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中醫,就是一個放下身體的過程

學習中醫,就是一個放下身體的過程

GIF/52K

對死亡的恐懼

fear

作為一個上升雙子的好奇寶寶,從小就對這個世界乃至宇宙充滿好奇。我常常仰望星空思索,為什麼我是我呢?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另外一個我呢?我死了,我還能感覺到我嗎?

在我五歲的時候,爺爺因病去世了。那天上午,有親戚來看爺爺,沒過多久,聽到幾聲哭喊,媽媽就從爺爺的房間里走出來,眼睛有點濕潤。當時我就知道,爺爺走了,離開這個世界了。

這是我第一次面對親人離世,親歷死亡,對於一個五歲的小女孩來說,是充滿疑惑的,只不過在當時的認知中:死了,就是沒有了,離開這個世界了。稍微長大點,我常常會幻想,要是我死了,我還可以感知到自己,同時可以感知到這個世界上的人嗎?

如果能,爸爸媽媽可以看到我么;如果不能,那我就像一個孤獨的被拋棄的小孩在外面遊盪。每每想到這一幕,都會覺得好無助,好可憐。所以,小時候,我對死亡乃至對疾病是有一份恐懼的。

經歷小手術,加深恐懼

operation

大學時,我做了一個小手術,醫生說,複發率很大。所以,在術後的幾個月里,我是很恐慌壓抑的,也覺得很無助。栽了一次跟頭後,我也變得很「養生」,吃水果、喝牛奶、補充各種維生素,還勵志要考個營養師。常常變著法子,在自己身體上做功。

現在想來,真有種穿越時空回去打自己一巴掌的衝動。不過認知這個東西,總是要一步一步的改變的。即便可以穿越時空,那時的我,又怎會輕易相信現在的我呢,何況我是大處女耶!

劉豐老師說,疾病是每個人的應用題,是突破自我認知障礙的機會。2014年,因為懷孕,我得了一個非常罕見的疾病。當時所在的省級婦產科醫院的醫生說,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碰到這樣的病例了。(so,不要和我說千萬之一、萬分之一的概率,碰上了就是百分之一百,接受命運的考驗吧,霍霍哈嘿,耶!)

那是一個惡性腫瘤,也就是我們平時望而生畏的癌症。因為疾病的特殊性,當時我需要先剖宮產下小朋友(30周早產),然後再做一些病兆的切除手術。生孩子本身對女人來說就是一件非常損耗元氣的事情,加上我在月子里的第四天已經開始化療,對於當時的我來說,身心上確實受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考驗。

身患重疾,改變認知

cognition

但是現在回過頭去看,我覺得這一次的經歷,是我人生的轉折點,也是實現自我轉化的一個很好的機會。生病是契機,讓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自此,一個全新的世界向我敞開懷抱,一些信息源源不斷的流向我,中醫、身心靈成長、占星、芳香療法以及其他各種自然療法。

其實,最開始知道這個病的時候,我是恐懼的,特別是術後在ICU(重症加護病房)的一兩天,那個時候我的身體非常非常虛弱,神志還有點不清楚。印象很深的是我外公,他腿腳不是很方便,我又在異地治療,當時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一定要堅強。

有那麼多關心我的家人朋友,後來身體慢慢恢復了體力,為了讓大家安心,也為了想給自己力量,我一直是裝的很堅強。其實對於死亡、疾病的恐懼,是每個人正常的反應,但是對於我這種從小就貪生怕死的人來說,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假裝堅強的表面下,其實那個恐懼一直都在。

後來三次化療後,病情惡化,當時我做了一個這輩子迄今為止最艱難的決定,也是這輩子我做過最讓自己感動的事情——毅然決然(現在說的輕巧,當時內心萬馬奔騰喲!)聽從內心的聲音——放棄醫院化療治療,轉而回家修養接受中醫治療。在回家休養過程中,沒有醫護人員的照料,原本隱藏起來的恐懼,逐漸增加。有一天深夜,我感覺被那種恐懼深深的包圍著,當它達到一個極限時,突然爆破,恐懼引發了我身體上的疼痛——我的胃部出現了這輩子難以形容的劇烈的痛。凌晨,家人把我送往當地的醫院,我感覺我要痛的死過去了。這個時候,我是回到了當下的,所有關注點都在疼痛上,沒有了恐懼。

換一個角度看待疾病

pain

也就是在和疼痛共處中,我突然頓悟了:在沒有疼痛的時候,為什麼不好好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些體力承受範圍內的,自己喜歡的事情,而非要去想一些莫須有的、未來也不確定的事情呢?再者,即便我命不久矣,那麼在我身體剩下的日子裡,在身體沒有疼痛的每一分鐘每一秒里,我也可以享受生活的。

這次劇烈疼痛的經歷,讓我深深領悟到抵禦疾病,最有力的力量不是堅強,而是放下。放下不是消極應對,而是以積極的心態,換一種角度以全新的意識去看待疾病。

在修養期間,隨著體力的慢慢恢復,我開始學習和了解一些養生抗癌的知識。起初,常常是一些點對點的思路與知識。一位人很nice的女中醫告知我,她們科室有一個老中醫一輩子得了四個腫瘤,自己就吃薏米治好了自己的腫瘤,另外對於一些腫瘤患者,老中醫也經常讓他們抓薏米。於是,我開始買薏米吃。

看網上還有書上說,酸性體質易誘發癌症,鹼性食物改變酸性體質,西藍花、番薯、海帶等抗癌效果杠杠的,都會買來吃吃吃。聽說蔬果汁對癌後恢復好,又買了機器,喝喝喝。有人說五穀雜糧養生好,也買了機器,燉燉燉。

遇見中醫,學習放下

medicine

後來知道了正安,關注了正安的各大公眾號,還常常以中醫愛好者自居,現在想想,簡直有點可怕。直到報名正安的網路中醫課程,遇到小藥箱的祁營洲老師,遇到家庭醫生學院的李老師,閱老師,路老師等等,以整體的思路學習中醫後,對中醫對疾病才算是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有位老師說,中醫不是治病的,是調常的。在我的理解中,這個「常」便是一種平衡,身心靈的平衡,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平衡。在這個忙碌而又浮躁的社會,很多時候我們的關注點都在外面,我們的頭腦每天都在思考,想著怎麼賺錢,想著怎麼與領導和下屬溝通相處,想著車子房子票子孩子。我們忘了自己,忘了與我們身體和諧相處。

當有一天身體出現了問題,嚇人的病名、劇烈的疼痛,那個時候,我們才不得不停下來,開始關注身體,甚至是過分執著於自己的身體。千里奔波,尋找良醫神葯,最好有一顆仙丹,可以直接治癒我們的疾病。我們不停的向外求助,向外索取,而忘了我們自己才是開啟療愈之門的鑰匙。

其實我們的身體非常愛我們,它通過疼痛或者疾病,把我們拉回當下,讓我們停下來,其實是想讓我們去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固有認知、思維模式、情緒表達以及生活習慣。我們要對抗的根本不是疾病,而是反思過去那個陳舊的自己。

回歸本源,不再執著

love

再多的療愈方法,再好的醫生,都是來助緣的。正如家庭醫生課上的老師經常說的,很多問題並沒有上升到醫療問題,中醫也好,醫生也好,都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還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能不能做出一些改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飲食、運動、人際關係、情緒、認知上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其實再多的療法也是無濟於事,最重要的還是人本身。另外,我們對自己、對世界也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判斷,通過自己的判斷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療法,而不是被一些外界的信息牽著走。

當老師引領我從一個更大的格局來看待我們的身體和疾病的時候,我逐漸的放下了身體,忘卻了疾病。不再執著於盲目的在身體上做功,也不再糾結於疾病的指標是否下來,而是用心的去生活,去感受自然環境四季的變更以及身體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增加自己對事物和身體的感知力,提高對自身情緒的覺察力,配合專業知識的學習,在了解自己的情況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療愈方法。

在此,感謝正安,感謝正安家庭醫生學院的所有工作人員以及每一位中醫老師,不管是在中醫學習之路,還是人生道路上,這都是非常紮實寶貴的一課。

「 本文來自家庭醫生課程一期學員的真實分享 」

想學習更多內容?

歡迎了解「家庭醫生線上課」

報名課程長按下方二維碼

GIF/1968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安文化北京 的精彩文章:

經常頭痛?有一種原因可能被你忽視了……
這些年聽過的「養生坑」——食(上)
這是一隻二環內有房的貓!
於紅塵中自在綻放
本周人氣課,沒趕上的只能等下一波了

TAG:正安文化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