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盤點世界五大盔甲,有的外形奇葩,中國的相當帥

盤點世界五大盔甲,有的外形奇葩,中國的相當帥

盔甲在古代戰場上作為一件防護身體的兵器,必要的時候能救命。所以頭盔的設計必須是經過多種考核才能搬上戰場。在古代眾多的盔甲中,可以稱得上好盔甲的首先要堅固實用,畢竟要上戰場,而且還要裝飾精美。下面小編就來簡單的介紹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頭盔。

哥特式鎧甲

哥特式鎧甲,中世紀最著名的騎兵鎧甲之一。遮蓋全身的哥特式鎧甲重量也只有25公斤,關節部位和肩甲裡面不再使用鋼片,使得四肢的活動空間更大。出於保險的目的,甚至還會使用護腋甲來保護腋部。

德國人所製作的哥特式鎧甲的另一特徵是在鎧甲的表面都敲有棱條來加強防護效果和減重,而這一做法在後來的馬克西米利安式鎧甲上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然而為了殺這些穿戴厚重鎧甲的敵人,騎士們必須採用細劍直接攻擊脖子,眼睛等鎧甲防護不到的部位的方法。

米蘭盔甲

米蘭鎧甲作為歐洲鎧甲的代表作,線條圓潤、造型也很漂亮。米蘭盔甲的左手被人稱為「盾之手」,發揮著防禦的作用。因此,要想製作出更完美的盔甲的話,就需要考慮各個部位的實用性。例如,穿上了盔甲後就不再需要盾牌,所以有必在關鍵的左胸部位增加厚度,起到盾牌的作用等等。

不過,如果長時間地舉著笨重的槍右手會酸痛而無力。於是,新的盔甲在胸部與護胸部右處添設了一個掛槍用鉤。別出心裁的是其盔面設計,其面光滑的線條有效地削弱了弓箭的力量,這樣弓箭便難以射入人體。

印度鎖子甲

印度鎖子甲,戰場上用作護身之用的鐵練衣,製作起來耗時耗力,每個小鐵圈都必須在接合處捶平並使之重疊,然後鑽洞,再扣上柳釘以避免脫落。

一件印度鎖子甲有大小鐵圈約17000多個,重約18公斤。穿上打起仗來,比較笨拙,而且在作戰時,鏈錘、弓箭、尖劍和矛鉤等但凡尖銳的利器都可以對付鐵鏈衣。

胴丸

胴丸主要由系肩的押付和高紐、主體胸板和身甲,以及腰下草摺和菱縫板所組成的,胴丸剛出現的時候,作為下級武士的裝備,由竹、皮質而制,多為粗製濫造的產品。

等到了鎌倉時代,部分上級武士也穿上了輕裝胴丸。不過,他們要比下級武士的胴丸更為精緻,而且一般還有坐騎。直到南北朝時代,胴丸由輕武裝晉陞為重武裝,被大部分上級將領所追求。

唐十三鎧

唐代時,中國軍隊無論裝備、素質、士氣還是將帥能力都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一個高峰。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重量更輕,但防禦力卻有所提升。其「倒丫」甲片中間凸兩邊凹,由多片甲片相互扣合成整片甲,這樣甲表面形成無數的凹凸面,非常利於防箭,而且造型相當美觀。

唐代的甲種類繁多,式樣各異,卻主要供騎兵穿著,戰馬一般不披甲,這樣在作戰時騎兵機動性大,以輕捷快速而取勝。另外,唐代制甲,還講究外觀華美,往往塗上金漆或繪有各種花紋。李世民年輕時,也曾身披金甲,率鐵騎萬人,在太廟前舉行凱旋禮,場面相當壯觀!

在你心中,哪一種鎧甲才是最牛的那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歷史文章 的精彩文章:

萬軍中取敵將首級者,史上只有這5人,其餘的都是神化
世界八大奇怪冷兵器,外形奇葩,但殺傷力極強
滿清王朝十二帝王,僅看畫像就看出清朝為什麼會滅亡
真實還原晚清的九大職業,第二個讓人難以啟齒,人人只為填飽肚子
史上六大功高蓋主的忠臣,軍事上的鬼才,卻無一善終

TAG:趣味歷史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