊 .guwan19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FXB詹劍飛 的精彩文章:

雨花奇石——紅色錦魚
清代瓷器的重要特徵
《東方尋寶》第六季:從漢代帶翅玉豬龍探索高古玉市場前景
古玩藝術品收藏:當眾人恐懼時 我們可以貪婪
你丟掉的垃圾紫檀,別人一玩價值竟然翻了10倍!

TAG:DFXB詹劍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