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說中削鐵如泥的寶劍真的存在嗎?

傳說中削鐵如泥的寶劍真的存在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聽到「削鐵為泥」時的反應,反正小編自己是在小學聽過的,那個時候的小編正在上六年級,已經開始挪用很多學習時間去看縮減版的《三國演義》,其中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寫的就是曹操獻刀的事,時隔多年,文中刺殺董卓時的驚心動魄已經沒有多少印象,倒是屢次提及的七星寶刀讓我記憶猶新,一直難以忘懷。

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

書中是這麼描述七星刀的:「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寶刀也。」不過這樣的描述還不足以讓我對其刮目相看,但是逮住我看小說的班主任卻這樣評價:「這把刀削鐵如泥,頭髮絲掉到刀刃上都會斷掉。」於是小編便對這刀朝思暮想,經常在本子上畫出想像中的樣子,有時候不知不覺就拿起家裡的菜刀幻想著它是七星寶刀,哈哈,現在想想還真是可笑呢。

電視劇《三國》劇照

直到小編長大後才聽說了七星刀的來歷:早在春秋時期,天外降落一顆隕石,恰巧落在了越國,燒紅方圓五十多里山川,當天夜裡,著名的鑄劍師幹將莫邪夫婦就取出了隕鐵,嘔心瀝血鑄成了兩把寶劍,一把幹將,一把莫邪,也就是後來名傳千古的吳王劍和越王劍,鑄完這兩把寶劍後剩下的隕鐵只能夠再鍛造一把短刀,於是大名鼎鼎的七星刀就這麼誕生了。

所以,小編小的時候一直覺得古代的兵器很鋒利,也一直相信削鐵如泥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但隨著年齡漸長,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這種心態就逐漸的動搖了,真實情況似乎有點不一樣,古代真的有削鐵如泥的兵器嗎?

先看看古代正史資料中是怎麼說的吧。

一、魚腸劍

春秋時期的魚腸劍,也稱魚藏劍,十大名劍之一,不過在小編看來,它應該算是匕首了,專諸將之藏於魚的腹中,成功刺殺了吳王僚,故稱魚腸劍。《史記·刺客列傳》記載,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但《史記·刺客列傳》的記載中沒有體現它的鋒利,後世文獻也多有誇張描述,詳情不可考。

魚腸劍網路配圖

二、徐夫人匕首

《史記·刺客列傳》:「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葯粹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從這兒可以看出這聞名天下的匕首是醮了毒的,殺傷力非凡,但依然沒有體現出鋒利。

但隨後的描述「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說明匕首很輕鬆就把秦王的袖子割掉了,足以見其鋒利,但也沒有到達削鐵如泥的地步,當今很多鋒利的道具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再往後的描述就驚人了,「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銅柱」,匕首經荊軻投擲,直接插入銅柱之中,由此可見,徐夫人匕首確實有接近削鐵如泥的實力。

荊軻刺秦王漢畫像

電影《荊軻刺秦王》劇照

三、秦劍

既然荊軻使用的趙夫人匕首這麼鋒利,那麼同時期的秦劍肯定也是極其鋒利的了,作為青銅劍鑄造工藝的最後巔峰,秦皇陵出土的秦劍的長度、硬度和韌性達到了幾乎完美的結合,攻擊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秦劍的表面含錫量高達30%,內部卻保持著20%左右的含錫量,這讓讓秦劍的硬度領先世界,普通的秦式銅劍不僅長,而且很鋒利,一些劍出土時毫無鏽蝕,光潔如新,鋒刃銳利,經試驗,一次尚能劃透18層紙。

秦皇陵出土的秦劍

四、越王勾踐劍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國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把青銅寶劍。開採隊員拿劍時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不相信,便再試鋒芒,稍一用力,便將16層白紙劃破。此劍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制工精美,寒氣逼人,鋒利無比,被當世之人譽為「天下第一劍」。此劍稍一用力便劃破16張紙,全力之下,應該遠勝於制式秦劍。

越王勾踐劍

五、吳王夫差劍

吳王夫差劍數量較多,長寬大小不一,整體設計上兼顧了實用與裝飾,便於握持、有利於劈刺,能在實戰中發揮有效的作用,根據其設計,想來不如同期的越王勾踐劍,否則就有機會與越王勾踐劍爭奪天下第一了。

吳王夫差劍

現代故事

一位曾經參與過先秦墓葬發掘的人說,他年輕的時候跟隨文化局參與墓葬發掘,因為年輕膽子大,被第一個綁著繩子下落到一座古墓中去,下去的時候上面的人說的話他一句也聽不清,混沌一片,只好拽一下繩子,示意安全,他在黑暗中摸索,不一會就摸到一物,觸手冰涼,他什麼也沒想就拿了起來,拽了兩下繩子,被拉回地面。結果,他成功的帶回了一枚先秦的青銅戈,證明墓葬完好,此戈往下的木質部分已經腐爛,僅余金屬戈頭,但真的是鋒利無比,稍微拿起來再放下,戈就會直接插進桌子裡面,超越現代人的認知,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幹將莫邪鑄劍圖

其實古人的智慧超乎我們的想像,只是很難被史料記載下來,中國歷代以來講究技術傳承,但過度依賴於經驗的總結,一旦出現人才斷層就容易失傳。就像文中提及的秦劍與越王勾踐劍,它們身上所採用的的鍛造技術,直到現代才被西方發達國家研究出來,並申請了專利。若不是中國有很多連綿不斷的戰亂與朝代更迭,這些文化的傳承又豈能斷絕,中華文化又怎能不蓬勃發展,倘若真的沒有出現技術斷層,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在綜合發展了兵器鋒利、強度、韌度各方面技術的情況下,小編相信真正的削鐵如泥技術一定會出現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兵器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是另有用處還是單純的耍酷?特種兵為什麼嘴裡總是叼著刀?
鐵馬照山河,寒衣伴楚歌——左手刀劍,右手美人,你怎麼選?
愛遊戲還是愛刀劍?這些遊戲中的刀劍,有沒有你看上的?
學會唐刀的基本保養方法,讓你的唐刀美美的!
在15世紀中葉,米蘭盔甲是憑藉什麼在戰火紛飛的義大利半島上佔得一席之地?

TAG:古兵器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