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心臟專家的「4周強心計劃」,會養生的人都悄悄記下了……

心臟專家的「4周強心計劃」,會養生的人都悄悄記下了……




心臟好比人體發動機,身體所有的功能,都需要心臟泵血來維持。但它又是最容易「受傷」的器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臟疾病,每年無情地奪走幾十萬人的生命。






心血管疾病如今已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呵護心臟需趁早。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綜合美國《預防》雜誌的報道並採訪相關專家,總結出一套「四周護心秘訣」。只要每周堅持一個小改變,持之以恆,就能將護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受訪專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 陳秀

中日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臟內科主任醫師 曹啟富




第一周


讓身體動起來






1


每天步行10~20分鐘


美國一項全國性的調查發現,不少人把忽視心臟健康歸結於沒時間。實際上,只要每天抽出10~20分鐘快走,長期堅持下去,對心臟就是一種關愛。




法國居里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為期5年的觀察,發現快走可以增加體內「好膽固醇」,而這種物質是血管的清道夫。




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懷特博士,更是將走路寫進給心臟病人的處方中。


  

2


健身計劃里加入力量訓練


練就強有力的肌肉,不僅讓身體強健,還能幫助身體消耗更多熱量,使血糖和膽固醇保持正常水平,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做力量運動,不用專門去健身房舉重型器械,閑暇時做做俯卧撐,或拎兩大瓶飲料做小臂彎曲,甚至適當爬樓梯都能起到護心作用。



3


早上起床做拉伸


日本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人常做拉伸運動,患動脈硬化的風險減少三成。拉伸的動作能舒展身體、活動筋骨,增強血管周圍肌肉組織的彈性,保持血管的柔韌度。




每天起床前先伸個懶腰,把雙臂緩緩伸到頭頂上方,雙手交叉,利於促進人體血液迴流。之後可以做5~10分鐘的拉伸運動,如壓腿、展臂、雙手置於頭後等。




空閑時可以轉轉腳踝或踮踮腳尖,也能起到拉伸肌肉的作用,但應注意,伸展前要揉搓一下關節,拉到肌肉有酸疼感時就應停止。


  

4


選擇有氧運動


慢跑、跳繩、騎自行車、太極拳、游泳等有氧運動是鍛煉心肺功能的最佳方式。此類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身體攜氧能力,長期堅持,還有助於降血壓。




不過,鍛煉靠「心血來潮」可不行,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並長期堅持。同時要確保「天時地利」,不要在烈日當頭或天寒地凍時外出鍛煉,飢餓時或飯後一小時也不宜運動。


  


第二周


把飲食管起來






1


好早餐是護心開始


早餐中加一些橄欖油和純果汁,更利於保護心臟。研究發現,每天攝入2克橄欖油,連續2周後,總膽固醇水平可降低10%,心臟病危險隨之降低20%。




拌冷盤時可以放點橄欖油,或將其抹在麵包和饅頭上。




橙汁富含葉酸,可降低與心臟病發作相關的氨基酸——高半胱氨酸水平,而葡萄汁含有抗氧化劑黃酮類物質和白藜蘆醇,可預防動脈血栓形成。



2


來杯綠茶


綠茶富含多種強抗氧化劑,可降低血壓和膽固醇。




綠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較高,能有效防止維生素C氧化,促進維生素C在體內的利用,並含有鉀、鈣、鎂、鋅、氟等微量元素。




每天可沖泡4~6克茶葉(相當於2~3包袋泡茶),泡茶時最好用礦泉水而不是純凈水,因為礦泉水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微量元素。



3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


多項研究表明,膳食纖維素攝入越多,患心臟病的危險就越少。




平時應多吃全麥、燕麥做的全穀物食物,炒菜時增加豆類比重,每天至少攝入25~35克纖維素。它們能降低體內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水平,其降低1%,冠心病的死亡率就會下降2%。




筍、青菜、冬瓜、茄子、豆芽、海帶、洋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像「血管清道夫」,是心腦血管的最愛,可以加入菜單中。



4


吃點堅果


心臟病患者怕脂肪和油,但含有「好脂肪」的堅果卻是心臟的救星。




《英國醫學雜誌》刊登的一項對8.6萬名女性進行的調查發現,每天吃20克堅果的人比每周吃少於5克堅果的人,患心臟病的幾率要低35%。




因為榛子、核桃、杏仁等堅果類食物的脂肪酸含量極為豐富,能調節血脂,美國心臟學會已經將堅果列為「護心食品」。




《加拿大食物指南》建議,每天吃堅果的量應控制在30克以內,最好吃原味堅果,加糖、巧克力、鹽等調味料,會抵消堅果的保健功效。





第三周


讓心情好起來






1


多和人打交道


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在30年間跟蹤了2000餘位男性後研究發現,性格內向的男性死於心臟病的幾率要高出50%,而性格開朗、喜歡社交的人往往更容易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




研究同時表明,平時多參與社交和志願活動,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能豐富精神生活,並降低心臟病危險。



2


向親友吐苦水


憤怒等不良情緒是心臟殺手,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因此當遭遇挫折打擊、精神壓力太大時,一定要想辦法釋放出來,憋在心裡只會「發酵」惡化。




這時可以向親友傾吐心聲,就能大事化小。




每周至少與家人共進一次晚餐,跟親友發「我很想念你」的郵件、簡訊,聽音樂、種花草等,都有助於調養身心。



3


沉思冥想解壓力


《美國心臟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沉思冥想能大大降低高血壓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研究人員對202位平均年齡在72歲的高血壓患者,進行了長達18年的跟蹤調查後發現,練習沉思冥想的患者,動脈壁厚度明顯縮小,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未練習者要低30%。



4


讓伴侶也開心


大量研究證據表明,美滿的婚姻可以減少得心臟病的幾率,而不良的婚姻關係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和血管痙攣,因此維持和睦的夫妻關係非常重要。




美國研究人員調查發現,每天開懷一笑可以明顯提高患者體內「好膽固醇」的水平,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平時夫妻雙方可以一起做飯、打掃衛生,「家」的意識重了,婚姻才會幸福。


  


第四周


讓生活變起來


  




1


換個睡覺姿勢


心臟病患者最好採用右側卧位;睡覺時,可以適當墊高下肢,使其稍高於心髒水平位置,這樣有利於身體微循環的改善。




充足的睡眠時間也很重要。《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中年人每晚多睡1小時可以使冠狀動脈鈣化(心臟病主要誘因之一)危險降低33%。




而睡眠不足會導致人體釋放更多的應激激素,增加動脈炎症幾率。



2


開始關心牙齒


台灣研究人員在美國心臟協會奧蘭多年會上宣布的一項新研究表示,每年接受至少一次專業牙齒清潔者,和從未接受過專業牙科護理的人相比,其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降低近1/4,中風的幾率減少13%。


  

3


放慢生活節奏


忙碌的安排會增加心臟病患者的發病風險。




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人最要不得的就是著急、上火、緊張、焦慮,交感神經會過度興奮,使得血壓升高,導致冠狀動脈痙攣。




因此,應該給自己列個日程表,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而且做每件事前後,都要預留出足夠的時間,保持心平氣和的精神狀態。▲





本期編輯:王曉晴  



 


近期熱門文章




據說,飯後有這7個習慣的人,身體都不會太好


血管堵沒堵,摸這裡就知道!附6招讓血管變乾淨


什麼運動最減肥?一張「熱量消耗表」告訴你真相


@上廁所喜歡玩手機的人:你的7個器官正慢慢受損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安東尼:因威少選擇雷霆 讓我打4號位完全沒問題
安慶之戰:決定湘軍成敗的一戰,曾國藩用最笨的辦法打贏了
歐冠提醒:拜仁中後場不整 鋒霸萊萬5場貢獻6球
秋天吃藕最養人!嘗一口最平價的滋補上品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