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0年代的泰國人的生活和如今有什麼不同?

70年代的泰國人的生活和如今有什麼不同?

圖為:如今的泰國。(自從電影《泰囧》之後,節假日去泰國旅行的朋友更多了,泰國美麗的景點吸引了不少各地的遊客,如普吉島、沙美島、曼谷、金三角、清萊、攀牙灣、四面佛、大皇宮、芭東海灘、皇帝島、四面佛、雙龍寺等等,很多遊客喜歡泰國的自由休閑的生活節奏,今天一組照片帶你走進泰國70年代的照片,你來看看如今的泰國和那時候的泰國有什麼區別?

圖為:1978年的泰國清邁,那時候的裝著和現在有著很大的區別。清邁是泰國第二大城市,是清邁府的首府,也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發達程度僅次於首都曼谷。市內風景秀麗,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最為著名,有"北國玫瑰"的雅稱。

圖為:1978年制傘的姑娘。(如今的清邁制傘也是比較有名氣的,還有專門的的手工制傘村供來遊玩的遊客們欣賞。幾十年過去了,已經不再是少女的制傘人把手藝傳給了下一代.在這裡花傘也確實漂亮.但是價錢很貴,因為是手工繪製的緣故吧.。)

圖為:70年代的泰國女學生在南邦府。(南邦府位於清邁東南方26公里處,這裡環境優雅,以美女著稱,是緬甸式廟宇集中之地,亦是泰境內惟一仍保留著以馬車為交通工具的省府。如今南邦保留了完整的泰國傳統文化、建築、美食以及民間工藝,保持著與泰國中南部截然不同的獨具特色的風貌,令來到這裡的人流連忘返。)

圖為:70年代南邦府路邊的小吃。(泰國有很多美味的小吃如:酸辣蝦湯,泰式炒麵,柚子沙拉,打拋肉,炒酒鬼,蝦醬飯,椰子糕,糯米皮肉餡兒,草茶等等。)

圖為:70年代的在泰國湄索玩過家家的小朋友們,這讓我想起了我們自己的童年。(湄索,一座位於泰國邊境的小城鎮,隔著湄河,對面就是緬甸。泰緬邊境以山相隔、以河為界,泰國一側的湄索與緬甸一側的妙瓦底縣隔河相望,如今湄索鎮是著名的寶石交易市場。)

圖為:70年代的在泰國湄索的」吃瓜「群眾。(如今湄索街面上餐廳、超市、小吃店和網吧比比皆是。 湄索鎮是著名的寶石交易市場,來自中亞與南亞的珠寶商人絡繹不絕。據估計,湄索鎮上從事寶石貿易的商人逾1000人。)

圖為:70年代在泰國彭世洛府的寺廟裡。(彭世洛府是泰國北部南端的主要省份,位於中央平原向北部地區海拔上市的地方。省會位於距離曼谷以北377公里並以國內重要的寺廟聞名。其他地形以平原為主,東邊有綿延的山脈和曲折的楠河。可以說「一水護城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其間更有瀑布和國家公園,為遊人提供登山穿越的選擇。)

圖為:70年代在泰國瑪哈泰寺。(瑪哈泰寺位於泰國最古老的都城素可泰古城的中央,是該城的中心佛寺四面有溝渠環繞,從印拉第王開始建造,直到1345年完成於李泰王時期,屬於皇室宗廟,寺中原有209 座塔,10處僧院,但大部份都僅剩地基而已。寺內有中央塔台,四周是有四面佛龕的小佛塔和廟堂樣式的佛塔。中央佛塔使用紅土建成,再塗灰泥粉飾。蓮花花蕾狀頂端佛塔被稱為素可泰式,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佛塔。)

圖為:70年代在泰國芭提雅海灘。(如今泰國芭提雅海灘是東南亞近年來熱度極高的海灘度假、房產投資、旅遊、養老聖地,享有"東方夏威夷"之譽,芭提雅已成為"海灘度假天堂"的代名詞,海水十分潔凈。遊人乘上透明船底的摩托艇進入深海,可欣賞海底色彩繽紛的珊瑚和各種熱帶魚。)

圖為:70年代在泰國芭提街頭。

圖為:70年代在泰國孔敬的水果攤子。(如今泰國孔敬是重要的商業中心,擁有很多米、紡織、化工、印刷等廠。)

圖為:70年代在泰國孔敬的街頭小販。

圖為:70年代在泰國孔敬的街頭小店。

圖為:70年代在泰國人生活片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樂集結地 的精彩文章:

20種東西,說明我們對地球知道得太少,不信那看你見過幾個
七旬老太太挑戰各種冒險運動,人老心不老的典範
地球上無法解開的神秘漩渦,無數消失案件都發生在此
最真實的印度——火車、貧民窟、露天廁所、恆河水污染
我和鈔票上的偉人撞臉了!

TAG:眾樂集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