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匡時香港2017秋拍 中國藝術品專場佳器擷英

匡時香港2017秋拍 中國藝術品專場佳器擷英

「 集瑞-中國藝術品專場」是本次匡時香港拍賣會的重要專場,專場遴選了多件精品稀世珍玩。推出了包含商周青銅器、精品瓷器、玉石雜項等板塊重要藝術品。其中瓷器部分有多件顏色釉瓷器,古樸典雅,十分難得。此外還有數件明清官窯瓷器,質量上乘。青銅器部分多件帶有銘文,器形恢弘大氣、紋飾優美,極具震撼。本次與您一同分享其中幾件臻品的獨特魅力。

匡時香港2017秋拍 集瑞-中國藝術品專場

商晚期 獸面紋方罍

尺 寸:H 45cm

來 源:台灣收藏家珍藏

HKD: 6,000,000- 8,000,000

此件青銅獸面紋方罍體量重大,蓋器合一,甚為壯觀。蓋如廡殿式屋頂,平面長方,四棱隆而上聚。頂端有鈕,形如微縮之蓋。器蓋下緣有插榫,與器身子母口套合。器身頸部較高,有上闊下窄之勢。豐肩圓潤,左右各有一鋬。高深腹,向下內收,腹部前段下方另有一鋬,平底。通高四十五厘米,挺拔矗立之態,足具震撼。

方罍自上而下,可分五層裝飾帶,蓋、頸、肩、腹部上端及下端。蓋部四面呈倒置的外卷角獸面紋,雙目圓突,中有扉棱為鼻基線,獸面輪廓分明,兩角盤轉,輔以陰線點綴。地紋滿鋪雲雷紋,密不透風。頸部四面,居中出扉棱,兩側對稱布尖角鳥紋。鳥紋刻畫誇張,眼睛放大,幾乎充滿整個頭部,長喙前伸,尖部下折,腦后角如尖耳。這類鳥紋盛行於商末周初,身軀多作簡化的外形。此件細緻入微,前胸、雙翅、折尾皆分毫畢現,一絲不苟,屬同時期精工之作。

器物的主題是腹部的獸面紋。腹部上方,四面皆有一段突起的扉棱,以此為鼻基,裝飾虎耳獸面紋。虎耳獸面紋與卷角獸面紋十分相似,區別在於虎耳兩端都呈圓勢,無首尾粗尖之別。獸面兩側,有背向分布的一對尖角鳥紋,頭上身下,與頸部同類紋飾相比更具圖案化。腹部下方,作倒置的三角紋,亦稱蕉葉紋,內滿布雲雷紋,浮雕的內卷角獸面紋。雙眼不及腹部上方獸面醒目,營造出詳略有序、層次鮮明的效果。

商代早期和中期,大型青銅酒器為敞口尊及瓿。罍始見於商代晚期前段,與瓿並存一段時間。罍的外形似瓿的升高版,推測兩者可能有繼承關係。罍出現以後,瓿旋即消失。罍在商末周初盛行,西周中期後少見。

據不完全統計,商晚期到西周早期方罍數量僅數十件,大多存於世界各大博物館或研究機構,少量庋藏私人手中。

西周 獸面紋方鼎

尺 寸:H24.5cm

參 閱:中國青銅器全 集(西周 1)

HKD: 7,000,000-8,000,000

方鼎四壁面均飾曲折角獸紋,內有銘文 25字(其中合 2),隹(唯)三月 王才 (在)成 (周),(誕),珷(武王 ), (裸),自 (郊),咸,王易 (鍚), (德)貝廿朋,用 乍(作)寶 (尊)彝。

銘文上的蒿即是 "鎬",現今陝西安附近,周武王滅商後在此建都。 "成周 "在現今洛陽附近,武王 的繼任者成詔令 召公和周再此 建立東都 ,從而加強 對東部地區的統治 。這段銘 文不僅證實了獻記載 ,還彌補了記載的不足 。

方鼎鑄銘文超過二十字的極為少有,此內壁25 字紀事銘文實屬罕見, 紋飾布置清晰規整鑄造及打磨工藝均是上乘方鼎皮殼銹色呈現西瓜綠色, 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保存得極好的精品是這麼多年來各大拍賣行從未有過的 ,目前為止拍賣過最多銘文的方鼎是 2015 年蘇富比於倫敦的那場 拍賣,內鑄有超過二十 字銘文, 時至現在再沒有出現過像此鼎如此多銘文鑄字的 方鼎。

此件青銅方鼎原為一對,另一件現存於上海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之一, 中國青銅器全集(西周 1) 的封面圖案就是上海博物館所藏 的另一件方鼎。

商晚期 青銅共父乙鼎

尺 寸:H 26.7cm

來 源:奧地利著名收藏家、建築師Julius Eberhardt(1936-2012年)舊藏

HKD: 6,000,000-8,000,000

此件青銅鼎厚唇口,上有對稱立耳。口沿下短束頸,腹部圓鼓下收,相對較淺,底接三柱足,是商代晚期鼎之造型,屬殷墟四期。

鼎腹滿工裝飾,以典型的「三層花」技法而成。紋樣橫向由鼎的六個扉棱間隔,縱向上下兩分。上層紋飾主紋作彎角鳥紋,兩者一組,以扉棱為軸,對稱排列。鳥紋凸出眼睛,前喙下勾,彎角是其特徵:角向身後,根部足,尖部彎曲而上。彎角鳥紋在商末周初盛行一時。下層以三個外卷角獸面紋作主紋,三條扉棱為鼻基線,三條為獸面分割線。獸面雙目凸出,輪廓完整,內有陰線繪出瞳孔、耳、口、角等。獸面紋和鳥紋之外皆以細密的雲雷紋填充,形成突出器表的浮雕效果,層次鮮明,猙獰凌厲。鼎的三足一周,陰線呈倒三角的蟬紋。這種蟬紋沒有羽翅,是處於復育階段的幼蟲,在商末周初,常作為輔助圖案裝飾。

鼎內壁有銘文「共父乙」三字,為「共」氏為祭祀「父乙」之器,屬祭辭。祭辭有簡式和繁式之別,簡式僅有被祭對象,如「父甲」、「祖丁」等。繁式則有祭祀者族名、私名、官名、祭祀對象甚至器名,如「戈父乙」、「小臣作父乙寶彝」等,此件屬繁式祭辭。1978年陝西鳳翔長青鎮出土共父乙甗,亦為商末周初器,與此件銘文相同,乃一主之器,可作參照。

西周早期 青銅山丁丮冊簋

尺 寸:H 16.5cm

HKD: 2,000,000- 3,000,000

簋是商周時代重要的禮器,最早出現在商代中期,但數量稀少,到商晚期才逐漸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有無耳簋一類,諸如美國佛利爾美術博物館藏□(造字,變字下部改為車字)簋,陝西清澗解家溝出土百乳雷紋簋和陝西扶風法門鎮出土的獸首百乳雷紋簋。

西周初年的簋沿用商代器型,此件無耳簋便是一例。器底有銘文「山丁丮冊」,屬徽記。造型、紋飾、銘文書寫特徵,可推此件為西周初年器。西周是簋大發展的時代,種類繁多,唯無耳簋量少,即便在商晚期,也屬非常見器。在商末周初的短期使用後,無耳簋基本不見,加之紋飾獨特、字口清晰,彌足珍貴。

銘 文:山丁丮冊

明成化 鬥彩花卉紋高足杯

尺 寸:H 5.8cm

參 閱:

1.香港蘇富比2017春季拍賣Lot3101

2.《成化瓷器特展圖錄》,台北故宮博物院,2003年,頁171,圖173、174

HKD: 2,200,000-2,800,000

成窯鬥彩乃曠世奇珍,是為瓷史上的一段不朽傳奇,數百年來一直為世所重。其典雅宜人,筆觸秀麗,予人以清新悅目之感,一改永宣以來雄健豪放之風格,獨步一時,引得後世敬慕無限。

此鬥彩纏枝蓮紋小高足杯,器形小巧可愛,比例勻稱。外壁飾鬥彩纏枝花卉紋,,由青花勾勒外輪廓,釉上填黃、紅、綠彩,釉面上下,相互映襯,脫俗雅緻。分別以礬紅和青花塗繪花芯和花瓣,枝葉宛轉纏繞,喇叭形高足起凸弦紋,其上下分別飾朵花,近底處飾如意頭紋。整器紋飾描繪細緻,釉彩瑩潤,平等青發色凈穆幽雅,釉上彩淡雅秀麗。給人以鮮明清新的藝術感受,實為難得鬥彩器之佳作。其型端莊,其釉溫潤,其彩絢麗,個性特徵鮮明,青花色澤深沉蒼雅,撫之品之,頗為感嘆,歷經數百年之滄桑,可稱奇珍。

清雍正/乾隆 礬紅海水青花海馬天字罐

尺 寸:H 10cm

來 源:徐展堂先生舊藏

HKD: 1,400,000-1,800,000

此青花礬紅天字罐即為雍干時期清宮摹古理念之典範,化裁於宣窯之青花礬紅器皿和成窯之天字罐而成。青花礬紅彩者為宣窯一大創新發明,自此開啟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新工藝,明代後期亦有出現,但在清代御瓷中仍屬十分珍稀之品種,究其原因,應是製作成本偏高之故。成化天字罐更是冠絕古今,開一代先河,與雞缸杯等同屬奇珍,對後世影響深遠。此罐融匯宣成二窯之精髓,加以劃裁,實為融古匯今之絕品。

蓋頂微隆,短頸豐肩,下腹微收,淺窄圈足,通體施釉,圈足露胎,釉面滋潤肥厚,胎質細膩白凈。蓋頂圓形開光,內以紅彩海水紋為地,繪青花魚紋躍然其上。器外以紅彩繪海水波濤紋,留出白色浪花,以青花飾八海獸,海水洶湧澎湃,海獸神態各異,奔騰飛躍。畫面氣勢恢宏,色彩對比強烈,繪工精細至極。器頸口與腹下部飾如意雲頭及青花蓮瓣。器底雙圈內書青花「天」字楷書款,乃所謂「師古而不泥古」之佳作。

清乾隆 紅釉玉壺春瓶

尺 寸:H 28cm

款 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

來 源:日本壺中居舊藏,附發票

參 閱:

1.《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346

2.《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下),北京出版社,2002年,頁249,圖282

3.《清代單色釉瓷器特展目錄》,國立故宮博物院,1981年,頁87,圖37

HKD: 800,000-1,200,000

撇口,束頸,垂腹,高圈足外撇,造型秀美典雅。器口、內壁及底滿施白釉,釉質潔白潤澤。外壁盡施紅釉,釉面均勻平滑,釉色紅艷亮麗,有永宣鮮紅釉和康熙紅釉之風韻。其完美的釉色令人為之叫絕,再現了清代顏色釉至高至美的工藝水平。

乾隆皇帝對鮮紅釉瓷更是喜愛有加,每每摩挲把玩,倍加讚賞。乾隆一朝六十年,為單色釉瓷器的燒制工藝的鼎盛時期,在強大國力支持下,御窯不惜人力物力,燒造出一批精美的紅釉瓷。拍品即為其中佳例,整器形制周正,線條柔和,造型典雅,發色純正,為御窯難得一見的珍品。

壺中居創立於大正十三年(1924年),是日本著名的以陶瓷為主的東洋美術古董店,與日本靜嘉堂、繭山龍泉堂等古玩店齊名。壺中居的創始人,廣田松繁不孤齋老先生號稱天下第一火眼金睛,閱古玩無數,收藏了大量中國古代陶瓷精品。其過眼之物五百餘件,曾捐與東京國立博物館,被官方珍藏。

明洪武 青花團菊紋菱口盤

尺 寸:D 20.2cm

HKD: 800,000-900,000

元末明初是為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一百年,作為其間最具特色的洪武青花瓷器,數量珍稀,在造型上保留了元青花那種碩大雄厚、古樸凝重的風格,在紋飾上依然延續紋飾緻密、層次繁多的裝飾特色,但同時亦在演變中展示自身鮮明的個性,紋飾層次感較元青花疏朗,留白空間日益增加,本品即是其中難得佳例。

盤菱口,折沿,淺弧腹,砂底,盤壁內外呈八個蓮瓣狀。口沿上青花捲草紋為飾,內壁青花折枝花卉紋,外壁飾青花八組並蒂蓮瓣紋,盤中間青花纏枝菊紋,盤口沿青花不斷回紋。釉色白中帶灰,青花發色灰暗,胎質潔白堅實,有明顯火石紅現象。與此件無論器型、與紋飾皆極為相似一件可參考香港佳士得1994年5月1日,Lot 627,明洪武青花纏枝花卉菱口盤。

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鎮始置御窯廠,此盤即為明洪武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一件頗具代表性的器物。此類洪武盤一般以釉里紅裝飾為多,唯青花少見。因明初對青花燒成氣氛控制不成熟,青花發色大部分灰暗。此盤青花發色穩之,呈深藍色,紋飾清晰,屬洪武青花器上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瀟洒公子常玉怎能不被花豹的野性吸引
比爾·維奧拉24件代表作帶你體驗與靈魂對話的震撼
錢軼士:慕古人兮
天青色等煙雨 而宋徽宗在等「她」
張丁元講述趙無極(上):為什麼說中國繪畫是更前衛的一種藝術?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