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捍衛者》表現的才是真正的愛國者,告訴你真實的寶山保衛戰

《捍衛者》表現的才是真正的愛國者,告訴你真實的寶山保衛戰

老周

摘要:根據淞滬會戰寶山保衛戰的真實歷史改編的抗戰片《捍衛者》於9月22日上映,片名叫《捍衛者》,但老周認為劇中表現的卻是一群我死國生捨生赴死的愛國者,歷史上這場寶山保衛戰的真實情況是否如影片所表現的那樣壯烈?

圖1:找不到姚子青營在寶山保衛戰的任何一張照片,只能用這張淞滬會戰中最著名的照片來做題圖。圖中的官兵全副德式裝具,背景就是抗戰聖地四行倉庫,由此可以推斷這是60個德式師中裝備最好的兩個師之一的88師。該師在淞滬戰場苦戰三個月,傷亡極其慘重,就以後來堅守四行倉庫的524團1營為例,已經在火線上補充過五次兵員,其中第三次補充是把湖北省保安第5團成建制地補入已經幾乎拼光的524團。按照慣例,火線補充兵員,通常只收士兵,但因為524團的連排幹部幾乎全部傷亡,所以保安5團的幹部基本上全部留用。而戰前訓練有素的精兵更是損失殆盡,百不存一。圖中的士兵正毫無畏懼地大步沖向戰場,可以想見,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有死無生的激戰。

為什麼要守寶山

1937年8月13日,中國軍隊開始進攻上海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但經過整整十天的苦戰依然沒能徹底肅清日軍。8月23日,日本陸軍第3、第11師團分別在張家浜和川沙口登陸,戰局頓時逆轉。8月24日,中國軍隊98師向登陸日軍發起反擊,乘日軍立足未穩,一舉奪回獅子林、寶山和吳淞鎮,姚子青的98師292旅583團3營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寶山縣城,擔負防守任務。

寶山縣城北面和東面緊鄰長江,南面是吳淞鎮(日軍第3師團登陸的張家浜就在吳淞鎮南),西面是獅子林(日軍第11師團登陸的川沙口在獅子林以西),正處在日軍兩個師團的登陸場之間。當日軍在8月底相繼攻佔吳淞鎮和獅子林之後,準備向月浦、羅店大舉進攻時,就發現寶山縣城卡在戰線後方,如鯁在喉,對側背威脅很大,因此於9月5日決定先拿下寶山,解除後顧之憂,再全力南下。5日上午,日軍接連攻佔了寶山南面的三官堂和西面的泗塘橋,對寶山縣城形成了合圍。

圖2:日軍登陸作戰示意圖

此時的寶山縣城,已經成了中國軍隊在北線核心陣地月浦和羅店外圍僅存的屏障,完全孤立在日軍戰線後方,而且城牆是低矮的土牆,護城河也很淺,根本無險可守。用影片中3營營附的話來說,那就是個死局!任何明眼人都清楚,以3營區區一個營的孤軍,抗擊日軍海陸空協同的重兵猛攻,結局毫無任何懸念——那就是有死無生,他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能堅持儘可能長的時間而已。

圖3:80年代寶山城牆的遺址,低矮的土牆,護城河也不深,根本就無險可守

姚子青當天曾向98師師長夏楚中連發兩封電報,「職等誓與敵偕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奮鬥到底」、「職營官兵均抱與敵偕亡之決心,惟孤城無援,日久難支,恐人城俱亡,與大局無補,仍懇速援解圍」。表明了自己堅守寶山死戰到底的決心。

攻守雙方的對比

守衛寶山的98師292旅583團3營,是當時中國軍隊中比較精銳的部隊,98師不但是陳誠土木系的部隊,也是第三批整訓的調整師(也就是後人俗稱的德式師),雖然第三批調整師才剛開始整訓,師團兩級的隊屬炮兵都沒有到位,士兵的防毒面具、子彈包等單兵裝具也都沒有配發,但營連單位基本齊裝滿員。按照調整師的編製要求,每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和1個迫擊炮排,全營共計裝備約300支步槍、27挺輕機槍、6挺重機槍、6門82毫米迫擊炮。全營編製人數755人,3營此前沒有參加過作戰,因此只有零星的掉隊人員,再加上之前守衛寶山的56師2個連的殘部,總兵力應該在800人左右。

營長姚子青,字中琪,1908年出生,廣東平遠人。黃埔六期步兵科畢業,畢業後在陳誠土木系的起家部隊11師歷任見習官、排長、連長,後來轉到98師任連長、團附、營長,並於1936年獲得陸軍步兵少校的銓敘軍銜。

圖4:98師292旅583團3營少校營長姚子青

進攻寶山縣城的是日軍第3師團68聯隊,聯隊長鷹森孝大佐以第1大隊作為主攻,第2、第3大隊則位於寶山縣城西南,必要是進行助攻配合第1大隊的主攻,同時警戒西南方向可能來援的中國軍隊。

日軍一個步兵大隊編製人數約1100人,裝備步槍約550支、35挺輕機槍、12挺重機槍、27具擲彈筒、3門75毫米步兵炮。日軍為了確保順利攻佔寶山,還給第1大隊加強了野炮兵第3聯隊和攻城重炮兵第5大隊,總共5個重炮大隊60門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另外還有戰車第5大隊第1中隊2個小隊的6輛89式中型坦克配合作戰。除了地面部隊外,日軍還有海軍艦炮和飛機空中支援。

圖5:日軍在淞滬會戰中的炮兵陣地,相比中國軍隊,日軍的炮火是壓倒性的優勢

而且第3師團是日軍戰前就已經組成的17個常設師團之一,四四編製,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相當強悍。

兩相對比,進攻的日軍在兵力火力上都佔有優勢,尤其是在炮火方面更是佔有壓倒性的絕對優勢。在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一般在防禦作戰中都要有5:1的兵力優勢,而這次3營守寶山,就連兵力優勢也沒有,註定將是一場慘烈的苦戰。

戰鬥結局如何

9月5日中午,日軍開始進攻,一馬平川的城郊無遮無擋,面對擁有強大炮火優勢的日軍,3營只堅持兩個多小時就不得不退入城內。為了充分發揮炮火優勢,所以日軍沒有選擇夜戰,直到9月6日天亮後,日軍才對寶山縣城發動總攻,先是集中炮火猛轟城牆,很快就在城牆上炸出缺口,日軍步兵隨即在坦克掩護下開始衝鋒,但遭到守軍依託城牆頑強抵抗,日軍改變戰術,派出工兵小隊在煙霧掩護下對城牆進行爆破,將東南角城牆炸塌了一大段,隨後步兵涌人城內。3營投入1個連對突破口進行反擊,和日軍對擲手榴彈,但在日軍密集火力下仍然無法堵上突破口。到中午前後,日軍從多處突破城牆,攻入城內。但守軍仍利用城內街巷建築展開巷戰,根據日軍戰史還曾有過慘烈的肉搏。姚子青營長和任之連長相繼陣亡,戰至下午14時30分許,槍聲才逐漸平息,寶山縣城就此陷落。

圖6:日軍攻陷寶山,在城頭歡呼勝利

根據正史和官方的宣傳都稱3營除了二等兵魏建巨一人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但實際上,曾有少部分官兵從西門突圍。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大將的日記里記載,「在這次戰鬥中,投降的敵軍共約五百名。但後來發現他們有抵抗的意圖,便全部槍殺了。」五百守軍投降是不太可能的,很可能是數百百姓和3營的少數官兵一起突圍,部分人被日軍俘虜,所謂抵抗意圖不過是日軍為屠殺戰俘和平民的借口,另外確實還有少數人突圍成功,僅連排軍官有證可查的就有4人一直活到了抗戰勝利。因此,3營參戰的大約800名官兵中,可以說大部分犧牲,才是比較符合真實情況的。

而日軍的傷亡,根據68聯隊的戰史,第1大隊在寶山之戰中陣亡51人,傷135人。但這個數字顯然有所縮水,《松井大將陣中日誌》的記載,68聯隊經過連日激戰,已經傷亡過半,9月8日便不得不在寶山東南地區轉入休整,作為上海派遣軍和第3師團的預備隊,退出了一線作戰。因此第1大隊在寶山之戰中陣亡至少應在100以上,總傷亡約400人。

圖7:《捍衛者》的劇照,準備巷戰的3營

在整個抗戰中,中國軍隊和日軍的傷亡交換比大約在7:1左右,淞滬會戰中雙方的傷亡比也在5:1左右,姚子青的3營在寶山能取得2:1的傷亡交換比(即便按照日軍的說法,傷亡交換比也在3.8:1),已經相當不容易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3營在寶山的浴血奮戰確實非常英勇。

真正的寶山保衛戰從9月5日中午開始到9月6日下午陷落,前後總共不過一天,真正作戰時間不過七八個小時,遠遠沒有影片中表現得奮戰好幾天。總有些人詬病正面戰場的國軍在抗戰中是一場失敗連著一場失敗,滿是不屑。但是就以寶山之戰來看,姚子青的3營在火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依然恪守軍人守土衛國的職責,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依然用生命和日軍的炮火搏殺,這樣的失敗顯然要比聞風而逃,丟下百姓和土地,還美其名曰「保存實力」要強得多。

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的犧牲之慘烈,遠遠超過了現在很多人的想像,每一場戰鬥,無論勝敗結果,都是用人命堆出來的。犧牲在抗戰戰場上的高級將領就有2位上將集團軍司令,10位中將軍長和20位少將師長。以黃埔軍校(包括後來的陸軍中央軍官學校)在1945年以前總共畢業了19期,各期畢業生總數約3.7萬人,這些人除了前五期在抗戰時已經是軍師級高級軍官外,絕大多數都是像姚子青那樣的基層營連級軍官,在抗戰中的犧牲高達2萬人,佔到了畢業生總數的54%!

對《捍衛者》的打分

《捍衛者》是一部和神劇不可同日而語的正片,而且沒有各種奇葩狗血的橋段,也沒有愛情戲和組織的正確領導,實屬難能可貴。

首先是情懷上,作為客觀描述國軍正面戰場作戰的,是應該給予5顆星的;

情節上,基本符合真實的歷史,可以5顆星;

人物刻畫,稍顯呆板和臉譜化,最多也就4顆星;

圖8:《捍衛者》的劇照,人物刻畫還略顯呆板

道具上,算得上是良心之作,也能夠得到4顆星。老周在昨天的影評文章中,曾認為日軍昭五式軍服和戰鬥帽混搭是錯誤的。但經熟悉抗戰軍服的朋友指出,其實在1936年10月日軍的戰鬥帽就已經相當普及,也很受官兵的歡迎,因此日軍規定除了正式的重大場合必須戴大蓋帽外,其他場合都可戴戰鬥帽。而在淞滬會戰的歷史照片上也能看到不少日軍確實戴著戰鬥帽。對此老周正式更正,並向《捍衛者》劇組鄭重道歉。只是戰鬥帽後面的那四片晃來盪去的布片,正式名稱叫「軍帽垂布」,中國軍民則輕蔑地叫「屁簾」,主要是為了夏季遮陽通風,以及保護後頸避免被鋼盔劃傷,卻要到1938年之後才大規模配發,所以在淞滬會戰中是不應該出現的。

圖9:淞滬會戰日軍的登陸艦隊,可以看到不少人就戴著戰鬥帽,但都沒有屁簾

儘管影片在細節上還有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就整體而言,應該可以打80分。

只是,這部片子的排片實在太少,票房也就不可能火爆,實在令人遺憾。

對於當年在抗戰中像姚子青和他的3營那樣從容赴死的先烈,僅僅一部電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的忠勇和壯烈,自當永遠銘記。

就要結束本文時,突然就想起了這麼一個段子,當年《大公報》的記者問及一位年輕的軍官對抗戰是否有信心時,這位軍官很平靜地說:我相信我們一定勝利。當記者問他勝利後想做什麼時,他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

當年正是無數這樣的軍人,明知道就是去赴死,也義無反顧地走上戰場,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抵擋日寇的槍林彈雨,他們才是真正的愛國者,作為後輩,能做的只是一個由衷的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劉伯承在川軍,征戰十多年,少了一隻眼睛,贏得了川軍名將的讚譽
《捍衛者》上映,向不是神劇的抗戰片致敬!向慷然赴死的英雄致敬!
「航母奶媽」服役,盤點中國海軍補給艦全家福
日軍為亞洲戰場量身定製,重機槍就可以擊穿,卻是解放軍坦克部隊的開端
C919到底牛在哪裡,北京航展再獲130架訂單

TAG:深度軍事 |