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索UFO飛碟的動力系統下篇

探索UFO飛碟的動力系統下篇

3、飛碟動力系統的研究概況與展望

(1)、離子發動機

A、銫離子發動機在反應堆中當銫蒸汽通過灼熱的鎢柵擴散時,使銫原子變為離子射向反應堆尾部而獲得推力。美國某公司曾研製過這種袖珍型發動機,它像枚戒子,輕可手提,能從太空平台起飛,雖然它僅提供0.5公斤的推力,但當進入太空後即可達到每秒好幾百公里的速度,到達火星只需17天,要去海王星或冥王星也不難。

B、汞離子發動機德國科學家約瑟夫.弗來辛格和霍斯特洛布設計,將汞加熱成蒸汽引入電離室使其電離,汞離子在磁場作用下帶上正電荷,即以100公里/秒的速度噴出以獲得推力,可以在3年內到達冥王星。

C、氣體——等離子體——離子發動機1966年10月前蘇聯發射了一個電離層站,系用冷凝器使氫或氮連續放電並加溫,使之成等離子體,再通過磁場加速後噴出而獲得推力。從以上情況看,這類發動機的速度不夠高,只能作近地空間飛行之用。

(2)光能發動機德國物理學家布爾克哈特海因姆認為增加或消除地心引力都是可能的,並從理論上解決了電場與重力場可相互轉化的問題,1969年7月1日他以切實可行的方法向人們展示他的裝置,在其中使光能變成發出磁力和重力能。由於光能在宇宙不難獲得,因此這一發明很可能成為未來星際飛行的一種方式,但不清楚的是,光電的能量轉換效率不高,據此能否提供足夠的動力以實現星際飛行尚待探討。

(3)電磁流體力學原理法國科學家皮埃爾.珀蒂認為飛碟是利用電磁場流體動力推進的,即超強磁場使在飛碟前方的空氣電離成真空,大氣壓力推動飛碟前進,其速度之快就如在真空中滑行,如此就不產生衝擊波,沒有聲音,也在存在空氣摩擦和熱障問題,如使其頂部形成的大氣浮力與其重量相等,即可使飛碟懸停。飛碟所過之處經常出現工廠停電,汽車熄火等現象,這正說明飛碟具有強大的磁場。

(4)虛質量原理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知,設物體的靜止質量為m。,則其運動質量m與速度ν的關係為當在亞光速0<ν<c時,有m。<m<+∞,即運動質量m總是大於靜止質量m。並隨著ν的增大而接近於光速c時,引起質量m的無限增大,這表明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其運動速度ν以光速為上限,永遠不可能達到光速,更不可能超過光速!現在要想實現星際飛行試問:宇宙間有沒有超光速運動的物體?其次,怎樣使飛碟實現超光速運動?為此先看,在實際觀察中,1973年澳洲科學家通過連續觀測和研究,發現的確有超光速運動的粒子存在,叫做「快子」,其速度以光速c為下限(這豈不與上述矛盾?不!因為上述是指「有質量」的物體,而在宇宙中確實有些物體在靜止狀態時沒有質量,比如構成所有電磁輻射的基本單位的光子,引力的基本單位引力子以及中子等) ,其次,從理論上為了把上述公式推廣到超光速ν〉c的範圍(但又不與亞光速ν〈c時的情況矛盾),當取ν〉c時,m為虛數(即把物體的質量由原來的實數範圍相應地推廣到了複數範圍),叫做虛質量,這就是快子。快子的特性為,當其速度越慢,則其能量越大,如給快子一個推力使其能量加大,其速度反而會減小,如所給推力無限增大,其速度將趨近於光速而以光速為下限,反之當其能量越小,其速度反而越快,即在快子的運動方向給一個阻力,如通過阻滯介質以削弱其能量,其速度反而會增大,直到其能量完全消失,其速度將接近於無窮大!據此可見,如能設計出一種轉換裝置,把飛碟及其負載的每一個亞原子粒子全都轉變成快子,即可在一瞬間飛出去而不需任何加速,其速度比光速快很多倍,並可通過調節其能量來控制速度大小用不了幾天就可飛到另一個遙遠的星系,在那裡不需任何減速,再通過轉換裝置把光子轉換成亞原子粒子,最後再還原成原來的飛碟及其負載,上述情況聽起來簡直是不可思議!但據《新民晚報》1998年1月17日報導,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實驗物理學院的科技人員,通過一個光學儀器控制盤把處於量子狀態的光子不藉助於任何媒體傳輸到另一個光子,初步完成了「遠距離傳物」(即把物質轉變成光子迅速傳送到遙遠的目的地,然後再重新轉變成原來的物質)的實驗,值得重視。

(5)虛速率原理對上述公式我國學者李正桐從另一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討,認為要想使物體的運動質量m變小,可把運動速度取成虛數νi,即虛速率,則有:這時即得到運動質量m比靜止質量m。還小,並且當ν越大,則m越小。據計算,當取νi=479ci時,即可使飛碟在空氣中飄浮,並使飛碟的急加速和「直角」轉彎等現象也得到合理解釋,這些都和常規飛行器相似。為了搞清楚物體在虛速率條件下的運動狀態,以上式代入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E=mc2有可見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其能量E也越大,但當ν=0時,E 。=m。c2,即這時仍有相當大的能量,既然有能量,就表明它必然處於某種運動狀態,但因為這時的宏觀運動速度為0,則E。=m。c2表達的應該是物質內部微觀運動的總和。又當速率為虛數時,所對應的能量E的數值比E。更小,可知虛速率表明物質內部運動規模的減小,這個變化究竟發生在哪一個層次尚不可知,但總可以據此認定虛運動表徵了一種新的物態,從能量的觀點看它應比固態的內能更低,因此如能搞清其原理並實現虛速率飛行,即可使飛碟運動質量m很小,則不難實現懸停,急加速和「直角」轉彎等高難度飛行。

(7)反物質反應堆與光子火箭1955年德國科學家歐金.桑格爾發表《光子火箭力學原理》,並稱利用光子火箭可以完成銀河系最遙遠地區的飛行。其原理是在反應堆里使反物質與正物質接觸而湮滅轉化為光子,即按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E=mc2轉化為驚人的能量(如1克反物質與1克正物質相互碰撞而湮滅時能釋放出高達5×107千瓦小時的巨大能量,這相當於世界大水電站12小時發電量的總和),以光子流的形式噴出。據報導,美國從回收的飛碟中發現的反物質反應堆是有足球那麼大的簡單裝置,能產生出想像不到的強大能量,並能突然起飛或停止,對乘員都沒有影響。從長遠看,反物質所釋放的能量大大超過核裂變和核聚變的能量,而且沒有核燃料的污染問題,因此對實現星際飛行是非常理想的能源,但是當前的困難是反物質非常稀少,據1996年報導在歐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實驗室里首次發現反物質,但也只存在了1/400億秒,這說明反物質非常的難得,更不要說是生產出來了,其次由於它和正物質一接觸就會發生劇烈的爆炸,因此如何貯存?還有尾部的反射鏡如何能承受強大的光壓和50000-250000K的高溫等問題現在都無法解決。

(8)時空場共振理論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艾倫.霍爾特認為時間是能量在時空中高頻振蕩的結果,宇宙間各個時空點的性質取決於該點能場的結構特性。即取決於該點磁場,電場的時空局部結構及與引力場之間的結合特性。而且宇宙中各時空點還有其確定的能量流動特性,它可以用一組諧波來描述。如果在A點能用人工方法產生一定的諧波結構使它與遙遠距離的B點處的諧波結構特性相同,則在兩點之間就會產生共振並形成一個時空隧道,飛行器循著這個時空隧道在瞬間就能由A點到達B點。這種理論巧妙地利用了宇宙力場的特性,使飛行器能自動趨向目的地,而無需耗費巨大能量就能實現極遠的星際飛行。其關鍵是飛行器必需產生適當的能量形態,以使其滿足選定的時空點的諧波結構特性。在國外已設計和在實驗的時空場共振推進飛行器是通過自由電子激光系統產生一定的能量形態,再以氫磁性波體系進行精調,以實現預期的諧波結構。有人預料如果取得成功,就能使地球人即使要想到幾百萬光年以外的某個星球去,也方便得就像轉換電視頻道開關一樣,因此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星際飛行方式。

(9)靜態磁能技術與反重力技術我國科學家劉忠凱從事飛碟研究多年,勇於突破舊的理論框框,大膽探索,取得可喜成果。如:在電磁型靜態磁能裝置中,只要人為地破壞電動勢的平衡,即可使輸出能量大大高於輸入能量,它的主要特點是,首先它拋棄了機械轉動的落後形式(用微觀運動代替宏觀運動),因此它沒有運轉部件,不會出現機械故障,當然也就不需要「修理站」,其次它不需要自帶燃料,也不需要由外界供給能源,當然也就不需要「加油站」 ,只憑反能量守恆定律就能從本身獲得無盡的動力,以提供無限的續航能力,這是它最突出的優點。反重力技術是研究如何人為控制以實現任意改變物質質量的技術。反重力場是一種特殊的物理場,它除了可使物體質量發生變化外,還可產生一系列奇特的物理效應如引起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改變物質的物理或化學特性等等。據此劉忠凱進一步研究確定,反重力技術與靜態磁能技術的有機結合,即可製造出以超高速飛行的新型航天器,因此飛碟很可能就是一個可以發出了強大低頻正弦信號的特殊振蕩器,這是飛碟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方,即不在於它如何複雜和高深莫測,而恰恰在於它過於簡單,簡單到令人疑神疑鬼,不敢相信的程度!作者認為這是利用電磁能量作為動力的最理想的方式,值得特別重視。

(10)愛因斯坦——羅遜橋理論現代科學家研究證實,當一顆恆星爆炸並坍縮時,其坍縮力和處於坍縮中的殘餘物質的質量將會聯合起來把亞原子粒子擠到一起壓碎並使之無限地坍縮,其體積趨近於零,而其密度則趨近於無限大,它的巨大質量所產生的引力,大到使其周圍的一切物體都被它吸引進去,無法逃脫,甚至連光也不例外,這就好像是宇宙中的一個吞噬任何物體的「無底洞」,叫做「黑洞」。又因為黑洞本身是一個星體,所以它也同樣具有星體的一般規律——自身旋轉,這使得落入黑洞的物體完全有可能從別的什麼地方被擠出來,使物體轉移的這種方式,很可能在很遙遠的距離上(甚至幾百萬乃到幾十億光年)和時間上(如相距幾個世紀)在很短暫的時間裡完成,這種轉移完全不受光速的限制,也不存在消耗巨大能源和經歷漫長時間的問題,宛如通過隧道或橋樑一樣,在本世紀三十年代愛因斯坦及其助手羅遜曾對此提出過理論根據,所以把這種通道叫做愛因斯坦— —羅遜橋,因為在宇宙中有很多黑洞,飛碟在作星際飛行時完全可以利用這些黑洞,即從A點進洞,幾乎立刻便從幾十萬光年之外的B點出洞,然後經過一段空間的飛行到C點進入第二個黑洞,又幾乎立刻便從幾百億光年之外的D點出洞,依此不斷進行,這樣飛碟完全可以在常短暫的時間內,從宇宙中一個星系的某個星球到達另一個星系的某個星球,這就好像是我們在北京的天壇要想去游頤和園,需要在事先了解去頤和園的交通路線,再換乘幾次公共汽車一樣,為此地球人就得繪製一幅詳細的「宇宙交通路線圖」,精確標明每一個黑洞的進口和出口位置,以供我們外出作星際旅行時備用。這種理論聽起來實在叫人感到太玄乎!為此我們不妨看看在兩個案例中發現的情況:

A、墨西哥青年農民安東尼奧.阿波達卡自述在1953年10月9日曾在飛碟上作客並訪問飛碟故鄉的經歷。他們完成這一旅程僅用了4天多的時間,當他為飛碟的神速而驚異時,問及為什麼能飛得這麼快?是用哪種動力?外星人說:「你可曾注意到河裡的船是怎麼順流而下的嗎?我們的做法多少是一樣的,在星球與星球之間存在著電磁流和能流,我們的飛船就靠這兩種東西來滑行,速度之快你難以想像」。

B、1973年11月3日南美洲著名飛碟專家卡斯蒂略受邀登上飛碟參觀駕駛艙,看見有一個巨大的電子中心控制台,有類似電視機一樣的熒光屏,電紐和操縱桿等,還有一張點線縱橫的「電子宇宙圖」,其上標有各個行星和人種的分布位置,地球被標在圖的邊沿上小得像一粒芝麻。飛碟乘員說,他們來自金牛座的昂星團,距離地球410光年,他們能以很短的時間來到地球,又說在宇宙存在著「星際飛行走廊」,它可以縮短星際之間和星球之間的距離,這種走廊可以分為幾類,並已用密碼分別編號,在這些走廊中似乎有某種能存在,飛碟一旦起飛也能釋放出這種能,使它能以「思想的速度」飛行。當我們最初看到這兩個案例時,對所謂「星球間的電磁流和能流」還有「電子宇宙圖與星際飛行走廊」似乎也感到莫明其妙,但是現在當我們回頭再看看愛因斯坦——羅遜橋理論恰巧與上述兩個實際案例中外星人對飛碟飛行原理的簡單說明在思路上如此不謀而合,這難道完全是偶然的嗎?作者認為,這實際上從一個側面證實了愛因斯坦——羅遜橋理論絕非是痴人說夢!綜觀以上10種動力系統可知,有的屬於研製新型發動機(如(1,2,3,6,7)),有的屬於開發新的能源與動力裝置((2,6,7,9)) ,還有的則屬於探索新的飛行原理((4,5,8,9,10)),這與傳統的物體飛行原理沒有任何共同之處!雖然有的已有實驗結果,但絕大部分尚處於理論階段,要想使之轉化為實際的技術成果以實現星際飛行,還有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要作。對此首先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在飛碟研究中的先驅者們為我們開拓了前進的方向和道路,其次剩下的漫長道路要靠我們大家自己來走,中國人在科學技術領域中施展拳腳的潛力並不比西方人差!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奮勇前進,完全有可能在飛碟研究上比西方領先一步取得成功!

轉載:ufo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五次元地球 的精彩文章:

1947年羅斯威爾飛碟事件100%正品保證碰撞場景
2017年3月現在的美國海軍測試新技術噴氣式戰鬥機
俄羅斯飛船通過維度門戶從地球旅行到土星!

TAG:第五次元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