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文明不能與現代失聯

古代文明不能與現代失聯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為沿線近300座歷史城鎮、200餘項世界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帶來機遇,也為沿線國家的文明交流創造了新的平台。

當前,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環境退化、戰爭與恐怖主義破壞、非法盜掘、過度旅遊、快速城鎮化等問題的威脅,亟須開展合作,共同應對挑戰。中國作為一個遺產大國和負責任的大國,必將在其中發揮顯著作用。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從未中斷的古代文明,作為擁有這一偉大文明的民族,我們在保護和傳承好古代文明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許多獨特的中國經驗。因而,我們有底氣將中國經驗分享給世界,為別人提供借鑒。

同時,遵循保護世界遺產的共同理念,構建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利用的國際合作新平台,是一種更高層面的貢獻。由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就是這樣的平台。它以推動各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及古代文明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主旨,讓全世界看到文明合作呈現的文化魅力,感受交流互鑒帶來的文化震撼。

2016年,「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誕生並通過《太和宣言》; 2017年,參與論壇的文明古國已從去年的8個增加到21個,文明遺產保護的「朋友圈」變大了,文明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力量更加強大,文明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範圍更加廣闊。

古代文明曾經在人類成長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對人類文明的全面進步與整個世界的繁榮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果沒有古代文明的根基就不會有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樣貌。

古代文明殘留下來的遺產異常珍貴,它們是人類自我認知的工具,是人類獲取智慧的寶物,是喚起民族認同的力量,是激勵文化復興的特殊因素,是樹立民族自信和自尊的重要精神財富。它們的存在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精彩。然而,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卻面臨著比以往更大的威脅,亟待我們加強保護與傳承。

聆聽民族根脈的歷史迴響

幾十年來,我走訪過一些文明古國,深刻認識到世界上各種文明無論產生於哪個地區、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當地民眾世世代代的文化傳承,都應該受到尊重,得到珍惜。然而,這些璀璨文明也遭受著各種各樣的威脅。

2006年我應邀出席新雅典衛城博物館開館儀式,當希臘總理將一塊已經流失的石刻重新鑲嵌回雕塑本體的時候,當希臘同仁呼籲仍然漂泊異國的文物早日回家的時候,我深刻感受到希臘同仁對祖國歷史的尊重,以及對於文化遺產的珍視。2015年我有機會前往阿富汗,在飛機上就被要求穿上防彈衣。進入阿富汗以後,參觀古遺址的願望很遺憾地未能實現。阿富汗駐華大使訪問故宮博物院時講述了巴克特里亞寶藏的故事,以及阿富汗國立博物館的員工捨身守護珍貴文物的事迹,感人至深。對於陷入戰亂的國家來說,文化的堅持不僅僅是守護文物寶藏,更是在守衛民族的歷史與文明,因為人們堅信只要文化活著,國家就活著。

基於以上這些理由,2016年10月19日至20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新華通訊社、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主辦了「2016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

論壇邀請了代表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文明、希臘羅馬文明、中華文明、波斯文明和瑪雅文明的8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外交人員,以「世界文明保護」為主旨,在「針對世界古代文明保護當前亟待採取的措施」「世界古代文明遺產領域交流合作的規劃與前景」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的挑戰與機遇」三個方面展開交流。

與會者認為恐怖主義、軍事衝突等愈演愈烈的人為災難和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給古代文明遺產保護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了有效保護人類古代文明遺產,創建多彩、平等、和諧的世界,擁有豐富文化遺產的文明古國應當聯合起來,積極探索推動各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及交流合作的途徑。

為此,與會者在故宮博物院共同簽署了《太和宣言》。宣言以中國哲學追求的完美境界「太和」為名,倡導文明古國相互尊重,彼此聚合,以構建和諧的世界觀為目標,通過舉辦文化發展論壇,舉辦文物交流展覽,舉辦學術研討會及其他相關活動,形成傳播古國文明的深刻詮釋,喚起跨越文明的對話和跨越種族的認同。

落實《太和宣言》的故宮實踐

故宮博物院積極舉辦文物交流展覽,以實際行動落實《太和宣言》。

2016年,故宮博物院與印度國家博物館精心策划了「梵天東土 並蒂蓮華:公元400—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大展」,來自印度9個博物館和中國17個博物館的雕塑文物在午門-雁翅樓展廳面世。這是我國首次將中印古代同時期雕塑藝術對比展示,是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展覽在故宮博物院閉幕後,還在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福建、浙江和四川等地博物館持續展出,進一步弘揚與傳播中印兩國文化。

2017年,故宮博物院引進「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展,展示阿富汗文物工作者保護下來的231件巴克特里亞寶藏。這是阿富汗首次在中國舉辦的文物展覽。展覽充分展示了阿富汗政府和民眾在過去十五年中保護珍貴文物的歷程,也象徵著阿富汗的復甦與進步;展覽中絲綢之路不同時期的展品,向中國觀眾呈現出中阿兩國友好交往的歷史;展覽還引發了大眾對戰爭與文化遺產保護等的深刻思考。

此外,故宮博物院還利用院藏文物舉辦「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集中反映明、清兩代與外部世界的交流與互動,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貿航線,更是聯繫古代中國與世界文明的紐帶。

這些展覽充分展現了世界多元文明的璀璨與輝煌,也體現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與交融,證明了「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現實意義。同時,故宮博物院也積极參加希臘等國舉辦的文明古國論壇等活動,加強與世界其他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

我們在積極行動、主動作為,但是正如《太和宣言》所指出的,軍事戰爭帶來野蠻破壞,古國文明遭遇生死存亡;全球化浪潮下文化衝突加劇,文化遺產保護道路艱險異常;自然災害的不可抗力則從古至今潛藏著威脅。我們依然任重道遠。

接通古代文明的熱線電話

我很高興古代文明保護論壇再次在故宮博物院召開,這次論壇的參會國家從8個擴大到21個。我們立足於對古代文明的認真研究,拓展了文明古國的範圍,儘可能多地把世界古代文明涵蓋的國家都納入到《太和宣言》體系內,增強其全面性、豐富性與多元性。比如蘇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延伸,斯里蘭卡是古印度文明的延伸,突尼西亞是迦太基文明的中心以及古羅馬文明的延伸等。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完善《太和宣言》內容,弘揚《太和宣言》精神,讓文明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力量更加強大、範圍更加廣闊。

從發言中聽得出來,各位代表對本國所擁有的歷史悠久、博採眾長、內涵豐富、種類齊全、數量眾多的古代文明都充滿了自豪和驕傲,感到用再華麗的詞語都難以準確形容它們的無與倫比。他們認為這些偉大的古代文明不僅孕育了本國本地區民族,還長久地滋養了周邊國家乃至世界各國,與他國文明緊密聯繫、不斷交融;認為往昔的偉大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今日的世界,古代文明創造的思想和精神體系,仍然是指導現代人思想和行為的根本;認為古代文明具有不可估量的當代價值,它承載著平等、包容、互鑒的人文主義精神,是推動創新、繁榮文化、促進團結、維護和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面對自然災害、城市建設與人類活動、文化衝突、非法挖掘與販賣、恐怖活動等挑戰與威脅,為了保護這些不能再生、不可複製的璀璨文明,大家願意奮鬥終生,甚至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

作為古代文明的保護和傳承者,我們正在努力成為連接人類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樑,將傳統中的合理因素現代化,逐步消除古老文明與現代社會之間的隔閡,還在持續向不同身份、背景、宗教信仰的人群宣揚保護世界遺產的共同價值觀,強調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爭取讓保護與傳承古代文明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行動。

古代文明絕不能與現代失聯!

(作者:單霽翔,系故宮博物院院長)

(本報記者李韻採訪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靳諾: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鮮亮底色
季正聚:中國改革和發展不斷成功的原因
學者觀察:理性看待國際關係預測
雷吉來:意識形態工作既要抓大更要抓小
易聯樹: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的路徑選擇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